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葉集區姚李鎮漫流河小學 楊兆勝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雖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但隨之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課堂低效化的情況依然嚴重。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教師故步自封,表面上看似根據新課程理念,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改革,實則仍在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穿新鞋走老路,課堂效率自然不高;二是部分教師沒有理解新課程理念,偏離了新課程改革方向,過于追求熱鬧的課堂氣氛,導致課堂秩序混亂,走向另一極端。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提出幾點看法。
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與邏輯性極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采取各種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樂學、會學、愿學、學得透的境界。
小學生的自尊心、好勝心較強,教師不妨在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根據教學內容,組織與開展不同形式的競賽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需要注意的是,在競賽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及時總結或適當給予學生一些獎勵,兌現老師的承諾,以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愛玩、好動,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為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寓游戲于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組織與開展一些游戲活動,營造學與玩融為一體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從而輕松愉快地掌握所學知識,掌握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一些基本技能。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深的學問。成功的課堂提問,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思維的閥門,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相反,失敗的課堂提問,會阻礙學生思維的激活,使學生偏離正確的思考方向,課堂效果自然不好。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設計,苦心鉆研,更好地掌握課堂提問技巧。
首先,課堂提問要明確目標。課堂提問是教師為達到某一目標而采取的一種手段,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提問內容,以真正發揮提問的作用。
其次,課堂提問要難易適度。課堂提問既不能過難,也不能過于簡單。難度過大,遠遠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怎么也答不上來;過于簡單,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就不可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也就失去了提問的根本意義,無實際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一定要難易適度,把握分寸。
再次,課堂提問要具有開放性。開放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心理狀態,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求知欲越強的學生,越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掌握技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際,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來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
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一本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方式,課堂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教學效果也不好。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逐漸走進了課堂,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具有以下優勢:一是能擴大每一堂課的容量,節省教學時間,原來40分鐘的內容在30分鐘中就能解決;二是減輕了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的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能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化難為易,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要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將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效整合,從而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課都適合用多媒體,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結合每節課的實際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一點一點地積累教學經驗,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不斷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才能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