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農村物流的需求正不斷增長。本文分析偏遠地區農村物流的內外部條件和發展現狀,積極探索農村物流資源整合。并對安徽省利辛縣孫廟鄉物流發展現狀提出相關整改意見。
關鍵詞:農村物流;物流模式;物流網絡
B2C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對現代物流業提出了新的更高標準的要求,低質量的傳統物流已難適應新的要求。我國物流配送時效低、資源浪費極其嚴重的弊端越來越突出,尤其在農村地區物流根本不能滿足B2C電商發展需求。
一、孫廟鄉農村物流發展現狀
利辛縣孫廟鄉是安徽的一個典型貧困縣的農村小鎮,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正改變著鄉鎮農產品流通方式和人們的消費習慣,但由于該鄉處于偏遠地區,交通相對不便,物流運輸成本高,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受到物流發展的制約現象較為明顯。根據2014年數據,利辛縣有物流貨運企業79家,貨運車輛11257臺,總噸位61803t,實現年運輸貨物981萬噸??梢娎量h的物流企業仍然是傳統單一的貨物運輸企業,根本達不到集運輸、倉儲、加工、配送、裝卸、信息服務、貨運代理等一體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標準。同時,利辛縣對于物流業的發展前景認識不夠,缺乏政府對農村物流業發展的具體幫扶政策,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上,現代物流規劃區與農村整體規劃的結合不協調。
二、制約孫廟鄉農村物流發展的因素
根據對利辛縣孫廟鄉的了解,調研小組制作了十五題的調查問卷。問卷標題是“農村物流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內容從農產品種類、信息交流、物流系統發展現狀和限制發展因素四個方面分析現代農村物流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對調研目標涉及的農產品集散中心的設立、物流中心網絡信息平臺的建立等的可能性及建立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進行收集、分析、總結。結合問卷收集的結果,與當地地理位置等基本因素結合分析。利辛縣地處淮北平原,土地較為肥沃,可耕作面積也較多,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基本糧食作物。由于地處邊遠地區,網絡技術發展有限,因此農戶們的信息交流和消費者農產品購買主要傳播是依靠于熟人之間的相互介紹,這種信息傳播方式信息傳播的速度遠低于農產品腐壞的速度。據調研結果,現在農村地區存在少量的規模較小的物流中轉站而且多為民營,或者沒有物流中站轉,只占用公共區域作為臨時的物流中轉站,僅有極少數交通運輸便利、信息技術發展較快的地區有專業的物流中轉站,例如江蘇省的被譽為“淘寶第一村”的東風村。雖然村莊與村莊之間已基本實現水泥路和柏油路的覆蓋,但農產品的運輸多靠商家提供貨車配送,更偏僻的地區一般使用農用四輪和三輪車運輸。根據最后的主觀題,多數居民表示在農村地區建立農產品物流中轉站有利于農村物流的發展。在農村物流配送方面,影響發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基礎設施落后信息化程度較低;像孫廟鄉這樣的地區農村區域大,物流分散,操作起來難度較大;農村網絡體系尚不完善,缺乏物流信息的及時溝通;由于多方面原因,會導致專業物流公司難以引進來的問題,缺乏專業的物流公司會使得農村物流的發展缺少推動力。
在實踐中了解到,安徽北部地區在許多方面都較落后,在農村地區盛行的是小農經濟,近些年隨著農耕器具的發展,解放出了許多勞動力,但為了改變生活多數成年人選擇外出打工,留下的便是兒童和老人。因此農村物流中轉站的建設,難以順利推進。還有一方面原因是農村居住的多為老人和孩子,固有的小農經濟思想,更加追求的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如果想要改變農村物流發展的現狀,就要使農民們感受到物流便利帶來的真真切切好處,從思想上進行轉變。在思想轉變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外來農業物流公司,結合當地農產品實情及周邊地區農產品銷售現狀,對當地物流中轉站的設立地址、規模、運輸進行合理規劃。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未來會實現網絡的全覆蓋,現階段應加大人才的培訓,完善信息網絡的建設,健全農村電子商務綜合保障體系。創新建設可參考淮南市電子商務的改革創新,并依據利辛縣自己的基本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對于農村電子商務在發展中面臨的物流問題,可以參考眾包物流模式。眾包模式是指大眾在可自由支配的碎片化時間內,發揮自己的體力或者才智進行“盈余性”的社會創造,是一個比較高效的,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的,而且大眾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還帶有回報的一種物流模式。由于物流團隊很難覆蓋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所以對于農村來說,發展眾包物流模式,是一種能夠最大化利用社會閑置資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物流方式。
三、孫廟鄉農村物流發展的對策建議
1.構建農村物流網絡體系
