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晹
摘要:中國移動現階段已完成建成基站達到323萬個,其中4G基站179萬個;運營商提出開展5G網絡大規模建設的發展方向服務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行業為主線,對傳統的勘查設計也提出新的創新方式。
關鍵詞:智能查勘設備無人機設備使用。
Abstract: China Mobile at this stage has been completed build base stations reached 3 million 230 thousand, of which 1 million 790 thousand 4G base stations; 5G network operators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 oriented to customer needs in the industry as the main line, the traditional exploration design also put forward a new way of Innovation
Keywords: Intelligent survey equipment UAV Equipment use
1 全景智能勘查的發展方向
2017年7月8日國務院提出了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劃的理念,10月份十九大召開,習總書記在會議上也著重提出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中國社會已經走在整理數字化轉型到進一步發展智能化過渡。中國移動現階段已完成建成基站達到323萬個,其中4G基站179萬個;運營商提出開展5G網絡大規模建設的發展方向服務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行業為主線,對傳統的勘查設計也提出新的創新方式。
多年來設計單位前期工作階段就是現場勘查、繪制資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與評估,建立工程項目設計技術文件信息資料庫,設計人員采用文本和圖片方式間接對建設單位進行匯報,論述建設項目的必要性能和設計中所采用的技術標準及方案。
智能全景式無人機勘查方式的外業操作簡便,內業解算周期短,數據質量可靠,同時能夠快速生成正攝影像,在初步設計過程中與傳統在地形圖進行站址規劃相比更直觀、高效。
1.1智能全景式無人機移動通信中勘查應用場景
無人機勘查可實現高分辨率影像的采集,融合了模式識別、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多個技術領域,對所在省市內移動基站的鐵塔、房屋、天線等基礎設備和周邊環境利用三維立體數字影像,對于重要卻無法進入的基站、山頂上的基站進行立體建模能夠極大地節省人力投入,并能保護勘測人員野外作業的安全。幫助高危險區域、抗震救災搶險等臨時應急工作更好實施。
三維立體建模在北京、天津、山東、黑龍江、吉林等5個省進行了實驗結果對比,我們獲取50米以上鐵塔高度的天線背板信息,拍攝導出后能精準看到背板后面的天線銘牌信息,通過數字建模遠程獲取了天線下傾角的信息,測量精度達到1度。特別是利用無人機的懸停特性,可對天線部件進行精細化巡檢。
由于中國移動基站建設地理環境多樣性,無人機具有操控簡單、部署實施快捷、維護費用成本低等一系列優點,精細等優勢。利用無人機可以對平原、丘陵、山區、高原等具有復雜地形地貌環境的基站設備進行檢測。無人機對管線傳輸勘測巡檢有很大的優勢,人工勘測巡檢成本較高,耗時耗人力,對特殊地形無法進行勘測;車輛行駛勘測速度慢,勘測數據有誤差、受地形影響較大;采用無人機進行勘測方式能夠獲得更高的分辨率,并且靈活性更大,性價比更高,同時采用無人機進行光纜管線測量進行精細測繪,可以在同一個區域范圍內完成多項管線傳輸走線方案及投資對比;
全景建模實際上就是利用計算機實現模擬基站建設和規劃,把完成的建模數據與中國移動智能勘查設計平臺有效對接,在同一個界面上不同專業也可以進行平行作業,并實現資源共享,出來的效果直觀形象,可以更好地實現設備、管系、電纜通道等的綜合布置與平衡。
