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為旅游業供給側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方向,旅游業的發展不能只關注游客數量的增長,更加要重視旅游質量的提高。本文以商丘旅游業的發展為例,用旅游業供給側改革的最新成果--全域旅游的理念為商丘市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商丘市;全域旅游
一、商丘旅游業發展現狀
旅游業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行業之一,以其無污染、見效快等特點已經成為目前各地爭相發展的對象,根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測算,2016年旅游業對我國GDP的綜合貢獻率已經達到了11%,但在當前各地爭相發展旅游業的情況下,旅游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在對商丘旅游業的分析過程中,商丘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長壽之鄉,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豐厚,尤其以“商文化”、“漢文化”及“火文化”為代表。正在規劃的商丘歸德古城是我國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城之一,一年一度的商丘國際華商文化節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影響力,2017年2月25日,國家旅游局正式將芒碭山漢文化旅游景區列入5A級旅游景區名單,成為本次唯一入選的河南省景區。由此可見,商丘旅游業今年取得了較快發展。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通過理性的分析我們發現:與同處于中原的洛陽、開封等歷史文化名城相比,商丘旅游業還顯得相對沉寂。第一,景區景點的知名度普遍較低,且景區景點各自為政,之間缺乏有效的統籌發展,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第二,商丘旅游業還處于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階段,對本地區農業、工業、商貿、文化、體育等產業的帶動不足,封閉式的旅游自循環發展方式明顯。第三,旅游人才不足,高質量的導游嚴重匱乏,不能滿足游客對旅游精神方面的需求,使商丘旅游還處于“走馬觀花”的粗放型旅游方式。最后,旅游服務意識不強,游客的各項需求很難得到及時的滿足。上述問題制約了商丘旅游業的發展質量,旅游發展方式的轉變成為進一步提升商丘旅游業競爭力的關鍵。
二、供給側背景下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
2015年,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適度擴大總需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改革”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在各領域得到了深刻的探討,也為如何發展商丘旅游業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基礎上,2016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中,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提出,要推動我國旅游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完善旅游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游。“全域旅游”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預示著我國推進“全域旅游”的步伐將更加務實、堅定,“全域旅游”上升為了國家戰略。
全域旅游并不是到處進行旅游開發、建景區景點及建賓館酒店,而是更加注重旅游發展的系統性和規劃的合理性,更好的疏解和減輕核心景區景點的承載壓力,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全域旅游重視的是旅游業發展的質量,解決的是旅游業發展供給端存在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全域旅游”其實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供給側改革”在旅游業發展中的應用。
三、供給側改革視角下商丘全域旅游發展的建議
1.由單個旅游景區景點建設向區域性旅游資源整合轉變
目前,商丘景區景點大都單獨進行管理和建設,缺乏統一的地域發展規劃。商丘旅游資源可以從兩方面進行整合,一是歷史文化古跡整合,商丘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000余處,其中大部分景點集中在商丘市區和永城境內,尤其是歸德古城和永城芒碭山都集中了大量的古跡,其保存的完好性及規模的宏大性在周邊地區不多見,在歷史文化古跡整合過程中,可以沿著三條主線進行,分別是以芒碭山漢文化旅游景區為代表的漢文化路線,以歸德古城為代表的古城文化路線和以火神臺、燧皇陵為代表的火文化路線。二是鄉村生態旅游的整合,目前鄉村生態旅游正被越來越多的游客所喜愛,商丘地處平原腹地,鄉村生態資源豐富,但目前尚未形成區域性效果,在整合過程中可以突出兩方面的特點,首先是以雙八鎮草莓采摘園、寧陵萬畝梨園和虞城田廟梨園為代表的采摘、觀賞游,其次是以黃河故道、日月湖、南湖、浮龍湖為代表的水資源生態游。通過上述旅游資源的整合,促進商丘全域旅游的形成和發展。
