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海燕 合肥市師范附屬小學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發展,高效課堂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已經深入到各種教研工作中。小學生普遍注意力短、自控能力差,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聽講,這就導致教學效率不高,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天性,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構建高效課堂。
小學學習中,數學知識的邏輯性比較強并且抽象,經常為學生學習帶來困擾,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就要利用各種教學模式,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建立各種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中聲音和視頻進行展示。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制作課件《佩琪和喬治分蛋糕》的動畫片,營造教學情境。動畫片中小豬佩琪邀請好朋友來家做客,吃飯時間到了,豬媽媽做了一個蛋糕,小豬佩琪犯了難。教師這時提出問題:“一共有三個小朋友,但是只有一個蛋糕,我們來幫助佩琪想想辦法吧”。由于多媒體和《小豬佩琪》動畫片都是小學生喜歡的,首先就能對此產生濃厚興趣并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各種解決辦法就會隨之產生,例如針對“每個小朋友咬一口”這個答案,有的學生就會提出異議“有的小朋友咬口大,有的咬的口小,不公平”。通過學生激烈討論,教師借此引導出教學目標,和學生一起進行公平分配,進而提出分數的概念。教師創新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等就將復雜的知識簡單的傳輸給學生,使學生更直觀了解到知識點的含義并靈活運用,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構建高效教學課堂就是利用各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教學中課堂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師以自我為課堂主體,課堂中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只是一味進行知識灌輸,不關注學生的個體情況和接受能力,導致課堂效果不高。小學教師運用新課程理念,嚴格落實以人為主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引導掌握教學內容,運用正確方式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性思維自主自考問題,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解決習題中甚至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鍛煉學生手、口、腦全面發展。例如,《觀察物體》教學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可令學生將自己喜歡的積木或者玩具帶到課堂中,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小組中學生互相交換認識對方的積木或者玩具,并針對外形進行探討,這樣學生針對喜歡的玩具就會記憶深刻,對形狀認知方面會更加容易,教師實時加以引導就輕松完成教學目標。這種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生處于生理和心理快速發展階段,好動、注意力時間短是他們的主要特點。教學中以游戲為基礎,將游戲和教學內容緊緊聯系,有目的地玩,輕松完成教學目標。例如,學習對重量的認識中,課程結束前可組織游戲擊鼓傳花游戲,鞏固學習內容。游戲是學生喜歡的,進行時沒有學生交頭接耳、溜號等現象,都會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無形中鞏固了知識點。通過游戲環節,學生可以快速估算生活中常見物品的重量,將重量單位和生活中物品聯系到一起,感受到身邊無處不在的數學魅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習,減輕平時學習中的緊張情緒,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結實的基礎。
結論: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模式,例如利用多媒體教學、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和游戲教學法等方式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為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