對于物流配送的解決措施,首先是提高農民對互聯網配送意識,通過互聯網的普及應用,使互聯網物流在農村全面啟動,充分實現農村全面物流配送。其次需要健全物流體系,降低產品在物流派送過程的損耗,并將電子商務網店根據預定商的地址進行整合,按照路程、位置信息配送商品,確保產品的新鮮度。郵政、供銷社、商務系統的農村物流資源有必要進行優化整合,實現資源共享,以提高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過去農村物流關注較少,鄉村最后一公里如果要落到實處,就必須做好信息的整合。交通網絡平臺是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信息網絡平臺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綜合性信息服務,二者綜合為農村物流網絡服務。
2.加大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繼續完善農村道路網絡“村村通”工程,進一步加大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使農產品有更多的渠道進入市場。搭建農村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與大型物流企業等社會物流資源有效對接,使農村地區也能夠充分利用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的成果。調研結果顯示,農村人口的勞動力相對的弱,但人口的基數是大,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為那些弱勢的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相應的提高勞動效率??衫棉r村剩余勞動力發展快遞員兼職工作,由于很大一部分的農村兼職快遞人員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背景以及行業環境都與城鎮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如何找到一個正確認識快遞工作,并且有一定的專業素養的快遞人員是一個重點問題。這一問題,首先是要依靠發律手段來維護,其次是進行職業教育與培訓。endprint
3.提高農村物流組織化程度
由于廣大農村地區居住分散,物流配送組織發展滯后。因此應整合農村物流,實現分散經營與社會化大生產的有機結合。農村物流組織化的關鍵在于農村物流的組織者分工明確。農副產品終端銷售企業可以依托百貨商店、大型連鎖超市、倉儲式商場等銷售終端環節發展農村物流,大大減少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產品的生產者簽訂購買合同并對其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積極引入第三方物流企業,拉動當地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4.加快農村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
構建一個涵蓋農副產品、農資和農村日用消費品的多功能公共物流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以多樣化的形式吸引各大物流提供者使用?,F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互聯互通,從而降低農村物流成本,提高農村物流效率,促進農村物流向集約化、規?;?、信息化和高效化健康有序發展。建設特色鮮明的農副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四、結語
近年來電子商務在我國也被廣為研究。張曄以按配送模式分類的方式對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現狀做分析,認為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主要有四種模式:企業自建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企業自建和第三方物流聯營配送模式和共同配送模式。結合孫廟鄉當地的特色,通過農業市場化使農民進入市場,進入農業產業鏈條,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機會。若農村物流發展滯后,就會成為農業市場化的瓶頸,會增加農民進入市場的成本,增加農民進入市場的難度。農村物流是建立多層次、多功能、全方位的農村市場體系的基礎,農村物流的良好發展有利于促進農產品批發市場、農副產品加工市場、農村消 費品市場的健康發展,促進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有機融為一體,促進農村物流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解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丹丹,張亞潔,等.電子商務視角下農村物流發展研究--以山東省鄒平縣為例.現代商貿工業,2016(32):22-24
[2]李旭.淺談利辛縣物流業的現狀及發展方向.2014(10):199.
[3]鄭葉超.中國商貿,2011(2):126-127.
[4]蘇珊珊.遼寧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03):9-11.
[5]左玉潔.電子商務視角下農村物流配送問題探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04):6-7.
[6]柏松,吳剛.安徽淮南市推進農村電子商務“三個覆蓋”.2017年5月.
[7]劉晨光.面向農業現代化的農村物流發展策略分析.吉首大學學報.
[8]于小花.農村雙向物流供應鏈模式的網絡結構及其運行機制研究.改革與戰略.
作者簡介:屈文靜(1996- ),女,安徽亳州人,安徽財經大學2015級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本科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