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機關幼兒園枕海山莊園 潘娟娟
隨著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家長都了解到幼兒園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家長在幼兒園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對此明確提出要求:“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積極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家長不再是教育的旁觀者,家長與老師不再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而“家長進課堂”這種形式,充分體現了家園合作、雙向交流、有效互動,從各方面滿足幼兒園、家長、幼兒三位一體的發展需要。
“家長進課堂”活動中,很多教師覺得不知道如何去實施?如何與家長進行交流與合作?如何讓家長在“家長進課堂”中發揮主導作用?教師在“家長進課堂”中應起到怎樣的作用?其實,我們在剛開始實施中,也出現過類似的問題。隨著“家長進課堂”活動的不斷深入,我們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很多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教師在“家長進課堂”中應扮演怎樣的角色呢?其實,“家長進課堂”活動中,老師不僅僅是組織者、策劃者、引領者、合作者,更是反思者、宣傳者、推進者。
“家長進課堂”是指幼兒園根據教育教學活動需要,邀請從事某種職業或者具有某種特長的家長走進幼兒園的課堂,以客串教師的身份,協助幼兒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共同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現在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專科以上的文憑,豐厚的文化底蘊,專業水平高。我們在幼兒一入園時,就對家長的專業及特長做了了解與統計,并和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向家長簡單介紹“家長進課堂”的目標及意義,了解家長想與幼兒進行哪些方面的教育互動。通過簡單的了解與溝通,作為家長了解了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針,作為教師也了解了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氛圍。我們把收集到的家長資料加以整理,建立了家長信息檔案,組建了一支有特長、涉及各行業的家長助教隊伍。我們將家長匯總的資料與我們的課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分類整理,了解哪些內容適合在什么年齡段什么季節什么主題下進行實施。將所有的活動內容與幼兒的年齡特點與主題目標進行結合。如:小班幼兒剛入園,安全防范意識差,安全意識薄弱,為了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我們就請家長走進幼兒園扮演陌生人,創設情境——“帶幼兒去游樂場”“帶幼兒去吃漢堡包”對幼兒進行引誘,看看幼兒在教師不在場的情況下,會不會跟著陌生人走。家長和老師共同見證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通過討論,鍛煉幼兒的是非分辨能力,時時進行安全教育,不斷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我們每一次的活動組織和策劃老師們都是嚴格遵循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及實際發展情況,結合主題季節、節日、安全等因素,充分利用家長教育資源,科學、合理地進行組織和策劃。
如:每年三月份安全教育月的交通安全教育,我們特別邀請交警家長進課堂,為幼兒講解交通安全知識,模擬“文明過馬路”場景,在情境中讓幼兒掌握相關的交通安全知識,體驗文明過馬路,遵守交通規則的成功感與自豪感。如:四、五月份傳染病高發期,特別邀請護士家長進課堂,為家長們講解疾病預防的常識,為幼兒演示預防傳染病的“小秘訣”“小兒歌”,生動形象,讓幼兒在模仿過程中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正確的打噴嚏的方法、正確的擤鼻涕的方法等等,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作為家長很喜歡參與幼兒園的活動,但是沒有實際的教學經驗,不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與幼兒互動,活動中會出現家長講孩子鬧的情形。為了避免這些情況,這時候教師就是家長的引領者,提前幫助家長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的發展目標,并進行活動的構思和設計。如:在小班的家長進課堂“講衛生身體棒”活動中,家長是一名兒科醫生。剛開始在和她交流溝通中,了解到她在教育活動中的一些內容,活動的內容完全是站在一名醫生的角度在給孩子們傳授一些專業的傳染病知識。整個活動缺少趣味性和游戲性,以我們教師的經驗,孩子們根本就不會感興趣。老師及時和家長對整個活動做了調整,讓家長以醫生的角色進入活動,以小朋友不講衛生而生病為主線。在游戲情景中滲透不講衛生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危害。當孩子們看到穿著白制服的醫生一出現時,眼球都被吸引住了。醫生媽媽現場演示模擬了給生病的小患者治病的游戲情景,孩子們也再現了自己生病后吃藥打針的情景,更直觀形象地了解了不講衛生所帶來的危害。這對于小班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如:舞蹈演員家長進課堂,需要老師的配合與協助組織,家長在帶領幼兒欣賞舞曲時,向幼兒介紹了音樂的名稱、節奏,同時講解了舞步的要領。在學習過程中,老師的幫助與協作,使得活動順利進行。家長在教的過程中越來越能掌握幼兒的學習進度,幼兒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難點掌握得也越來越好,最后贏得整個活動的良好效果。
我們教師在活動中,要作為家長的引領者和和合作者,幫助家長熟悉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發展情況,幫助家長分析活動目標和活動組織實施。教師還要在活動中根據情況把握時機,積極指導,配合家長組織好幼兒,以便活動順利進行。
每一次“家長進課堂”活動結束后,我們教師首先要傾聽家長的一些想法,了解一下家長在活動中的感觸。每次活動結束后,家長的第一感觸是:幼兒園的工作太不容易,老師責任太大。這是家長們深切地感觸了幼兒園工作的不易,也是對我們幼兒園教師的最大的肯定和回報。我們也要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和整理。我們要以專業的眼光去反思這節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思整理,為以后的“家長進課堂”作參考,避免其他的家長出現類似的情況。
同時要反思:從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如何才能將教育知識更好地傳遞給家長,將知識送進家庭,將家長工作做出實效,從而更好地開展更有效的家長進課堂活動。
每一次“家長進課堂”活動,我們都會將家長的資料匯總,有文字、照片、備課等,進行回顧、研討、總結、交流。通過微信、QQ、視頻等方式及時與其他家長進行反饋和分享,讓其他家長也了解到“家長進課堂”給幼兒帶來的收獲,讓家長了解“家長進課堂”對家長親子關系的積極影響,向更多的人宣傳“家長進課堂”這一教育形式,爭取更多的家長加入到“家長進課堂”的活動中來。
我園先后有百余人次的“家長進課堂”活動,課堂內容豐富多彩。有空姐的“安全講解”;有陸軍的“射擊游戲”;有海軍的“隊列表演”;有警察的“警報響起來”;有醫生的“我愛講衛生”;有老師的“科學小實驗”;有小提琴手的“交響樂進幼兒園”;有茶藝師的“茶藝表演”;有書法家的“書法表演”;有舞蹈演員的“舞蹈秀”;有美工師的“衍紙藝術進幼兒園”;有手藝師的“藝術燈籠”;有奶奶們的“包粽子”“滾元宵”;有爺爺們的“武術表演”等等……
總之,我們希望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參與、支持“家長進課堂”活動,從而穩定和擴建這支隊伍,讓更多的教育資源為幼兒園共享,為幼兒服務,豐富幼兒園教育課程。
教師在“家長進課堂”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為了幼兒園的課程多元化,教師應該通過多種途徑,鍥而不舍地做好家長工作,轉變家長教育態度,進而引導家長成為我們的教育伙伴,努力推進家長進課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