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重山
1 概況
亳州市譙城區地處淮北平原,東、西、北三面與河南省相鄰,這里物產豐富,土壤肥沃深厚,日照充足,降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屬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有利于綠色植物及各種菌類的生長與繁育。國土資源面積3381339.6畝,有林地面積709757.7畝,目前全區林木覆蓋率達21%,林木蓄積量達到3659808.9m3。
2 基本現狀
2.1 以增綠增效為抓手,著力實施造林綠化
譙城區全面實施林業增綠增效行動,樹立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生態優先、產業支撐”的思路,實施了水系防護林,高標準農田防護林,道路暢通造林綠化提升,森林創建四大工程。建設優質苗木花卉基地,鄉土樹種繁育基地,特色經濟林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
2.2 實施“六線”增綠工程
為加快城鄉綠化步伐,鞏固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成果,全區重點發展規模現代林業,提升綠化水平,促進城鄉增綠、增彩、增果、增效。“六線”是指譙城區范圍內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兩側進行綠色長廊成片造林,且造林驗收合格后每畝每年給予1千元補助,連補10年。
2.3 實施“林擁城”工程
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綠化品位,提高市民幸福指數,我區實施了“林擁城”工程。環全市主城區四周開展防護林建設,實現森林擁抱城市的目的。
2.4 實施林業產業結構調整
在我區南部九鄉鎮連片種植果木、綠化苗木500畝以上的大戶或公司,財政給予連補10年的獎補政策,每畝每年1千元。
2.5 實施“林業產業”扶貧工程
為實現造林綠化和精準扶貧雙豐收,全區認真落實了林業產業扶貧工程。突出加強領導,科學規劃,按照貧困戶人均1畝生態林,每年獎補1千元,連續補助10年,對貧困人口全覆蓋,目前全區共覆蓋貧困戶29088戶,貧困人口55482人,落實苗木面積53406.2畝,補助資金5260萬元。
3 存在問題
3.1 造林標準低、質量差
此類問題重點出現在鄉鎮的造林成果上,由于鄉鎮沒有制定嚴格的造林作業設計,沒有按照造林程序操作,缺少整地、挖穴、苗木質量把關、栽植、澆水、管護等相關技術指導,盲目施工,導致林相不整齊、不規范。
3.2 重栽植輕管護
每年春季植樹造林季節,鄉鎮為了完成林業主管部門下達的指標任務,往往也會多措并舉,掀起植樹造林的熱潮,一旦任務完成,此項工作無人問津,后期管護工作跟不上,容易犯冷熱病,導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下。
3.3 管理措施不到位
雖然建立健全了森林資源發展與保護的整套管理機制,但沒有起到督查巡視的目的,隨意亂砍亂伐,林木私買私賣現象時有發生,缺少林業執法檢查隊伍,各項規章制度只是掛在墻上。
3.4 林地使用征占嚴重
隨著城鎮化發展規劃的實施及土地復墾、土地增減掛鉤的進程,大面積的林地被非法使用或征占,沒有采取合法的審批程序進行限額采伐及占補平衡,致使大面積森林資源流失。
3.5 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不到位
全區大部分鄉鎮都沒有設疫情病蟲害測報站,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對疫情病蟲害信息的檢測,專報和信息的發布,不能及時有效控制病害及蟲害的傳播發展,同時有害生物防治資金及設備保障不到位。
3.6 生態保護意識不強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程,牢固樹立生態保護意識,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廣大人民群眾缺乏這方面的責任意識,同時也影響了造林綠化工作達不到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的效果。
4 保護發展措施
4.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區、鄉、鎮(街道)村(居、社區)三級森林資源發展保護領導小組,層層分解任務,明確職責,制定嚴格的獎懲考核辦法,對照考核細則進行評比打分,兌現獎懲,落實責任追究。
4.2 加強宣傳指導
為認真宣傳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律法規,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優勢,向群眾發放護林公約,宣傳法律法規知識及各項林業項目辦事指南等。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認識。
4.3 配備林業執法隊伍
為了有效防止森林資源的亂砍濫伐及獵捕野生動物違法現象的發生,應成立由林業公安、林竹檢查站和專業執法隊伍開展巡邏執法檢查,不按照審批程序亂砍濫伐林木者及無證經營加工木材的企業進行打擊和取締,保護森林生態發展環境,規范木材加工經營市場秩序,達到持續發展永續利用的目的。
4.4 堅持采伐限額制度
摸清家底,控制總量,嚴格執行采伐限額制度,確保采伐與更新補植補造相平衡。林地的使用與征占要和占補相平衡。
4.5 大力繁育鄉土樹種
隨著近年來有絮楊樹的不斷采伐,常青綠化樹種和特色經濟林、林苗兩用林面積的不斷擴大,譙城區鄉土用材林樹積面積不斷減少,為了實現林地占有量及林木蓄積量雙增目的,所以要大力發展我區的鄉土用材林面積,如泡桐、椿樹、楝樹等。
4.6 推進林長制工作進程
各級黨政負責同志及班子成員都要對本轄區內的重點生態廊道及項目造林進行責任包保,樹立林長公示牌,明確責任人姓名、職務、電話、責任范圍、包保職責等。林長制辦公室要把本轄區內的生態廊道及各項造林要進行分類別、分地塊、分樹種、面積及現狀登記造冊建檔,繪制地形圖,確保每一塊森林資源達到定人員、定地塊、定圖表。
4.7 配備專業護林員
各單位要根據現有森林面積配備適量的護林員,主要對林木進行修枝、打權、施肥、除草、打藥等撫育措施,也可使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加,發放務工報酬,提高他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