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
乳制品廣告中常用“益生菌”來宣傳產品的保健功效。然而,前不久《新科學家》雜志發文稱,益生菌基本無益,甚至可能有害。
該文指出,益生菌在腸道內的生存狀況因人而異,不存在適用于所有人的萬能益生菌。接受抗生素治療后,服用益生菌不僅不能幫助恢復和改善腸道系統,還會造成腸道微生物系統混亂。
那么,益生菌到底是什么菌?對普通人群到底有沒有實質性益處?那些宣稱含有益生菌的食品,以后我們是吃還是不吃呢?
“對人體有益的細菌我們叫它益生菌,它可以平衡腸道的pH值,促進體內菌群平衡,從而讓身體更健康?!北本┬结t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趙潤栓解釋說,腸道掌管著人體70%以上的免疫功能。如果說腸道是免疫力的“培訓基地”,益生菌就是“培訓員”?!澳c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菌群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
趙潤栓進一步解釋道,常見的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和鏈球菌等,與腸黏膜緊密結合,構成腸道的一道屏障,抑制條件致病菌的過度生長,以及阻擋外來致病菌的入侵;同時益生菌刺激腸黏膜分泌黏液及細胞因子,抵御病原菌侵入。
腸道內細菌數量龐大,一旦出現菌群失衡,就會引起各種不正常的表現。這時候,人們可以通過服用一些益生菌產品,或吃對益生菌生長有幫助的食品來重建平衡。但實際上,我們幾乎不可能知道身體里哪些細菌需要補充,或補充多少就剛剛好,也不見得補充益生菌就一定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針對國外期刊的觀點,趙潤栓指出:“益生菌少了,通過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重新實現菌群平衡,這一點是行得通的?!?/p>
為什么該期刊得出的結論不支持使用益生菌產品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話:那些使用益生菌補充劑的觀察組的腸道很快就被益生菌占領了,但其原有的健康菌群系統用了長達6個月的時間才恢復,即益生菌造成了腸道微生物系統混亂。
“這段話指出了補充益生菌的不良后果,就是導致了原先腸道菌群的比例失衡。”趙潤栓指出,失衡,就意味著紊亂,本來三足鼎立,現在一只腳過長,必然不能保持穩態?!耙虼宋覀兛梢灾溃c道的健康,貴在菌群按一定比例相互制衡,哪怕是有益的細菌,給多了也不行?!?/p>
那么,我們是否因此就不敢吃益生菌食品了呢?
趙潤栓明確表示,大可不必因噎廢食!
盡管理想的狀態是我們知道腸道缺了什么益生菌,缺了多少,通過補充增加了多少,是否補到剛剛好,但這種理想狀態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不能因為幾篇報道就全盤否定補充益生菌的價值。但益生菌制品再好,也不能天天吃、使勁吃。對于身體健康、飲食結構科學合理的人來講,少吃或不吃益生菌制品也完全可以。
“2歲以下的嬰幼兒,是不建議補充益生菌的,因其腸道菌群正處于建立期間,補充益生菌,對于腸道功能尚未健全的嬰幼兒來說未必是好事。而對于年齡偏大的人來說,受年齡、疾病、藥物、飲食等的影響,可能存在腸道益生菌不足的情況,則可以適當使用益生菌制品?!壁w潤栓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