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婷
摘要: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所以,解決缺水地區的水資源問題,節水具有戰略意義。文章以海南州農業水價改革為例,分析了農業水價體制改革相關內容,提出了深化農業水價體制改革的措施,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農業;水價體制;改革
前言
現階段,雖然我國的農業水價體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完善,進而全面推廣、系統推進我國的農業水價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價格對農業水資源的調節作用,做到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與減輕農民負擔的平衡。
1概述
1.1海南州農業水價體制改革的目標
為了促進農業節水,各個地區均需要積極落實農業水價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實現農田灌排工程良性運行和農村水利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深化農業水價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海南州農業水價體制改革以省級確定的已建16處萬畝以上灌區為重點,并對其進行分批分階段實施改革工作,具體的改革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力爭到2019年,全州各縣具備條件的第一批7處萬畝以上灌區率先完成改革目標;第二,力爭到2025年,全州各縣第二批9處萬畝以上灌區和全部小型灌區完成改革目標。在農業水價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新建大中小型灌區的水價體制改革需要堅持按照水價改革與工程建設同步推進的原則,并明確各項工作內容的責任單位和保障措施。
1.2海南州各縣農業水價體制改革推進情況
第一,貴德縣農業水價改革項目(2017年度)投資128.99萬元,用于新街鄉農民用水戶協會成立、培訓、軟件升級、地塊精準測量、政策出臺等工作;第二,實施新街鄉9個行政村田間渠系和新街灌區干渠改造和提升,項目投資5205.19萬元;第三,興海縣共實施農田水利項目3項,總投資1039萬元;第四,共和縣實施哇玉灌區田間配套和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2項,共下達投資7500萬元,完成4400萬元;第五,同德縣農業水價改革實施巴溝鄉地干村、卡力崗村等12個行政村總灌溉面積32150畝,工程總投資2000.14萬元;第六,貴南縣農業水價改革實施地點為塔秀鄉飼草料基地和森多鎮阿龍飼草料基地,總投資金額1011萬元。
2現階段海南州農業水價體制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由于相關工作人員的結構不合理,技術力量薄弱,進而影響工程管理和效益的正常發揮。如鄉鎮水管所的工作人員老齡化嚴重;專業技術人員短缺;基礎辦公設備缺乏等等;第二,農業水價體制改革工作中,由于部分計量設施因渠道泥沙淤積問題無法精準計量,人工計量設施因費時費工難以持久,進而影響了農業水價體制改革工作的進程;第三,由于部分末級渠系因資金缺乏仍未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進而影響著用水利益和灌溉水利用系數。
3海南州深化農業水價體制改革的措施
3.1創新管理制度
3.1.1建立農業水權制度
首先,需要合理確定農業初始水權,并按照相關規定和灌溉用水定額,逐步把指標細化分解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戶等用水主體,落實到具體水源,明確水權,實行總量控制,頒發取水許可證書,維護合法權益;然后,需要探索建立農業水權轉讓機制。通過建立農業水權轉讓機制引導和鼓勵農業用水戶通過調整種植結構、采取節水灌溉技術、使用再生水、微咸水等措施,節約水資源;第三,政府或其授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也可以通過回購的方式做好水權交易工作。
3.1.2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
首先,需要按照分析符合和分級管理原則,明確水價定價機制,如萬畝以上灌區末級渠系和小型灌區可實行政府定價,也可實行協商定價;然后,相關人員需要綜合考慮供水成本、水資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戶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定制農業用水的價格;其次,各地區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積極探索和實行農業分類水價;最后,各地要根據本地區農業種植結構、水資源狀況及灌溉用水情況,逐步推行分檔水價制度。
3.2加大資金投入
第一,各個地區的發改、財政、水利、農牧部門要加大對農業水價體制改革工作的支持力度,進而促進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的建設。同時,相關部門還需要切實優化資金結構,多渠道籌措資金,結合省級切塊下達的水利發展資金、超定額累進加價水費分成、社會捐贈等資金中統籌安排用于農業水價體制改革;第二,相關部門需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運營中,進而通過社會力量促進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第三,相關部門還需要引導金融機構推出符合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大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調動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建設農田水利的積極性。
3.3綜合改革
3.3.1探索終端用水管理方式
第一,各個地區需要明確負責基層水利服務的具體機構,結合功能、任務和工作需要等情況科學設置崗位,配備必要人員。同時,需要根據基層水利工程的服務范圍、數量和類型等情況,做好加強基層水利機構服務能力建設,保證各項工作有章可循、運作規范;第二,各個地區需要加強相關工作人員教育培訓,并組織開展對水管所、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各類專業隊伍等的業務培訓;第三,各個地區需要探索以農民用水自治、專業化服務、水管單位管理和用戶參與等適應當地情況的多種形式終端用水管理模式。
3.3.2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
第一,各個地區需要在完善水價機制的基礎上,做好與節水成效、財力狀況等內容相匹配的精準補貼工作,如明確相應的補貼對象、補貼方式與程序等等;第二,在每年的農田灌溉周期結束后,相關部門需要對用戶的用水情況進行核實、確認,并通過張榜公布的方式,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第三,各個地區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建立易于操作、用戶普遍接受的節水獎勵機制。同時,對采取工程節水、農藝節水、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等方式的用戶,根據其節水量的多少,給予其相應的建立,進而提高用戶們的節水積極性。
3.3.3嚴格監督考核
為了充分做好農業水價體制的改革工作,需要充分明確各部門分工,如發改部門負責農業用水價格核定、水價成本監審、超定額累進加價和分類水價的制定,履行水價執行的監督責任;財政部門負責指導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落實獎補資金,監督資金使用和績效評價;同時,還需要加強農業水價體制改革工作的監督檢查,對敷衍塞責、重視不夠、研究甚少等情況進行問責追責,切實為農業水價體制改革提供相應的保障。
3.3.4加大宣傳力度
第一,各地部分需要切實解讀相關農業水價體制改革的政策,同時,還需要發揮輿論引導,強化水情教育,引導農民樹立節水觀念,增強節水意識,充分發揮各種宣傳工具的作用,使廣大農民群眾能夠認識到水資源的緊缺性、寶貴性、商品性,提高有償用水意識和節約用水的自覺性,激發農戶參與水價改革奠定輿論基礎;第二,相關部門需要及時總結并推廣可以推進農業水價改革的好方法和好經驗,進而推進農業水價的改革,為推進農業水價體制改革創造良好社會環境;第三,相關部門需要積極開展各類農業節水示范和技術培訓,充分發揮其作用,進而提高基層管理水平和農民科學用水的技術水平。
結束語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灌溉用水量極大,但由于我國的農業水價過低不足以彌補成本,使供水單位難以為繼。所以,做好農業水價體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由于農業水價體制改革所涉及的目標眾多,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充分做好綜合改革的統籌規劃,并切實執行各項措施,加快推進農業水價體制改革,為建立農田水利新機制和實現水利改革發展總體目標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張吉英,李智峰.遼陽灌區水價綜合改革建設分析[J/OL].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1-5(2017-11-14).
[2]伊熱鼓,姜文來.農業水價效應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08):224-229.
[3]趙紅許,張國旺,程譜學.淺析農業水價體制改革[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6,(07):154-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