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強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帶動了其他傳統或新興產業的突飛猛進。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對以建筑產業為代表的傳統行業有了更高的時代要求。眾所周知,建筑行業在其日常的工作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危險性,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因此,為提高工程建筑過程中的安全性、合理性,需逐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提高日常工作中現場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與業務能力,加強工程建設的安全管理,在以施工安全作為前提,有效開展工程建設工作。本文意在,以影響工程建筑過程中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以保障工程建筑工作的有序開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眾所周知,安全第一,保障生產工作中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設備與產品安全、是企業的首要任務,同時也是保障生產順利進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和創造經濟效益的基本條件。而安全生產管理更是在日常生產建設中,保證這一過程安全合理、穩步有序開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對施工過程中影響安全的因素進行合理研究,對這一過程中發生的安全事故原因加以分析,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保障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工程建設的合理有序進行。建立安全管理模式;明確安全生產任務、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采取有力的管理手段來保證有效的技術措施得以實施;搞好現場安全檢查以及現場安全事故預防等管理工作。
1 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影響安全的因素
1.1 施工人員的不安全因素
(1)在日常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的心理、生理無法滿足或適應崗位的需求,因而產生影響施工安全的因素。心理上的影響安全因素包裹個體的性格、氣質以及情緒。生理上的影響安全因素分為如下幾個方方面:由于工作崗位的困難性、特殊性,視覺、聽覺能力無法勝任此項工作;崗位對個人身體素質要求較高,但個體的體能較差。年齡無法滿足工作需要;個體具有病史、過度疲勞等原因不適合崗位需求。(2)不安全行為的類型。個體的不安全行為即人為失誤造成的生產安全事故,因違反相關制度與規定,致使生產故障的發生的事件。操作失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造成安全裝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設備;手代替工具操作;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在機器運轉時進行檢查、維修、保養;有分散注意行為;沒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不安全裝束;對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處理錯誤。(3)產生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原因系統、組織上的原因;思想上責任性的原因;工作上的原因。
1.2 物的不安全狀態
(1)物不安全狀態的內容。物本身存在的缺陷;防護保險方面的缺陷;物的放置方法的缺陷;作業環境場所的缺陷;外部的和自然界的不安全狀態;作業方法導致的物的不安全狀態;保護器具信號、標志和個體防護用品的缺陷。(2)物的不安全狀態的類型防護等裝置缺陷;設備、設施等缺陷;個人防護用品缺陷;生產場地環境的缺陷。(3)組織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組織管理上的缺陷,它也是事故潛在的不安全因素,作為間接的原因共有以下方面。技術上的缺陷;教育上的缺陷;生理上的缺陷;心理上的缺陷;學校教育和社會、歷史上的原因造成的缺陷。
2 日常生產管理的具體內容以及安全生產責任制
在日常的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根據實際建立完善的安全成產管理體系以及安全生產責任制管理。根據在日常生產中可能會發生的安全事故,提前采取相關的防范措施、危險緊急處理辦法。
2.1 具體內容以及首要任務
(1)安全生產的具體內容。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逐步完善安全生產的模式;真抓落實,貫徹實施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到有責必究;預先制定相關安全措施;針對崗位需要,著重注意崗前培訓;做好日常安全檢查工作;根據已發生的安全事故,做好善后工作;根據預先的施工設計合理開展工作;做好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工作。(2)首要任務。完善施工條件,有針對性的增強勞動保護措施,逐步加強現場施工安全管理,使現場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及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
2.2 安全生產責任制
(1)安全管理制度作為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前提,更是崗位責任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2)其目的在于:將安全生產責任制作為日常工作的前提條件,要在實際管理中充分貫徹與落實,把好安全生產質量關。從而保障各崗位工作人員的人身、生產安全,降低了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發生隱患的概率,提升建筑企業的自身企業形象。
2.3 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的主要內容
(1)一般工程安全技術措施;(2)特殊工程安全技術措施。對于結構復雜、危險性大、特性較多、施工復雜的特殊工程,應編制專項的安全措施。
2.4 貫徹執行安全技術措施要求
(1)要認真進行安全技術措施的交底。工程開工前,由生產、技術負責人、編制人員將工程概況、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向參加施工的有關管理人員和職工進行安全技術交底;(2)經批準的安全技術措施具有技術法規的作用,施工生產過程必須認真貫徹執行。遇到因條件變化必須變更安全技術措施內容時,應由原審批人員辦理變更手續;(3)加強施工現場對安全技術措施實施情況的檢查。
3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
3.1 安全檢查的目的
為了發現隱患,以便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1)通過檢查,發現生產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不衛生的問題,從而采取對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生產安全;(2)通過檢查,預知危險,清除危險,把傷亡事故頻率和經濟損失率降低到社會容許的范圍內;(3)通過安全檢查對生產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預防;(4)發現不安全、不衛生問題及時采取消除措施;(5)利用檢查,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3.2 安全檢查的要求
在施工生產中,為了及時發現安全事故隱患,排除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糾正違章作業,監督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必須對安全生產中易發生事故的主要環節、部位,由專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進行全過程的動態監督檢查,不斷改善勞動條件,防止工傷事故發生。
(1)在進行每種安全檢查之前都應有明確的檢查項目、檢查目的、內容、檢查標準;(2)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檢查出來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處理;(3)必須登記在安全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安全隱患,作為整改的備查依據,提供安全動態分析,根據隱患記錄和安全動態分析,指導安全管理的決策;(4)要認真地、全面地進行系統、定性分析,進行詳細地安全評價。
結束語
施工企業安全管理,是一個系統的動態管理進程,它包括安全組織和安全意識,企業只有綜合利用這些手段,才能取得有效的結果。加強安全管理,首先必須建立科學的安全規章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要隨著施工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使之與新的施工技術相配套。同時企業要加大對安全管理的投入,使之與生產能力相吻合,使安全生產責任制逐級落實到每個工作崗位和每個人頭上。切實做到安全生產,警鐘長鳴。
參考文獻
[1]竇義昌.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及安全事故預防[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3).
[2]盧錦文.建筑工程項目安全生產管理及安全事故預防對策[J].卷宗,2017(9).
[3]屠巖峰.建設工程項目安全生產管理的問題及預防措施[J].工業c,2015(54):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