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 要:在藥物制劑領域中,高分子材料的應用具有久遠的歷史。人類從遠古時代在謀求生存和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廣泛地利用天然的動植物來源的高分子材料,如淀粉、多糖、蛋白質、膠質等作為傳統藥物制劑的黏合劑、賦形劑、助懸劑、乳化劑。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主要針對高分子材料在現代中藥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高分子材料;中藥;應用;緩控釋制劑
1 緩控釋制劑技術
緩控釋制劑的三種類型:定時、定速、定位釋藥。緩控制劑屬于定速釋放型,常用的技術有膜控釋和骨架控釋,而高分子交換樹脂和滲透泵等技術要求高,不易推廣。便于實現工業化生產的新技術有:多層緩釋片和包衣緩釋片技術、藥物與高分子混溶擠出工藝等。
1.1 定速釋放技術
定速釋放技術是指制劑以一定速率在體內釋放藥物。基本符合零級釋放動力學規律,口服后在一定的時間內能使藥物釋放和吸收速率與體內代謝速率相關,定速釋放可減少血藥濃度波動情況,增加病人服藥的順應性。借助于改變片劑的幾何形狀來控制藥物的釋放,迭層擴散骨架片,雙凹形帶孔包衣片,環形骨架片等。
1.2 定位釋放技術
定位釋放可增加局部治療作用或增加特定吸收部位對藥物的吸收。在口腔或胃腸道適當部位長時間停留,并釋放一定量藥物,以達到增加局部治療作用或增加特定吸收部位對藥物的吸收。利用一些比重小于水以及具有高粘性的材料也可以使制劑在胃內滯留較長時間并定速釋藥。胃內滯留系統有胃漂浮系統、胃內膨脹系統、生物粘附系統、小腸定位給藥系統(腸溶制劑),避免藥物在胃內降解或對胃的刺激,提高一些藥物的療效。常用的技術有利用結腸高PH生理環境溶解適宜聚合物包衣材料,或利用結腸特殊酶或正常菌落分解特異性聚合物如α-淀粉、果膠鈣等。
1.3 定時釋放技術
定時釋放可根據生物時間節律特點釋放需要量藥物,使藥物發揮最佳治療效果。定時釋放又稱為脈沖釋放,即根據生物時間節律特點釋放需要量的藥物,針對某些疾病容易在特定時間發作的特點,研究在服藥后可在特定時間釋藥的制劑,如通過調節聚合物材料的溶蝕速度可在預定時間釋藥,釋藥的時間根據藥物時辰動力學研究結果確定。
2 微乳技術
微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劑與助表面活性劑在適當的比例自發形成的一種透明或半透明的低粘度的各向同性熱力學穩定的油水混合系統。與傳統的乳狀液雖有許多相似之處,如組分中均包括水相、油相、表面活性物質,結構上亦可分為O/W型和W/O型等,但二者之間存著本質差異。微乳外觀上不同于一般乳狀液而是透明或略帶乳光的半透明狀,粘度接近于水而遠小于相應水油比例的乳狀液;微乳所需表面活性劑含量高于普通乳狀液(5%-30%),有時尚須表面活性劑的存在才能形成微乳;在一定范圍內能與油相混勻又能與水相混勻,在一定范圍內微乳可成雙連續相存在;微乳的質量顆粒均勻,一般在10-100nm而普通乳狀液粒徑一般大于100nm且分布不均勻;微乳是一個熱力學穩定體系,制備時不需外力作功,可長期放置且離心不分層,而普通乳狀液正相反;微乳可以提高藥物在制劑中的溶解度,可以提高難溶大分子、藥物或蛋白類藥物口服制劑的生物利用度;微乳可同時包容不同脂溶性的藥物,提高這些不穩定藥物的穩定性,由于微乳的粒徑小且均勻,可提高包封于其中的藥物的分散度,促進藥物的透皮吸收。
3 固體分散技術
固體分散技術是指運用固體分散技術將藥物高度分散于惰性的載體中,形成一種以固體形式存在的分散體。藥物在載體中以分子聚集體、微晶或無定形形式存在。固體分散技術可顯著地增加難溶性藥物的溶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ER-34122是一種新的脂氧合酶和環氧化酶雙重抑制藥,但其水溶性非常差,Kushida等將其制備成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的固體分散體,其溶解速度和溶出率均顯著高于其物理混合物和純化合物。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具有各種功能的輔料被用于固體分散技術中,使其應用領域大大地拓展。單純應用水溶性的輔料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尿素等可以改善難溶性藥物的溶出。加入難溶性的高分子材料如硬脂酸、乙基纖維素等可以使制備的固體分散體具有緩釋的特征,同時水溶性的藥物也可采用這種方式制備其緩釋劑型,擴大了固體分散技術的應用對象。采用腸溶性的輔料如丙烯酸樹酯、HPMC等可以制備定位于小腸釋放的固體分散體。固體分散體常用的制備方法有共沉淀法、熔融法和溶劑熔融法,近年來一些新的方法也被用于固體分散體的制備,如超臨界流體技術等。固體分散體為中間劑型,制備成固體分散體的藥物可根據需要進一步制成片劑、膠囊、滴丸等制劑。
4 聚合物納米粒技術
聚合物納米粒是以人工合成或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為載體制成的粒徑在1~1000nm的載體系統。聚合物由于結構的可修飾性,在納米給藥系統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藥物包裹于載體材料中所形成的高分子納米粒可以改變藥物的體內分布,具有控釋和靶向特性,增加藥物的穩定性,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納米粒在進入體循環后主要被網狀內皮系統(RES)所吞噬,這為治療RES系統豐富的器官和組織如肝、脾、骨髓的疾病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對于非RES系統的靶向給藥,可以通過親水性高分子鏈段修飾等隱形技術、抗體包裹技術或體外磁性導向技術等方法,減少RES系統對納米粒的吞噬,延長體內的循環時間。目前,作為聚合物納米粒的材料有聚乳酸(PLA)、聚乙交酯(PLG)、聚氰基丙烯酸酯系列(PCA)、聚己內酯(PCL)、清蛋白、凝膠和殼聚糖等。制備方法主要有高分子分散法和單體聚合法兩大類,包括溶劑乳蒸發法、超臨界流體法、界面聚合法、鹽析法等。Storm等用可生物降解的聚酐制備的喜樹堿聚合物經顱內植入,可顯著地延長神經膠質瘤大鼠的存活時間。聚合物粒子經過適當的修飾,還可制成能根據人體晝夜節律的變化而發揮作用的脈沖給藥系統和自調節給藥系統,如pH反應性及糖反應性的給藥系統,也可修飾成受外界條件調節控制的給藥系統如磁控制、熱控制、超聲控制給藥系統等。
結束語
隨著中藥現代化發展,對中藥制藥的使用和研究也就成分盡量去除,以制備作用更好、副作用于更小、質量更穩定的藥物。高分子材料作為一種高分子量的有機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其中較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能力的高分子材料正被日益應用到中藥制劑中,并且取得很好效果,不僅從中藥制劑的質量上,而且推動著穩定、可控的現代中藥進程,其應用發展前途非常廣闊。
參考文獻
[1]丁平田.薄膜包衣技術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J].中成藥,1995,17(3):39.
[2]羅明生,高天惠.藥劑輔料大全[J].成都:四川科學出版社,1995,86.
[3]張泰來.全薄膜中藥腸溶衣包衣研究[J].中草藥,1988,19(2):21.
[4]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藥料制劑研究室.藥用輔料應用技術[J].北京:中國醫藥出版社,19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