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華
摘 要: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我們都已經知道,安全年生產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安全隱患的排查上,換而言之,事前預防的重要性遠遠大于事后處理,這樣才能大大避免事故的發生最終在生產中實現安全。本文首先說明了事故隱患排查機制的概念和意義,然后探討了其重要性。對于礦山的安全生產來說,其監管工作應該從多個方面共同進行,例如企業、礦山和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輿論等等。
關鍵詞: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安全風險;非煤礦山
我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礦產資源的總量在世界位居前列,并且我國各項礦產資源消耗總量也很大,資源消費在我國消費結構占比很高,已經超過了2/3。但是當前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于礦產資源來說,我們也在不斷加大開發力度,這給安全年生產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對于我國非煤礦山來說,小、散、差等依然是當前的顯著特征。我國目前非煤礦山數量已經超過了10萬座,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小型礦山,這些小型礦山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安全事故發生十分頻繁。
1 事故隱患排查機制的概念和意義
事故隱患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經營單位違反了相關法規和標準,或者由于其他因素,導致了在生產過程中有可能會的出現事故的危險狀態,除此之外,還表現為工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以及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正常來說,事故隱患分為兩個類型,分別是重大事故隱患和一般事故隱患。重大事故隱患是指那些危害很大,并且整改也存在很大的難度,應該全部停產,經過一段時間整改之后才能排出的隱患;也可能存在其自身很難排除安全隱患的情況。而一般安全隱患則是指危害較小,并且整改難度較低,在發現之后即可立即予以排除。
隱患排查是指生產中的各個單位協調組織,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共同排查事故來源,并且將事故隱患按照等級的高低來進行等級,這樣就能建立起一個完善的事故檔案。
將這個隱患信息檔案按照具體的職能劃分來進行監控并且加以治理就是隱患治理。一般的安全隱患整改難度較低,并且危害較小,發現之后即可由單位的相關負責人來組織整改;如果存在重大事故隱患則需要生產單位的負責人組織相應的方案來排除和治理隱患。
2 當前我國事故排排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我國非煤礦山一直以來都在不斷加強隱患排查工作,但是在實際排查治理工作中,下利的幾點問題都普遍存在。
2.1.1 礦山企業存在著嚴重的責任感不足的情況,尤其是沒有認識到事故隱患能夠造成的危害,沒有將隱患當成事故來看待,僥幸心理很強。
2.1.2 事故隱患的管理工作還仍然停留在舊有的管理模式中,辨別隱患仍然憑自己的主觀直覺來判斷,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隱患排查機制。
2.1.3 管理手段已經十分落后,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生產工作,并且沒有重視及時溝通,信息收集中存在著嚴重的不完善的問題。
2.1.4 沒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僅僅片面重視隱患排查,但是排查治理則沒有落實,有其是沒有應用到閉合管理這樣的方式。
2.1.5 沒有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崗位上,僅僅將事故排查治理的工作推給安全管理人員,一線員工沒有明確到自身的責任和義務,沒有形成足夠的全局意識。
2.2 主要問題的原因分析
2.2.1 礦山企業安全主體責任不強,落實不到位礦山企業
作為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在生產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安全生產法》(2014年修正案草案)第三條規定:“安全生產工作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同時也明確了企業法人對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但是,部分礦山企業領導不履行職責,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無視“三違”現象的發生,甚至更有部分礦山企業領導習慣性認為,采礦是高危行業,不出事故是不可能的,出現事故習慣化、正常化、麻木化。在這種思想的引領下,對必須投入的安全資金盡可能少投或不投,重生產輕安全,要效益不要安全。對礦山安全管理只是喊口號,監管部門介入就應付了事,日常管理中對事故隱患的排查蜻蜓點水,不徹底不全面,對排查出的問題不認真整改,一查了之,置安全于腦后。
2.2.2 礦山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低,觀念滯后
我國非煤礦山企業從業人員大部分是農民工,文化水平低,綜合素質低,且流動性大,加之礦山企業的培訓工作不到位,導致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低,與礦山企業的發展和生產安全需求極不相符。礦山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差,違章作業現象嚴重,認為安全是企業的事情,普遍存在“要我安全”,不是“我要安全”的觀念。
2.2.3 國家安全監管體制不健全
《安全生產法》規定,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責任的部門實施管理。非煤礦山的安全監管體制便形成了安監、國土、公安、環保、人保等部門多管齊下的監管體制,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陷入了合作困境,監管效果大打折扣。多個部門共同監管的集體行動在非合作博弈的情況下,陷入了集體行動的困境之中。
3 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機制長效運行的措施
安全生產這根弦任何時候都要繃緊。要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礦山從業人員是安全生產最直接的主體,其自身安全意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安全和事故都是一種積累,是量變和質變的關系,礦山從業人員必須要牢固樹立“安全至上”的思想理念,并且做到:時間上時時刻刻想著安全、空間上處處保持和創造安全、行動上事事堅持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機制的長效運行是安全生產的推進劑,監管部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工作:督促企業制定隱患排查治理方案;建立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創建典型示范,積累經驗,全面推廣;動員全部力量參與,建立輿論宣傳。
結束語
想要提高生產的安全性和生產效率,就需要盡快完善安全風險分級制度,除此之外,隱患排查智力機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保證隱患排查機制能夠長久運行,才能讓礦難問題得到解決。這項工作的開展應該從多個方面共同做起。不僅是企業和礦山連同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也應該積極參與其中,共同做好監督工作,這樣才能視線隱患治理機制的常態化,最終落實安全生產,讓采礦事業不斷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盛建紅,朱必勇,廖文景.非煤礦山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改驗收分析研究[J].采礦技術,2014(1):42-43.
[2]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深入開展非煤礦山安全隱患排查治理[J].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3]曾永勝,陳勇亮.非煤礦山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機制長效運行的研究[J].現代礦業,201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