2.由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融合發展方式轉變
商丘當前仍然以封閉的旅游自循環發展方式為主,與其他產業互動不足。商丘發展開放的“旅游+”融合方式中主要是與農業、商貿業的融合,在與農業的融合中,商丘要利用自身農業資源豐富的特點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游,而吸引游客的關鍵就在于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田園風光,使游客能夠擺脫城市的喧囂,享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樂趣。以“采摘園”、“觀賞園”及“農家樂”為主要方式。要達到這一點,首先要求政府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游客基本的生活需要。其次要更加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經濟才是致富的前提,促使農業由粗放型耕種向精細式管理轉變,這與國家關于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戰略不謀而合。在與商貿業的融合中,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商業街,突出商丘特色,如商丘特色小吃、特產及與商丘歷史文化相關的紀念品等。
3.大力培育引進旅游人才
在發展全域旅游中,無論是旅游資源的區域整合,還是高質量導游隊伍的建設,旅游人才始終是關鍵要素,當前旅游業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要發展全域旅游,提升商丘市旅游業供給端質量,大力培養和引進旅游人才是必由之路。
在旅游人才培養方面,首先可委托省內外旅游專業比較強的高校對商丘市現有旅游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以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其次,可委派旅游從業人員到大型的旅游企業進行培訓和學習,借鑒成熟旅游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經驗,以提高他們的經營決策能力。另外,在學習和培養的基礎上,鼓勵現有人才通過交流、掛職、實踐等方式,提高旅游發展、管理和服務的能力。
在旅游人才引進方面,招商引資是吸引人才最直接的方式,在招商項目落地本身引進創業創新型人才的同時,在項目運營過程中還會不斷的吸引經營管理人才和服務技能型人才。政府可以采取政策支持,明確旅游人才的引進標準并給予一定的獎勵,以吸引高質量的旅游精英團隊加入。endprint
4.全面提高旅游服務意識
全域旅游強調的是本地區全員參與,給游客以全過程、全時空、全方位的旅游體驗,不再將重點放在游客數量的增長上,而更加注重旅游質量的提升。要達到這一目的的根本途徑就是全面提高旅游服務意識。首先,加強對商丘全體市民旅游服務意識的培養,注重旅游文化宣傳,增強市民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和認同感,提高市民整體素質,使商丘旅游業真正成為全民參與的服務型產業。其次,進一步提升導游的服務意識,導游是一個地區對外宣傳的形象大使,也是影響游客評價一個地區旅游質量的關鍵因素。導游的服務意識可以從兩方面進行提高,一是游客的吃住行等基本的需求,一個合格的導游應當為游客安排豐盛的飲食、干凈的居住環境及富有特色的旅行線路。二是游客更高層面的精神需求,這是一個導游業務能力的集中體現,導游應當熟知本地區的歷史文化及其與各景區景點的關系,并能夠形象的對其進行講解,使游客在精神層面得到滿足,更加熱愛商丘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最后,全域旅游并不要求到處是飯店賓館等基礎設施,而要更加突出基礎設施配置的合理性,尤其要增加游客服務型設施的建設。商丘應當在每個景區景點中設置游客服務中心,滿足游客對飲水、休息等基本服務的需求。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旅游業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全域旅游將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城市得到試點,不可避免的成為我國發展旅游業的全新途徑。商丘應當抓住這個歷史契機,加快推進旅游供給側改革,盡快與國家關于發展全域旅游的戰略相對接,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整合全市的旅游資源,帶動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積極培養和引進旅游人才,增強旅游服務意識,進一步提升商丘市旅游業的發展質量。
參考文獻:
[1]汪洋.大力促進旅游供給側改革[N].人民日報,2016-1-12(2).
[2]李金早.全域旅游的價值和途徑[N].人民日報,2016-03-04(7).
[3]王俊.淺析商丘古城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35).
[4]河南省人民政府.省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及規劃[R].中國報告大廳.2007-9-11.
[5]張梅.商丘古城旅游價值分析[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0(2).
作者簡介:杜魁(1988.04- ),男,河南商丘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