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莉
(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 心血管內科,浙江 溫嶺 317500)
急性心肌梗死[1-2]是冠狀動脈由于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而導致的心肌壞死,常伴有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并發癥[3-4]。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原因與患者的日常不良飲食和行為習慣息息相關[5-6],此類患者的護理工作主要任務是幫助患者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心梗活動指導是在評估患者的年齡、病情發展、心梗面積及有無并發癥等基礎上,通過宣傳心梗知識、心梗治療過程等對病人實行安全可行的運動處方,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心功能的恢復。本文在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過程中添加心梗活動指導,觀察心梗活動指導對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0例,均符合以下標準[7]:①無腎臟、肝臟等嚴重器官性疾病;②無精神上、意識上精神性障礙;③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其中男130例,女110例;平均年齡36.02±16.24歲;平均病程11.34±2.12天。
1.2 治療及護理 患者接受對癥治療及常規護理的同時,接受心梗活動指導。
1.3 預后 住院期間,患者發生心源性休克3例、心力衰竭7例、心律失常1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8.75%;隨訪3個月,觀察組患者12例死亡,存活率為95.00%。
2.1 常規護理 為患者及其家屬宣讀有關心肌梗死疾病的護理知識,讓患者從心理上接受治療,積極主動配合護士及醫師。囑咐患者不要過于劇烈運動、不要提重物、避免用力排便以及相關的飲食指導;根據患者情況進行循序漸進的運動指導,每日評估患者病情及活動進行階段,隨時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
2.2 心梗活動指導 第一階段,患者絕對臥床休息12小時以上之后可進行被動活動肢體;第二階段,患者進行床上自主肢體活動及翻身,然后床上靜坐10~20分鐘,每天2~3次;第三階段,患者于床旁行走30s~60s,之后逐漸過渡到室內活動,每次不超過5分鐘,每天進行2~3次;第四階段,患者繞走廊行走5~10分鐘,每天進行2次;第五階段,患者繞走廊行走5~10分鐘,每天進行3次;第六階段,患者上下一層樓。每個階段持續時間根據患者病情,一般一個階段為24~48小時,每個階段的評價方法根據患者心率增加情況,進行下一個階段的活動時心率增加在10~20次/分為正常,患者可在此階段活動,如果超過20次/分需退回到上一個階段活動。
急性心肌梗死的誘因[8]有很多方面,主要是日常生活中過度勞累使心臟負擔加重,突然心肌缺氧;還有情緒上過于激動、憤怒、緊張而誘發;生活中不注意日常飲食,暴飲暴食,會導致血脂濃度突然升高,血小板聚集性高,從而發生冠狀動脈堵塞[9]進而引發心肌梗塞;便秘時用力屏氣也會導致心肌梗死發作,這在老年人群體中較常見;吸煙酗酒會導致缺氧量增加,進而引發疾病的產生[10]。由上述誘因可看出,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時由于日常不良飲食和行為習慣造成;故對患者的護理工作就應以控制患者的不良行為習慣為重點,從根本上治愈疾病,盡最大可能防止疾病復發[11]。
我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采用分階段的心梗活動指導,結果發現,心梗活動指導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存活率;同時根據對出院患者的電話回訪記錄可知,患者在出院后對于自我行為的控制能力較好,能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行為習慣的患者例數較多。可見,心梗活動指導使患者能夠進行基本的活動,提高了患者康復的信心,因此自我控制行為良好;間接地對于患者病情的治愈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綜上,心梗活動指導通過誘導患者循序漸進地從床邊行走到上下樓層逐步增加患者的活動量,增強其心功能能力,可促進患者日常活動及運動能力的恢復,從而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存活率。
[1] 蔡瓊,吳禮鵬,楊佩來,等.急性心肌梗死后功能性便秘發生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12(z2):26-27.
[2] 王策.積雪草苷對心肌梗死大鼠轉化生長因子-β1、Ⅰ和Ⅲ型膠原表達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3):5799-5802.
[3] 陳立文,朱琳琳,季倩,等.心肌梗死大鼠微小RNA-30a表達與心肌纖維化的關系[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6,44(05):443-449.
[4] 姚朱華,陳灣灣,曹明英,等.注射用重組人尿激酶原治療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療效和安全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09):1061-1066.
[5] 張建波,徐峰,陳玉國,等.外傷性心肌梗死診治研究進展[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6,28(07):669-672.
[6] 李勇,李莉,祁春梅,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結締組織生長因子表達的研究[J].中國循環雜志,2015,22(06):540-542.
[7] 崔璀,鄭顯蘭,蔣小平,等.心梗活動指導在護生護理軟技能培養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15(29):3698-3699.
[8] 劉麗麗,王維寧.心梗活動指導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恐動癥和恐懼回避信念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5,30(10):25-28.
[9] 陳桂賢,肖海霞,楊澤曼,等. 心梗活動指導對改善血液透析護理質量指標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0):15-17.
[10] Netta Iivari,Marianne Kinnula,Leena Kuure,etal.Video diary as a means for data gathering with children - Encountering identities in the mak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14,72(05):507-521.
[11] SSV Subbarao,KVK Rao.Characteristics of household activity and travel patterns in the Mumbai metropolitan region[J].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echnology,2014,37(05):48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