2.智能查勘無人機設備的組成
無人機系統主要由無人機平臺、任務載荷、測控數據鏈、地面站四個分系統構成
圖1 無人機系統構成
各部分在系統中的作用如下:
a.無人機:是任務載荷和測控數據鏈機載設備的載體,為系統提供空中對地觀測的平臺。為保證任務的安全進行,起飛前結合飛行控制軟件進行自動檢測,確保飛機的GPS、螺旋槳葉、空速管及其俯仰翻滾操控桿等狀態良好,避免在航拍中危險情況的發生。
b.任務載荷:是系統對地觀測的手段,采集任務目標的圖像、視頻。
c.數據鏈:是系統的空中部分和地面部分聯絡的信息通道,可以將任務載荷獲取的信息實時回傳給地面,同時將無人機下行遙測信息發送至地面站、將上行遙控信息發送至飛機和任務載荷。實時掌握飛機的姿態、方位、空速、位置、電池電壓、即時風速風向、任務時間等重要狀態,便于操作人員實時判斷任務的可執行性,進一步保證任務的安全
d.地面站:是系統的指揮中心,無人機地面子系統由地面站計算機、無線數傳電臺、輔助設備組成;通過軟硬件等設備的配合對無人機系統進行任務規劃、控制無人機起降,實時監測系統的工作狀態、發出系統的各種控制指令,并完成飛行過程相關數據的存儲。地面站地圖航跡顯示系統可為無人機駕駛員提供飛機位置信息,無人機地面站顯示飛機狀態及鏈路載荷狀態,能夠實時獲取地表精確高程信息,讓操控基站了解執行任務的地容地貌。目前世界上無人機的頻譜使用主要集中在UHF.L和 C波段。
2.1智能全景式無人機勘測拍攝設定和選型
無人機是由無線設備控制操作的不載人飛機,其成本低廉,空域限制小,能完成載人駕駛飛機不宜執行的多種航拍任務。由于無人機飛行高度低,攜帶的傾斜攝影傳感器所拍攝出的像片分辨率高,顏色真實,能夠提高所構建模型質量。本研究采用的電動多旋翼無人機適用于100~300m高度層的航空攝影飛行任務,該高度的拍攝可準確還原近地面的建筑細節,尤其適合對局部重點目標的航攝與建模任務。鑒于傾斜攝影數據建模需要65%以上的航向重疊,因此,低空拍攝會導致同一區域的拍攝。無人機勘查中需要在云臺上鏡頭上安裝UV鏡,最大有效的保護好鏡頭,拍攝過程中主要用來降低快門速度拍攝夕陽、夜景燈明暗反差大的景色以及延時攝影時,使用ND鏡可以提高成像質量。勘測公路等長曝光照片更是離不開ND鏡。給無人機使用合適的濾鏡可以提升航拍畫質面,北方冬季勘測的基站,對無人機的操作和照片的準確曝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機身工作環境溫度為0—40℃,而電池的工作環境溫度為-10—40℃,所以在冬季飛行,首先要重點做好無人器機身及電池的檢查和保暖維護。要將電池預熱到25℃(視機型會有所不同,但基本要要達到20℃以上)后再進行飛行。
計算好勘測的建筑物,調整合適的拍攝間隔,如果延時攝影成品是20fps,即每秒20張照片。飛行器的安全留空時間是10分鐘左右,即600秒。如需要成品的長度為6秒,則你需要拍攝20×6=120張,間隔則為600÷140=5,取整則為5秒。隨著周邊環境的變化,無人機飛行器的安全留空時間可能會變化,需要根據實際環境動態調整。航拍任務完成后,導航航拍影像進行研究區域的影像拼接。
無人機主要可分為固定翼無人機、無人直升機和多旋翼無人機三大類,各類無人機特性的對比分析如下所示
管線傳輸勘查測繪需要對整條線路進行普查,要求無人機具備飛行速度快、飛行時間長的能力;管線傳輸勘查測繪需要對線路重點區域進行精確測量、對周邊環境信息進行錄入,要求無人機具備低空飛行、滯空懸停能力。
根據移動屋面基站和落地塔勘查測繪的需求,使用多旋翼無人機進行重點地段的精細詳查。
3.智能勘測設備的展望
無人機勘測設備外業操作簡便,內業周期短,勘查巡檢行業應用越來越廣泛,面向建模需求,依托原有飛行平臺希望共同實驗有效提升設備的穩定性、精準性。伴隨著無人機與傳感器的發展,無人機將來能夠攜帶更多的傳感器,得出的數據更加豐富,給勘察建模提供更加穩定的拍攝環境。
參考文獻:
[1]陳亞洲、程二威、周星、張冬曉《無人機裝備電磁環境效應與作用機理》國防工業出版社,2017年1月
[2]柯林·史密斯《無人機航空攝影與后期指南》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年6月
[3]彭向陽,陳馳,饒章權著《大型無人機電力線路巡檢作業及智能診斷技術》中國電力出版社,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