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東縣路口學區中心幼兒園 許 燕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這句話同時強調了父愛和母愛的重要性。然而,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往往忽視了父親角色對于幼兒成長的重要性。有種觀點認為,母親的責任是養育,而父親的責任則是賺錢,即所謂的“男主外,女主內”。事實上,家庭中的父親角色對幼兒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幼兒最重要的成長階段是從出生到入學前,智力、情緒及適應周邊環境的能力都在這一時期養成,而父親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現代社會中,父親責任不僅僅是養家糊口,他更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角色”一詞借用了戲劇的概念,社會學中所講的“角色”是指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占有的地位及其規定的行為模式。具體地說,就是指與人們特定的社會地位相一致的、與社會對這個地位的期待或要求相符合的一套行為模式。那么,父親角色就是有子女的男性在其特定的家庭關系中占有的地位及相應的行為模式。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長教育的起始階段,尤其對于0-6歲的孩子來說,早期的家庭教育對未來兒童的人格塑造、認知發展以及社會性發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響,父親在幼兒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許多發展理論都認為父親在兒童的性別角色認同中起到關鍵的作用。社會學習理論強調兒童性別角色的獲得是通過同性別父母的榜樣強化而形成的。父親為男孩提供了一種男性的基本行為模式,使得男孩子往往把父親看作是自己未來發展的模型而去模仿父親;而對于女孩,父親身上的男性品質使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參照,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把父親看作是異性伴侶,甚至是未來丈夫的模式。
兒童是在與周圍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不斷發展的。李丹等人(2004)的研究結果顯示:父親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同伴交往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父親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在人際關系方面會有安全感,有自尊心,容易和他人友好相處,真誠相待。一般來說,經常和父親在一起的孩子社交能力更強,更容易適應新環境。
父愛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源泉,父親鼓勵成就和鼓勵獨立的教養方式是父愛最為直接的表現形式。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勇于克服困難、積極進取、開朗、寬容等個性特征,在與孩子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父親的處事方式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孩子所仿效。
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做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幼兒智商較高,他們在學校中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加容易成功。父親角色對于幼兒智力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父親能否給予幼兒足夠的關心和愛,父親給予的父愛越多,越能夠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我們幼兒園小班有一個叫小哲的小朋友,體育活動時,學習像小白兔一樣跳,全班只有他一個人縮在那里不敢跳;午睡的時候,他總是抱著他的小狗玩偶一起入睡;活動課時發言也不積極。我在了解這個孩子家庭情況的時候知道,孩子的爸爸是個軍人,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我主動與孩子的父親取得了聯系,交流中,一開始他覺得教育小哲應該是媽媽的事。通過溝通后,他表示以后會想辦法多花時間陪孩子。后來他經常給孩子發一些他工作中的照片,并且每天給小哲打電話,在他們交談中,爸爸的語氣、幽默感、敬業、責任感、奉獻精神、自信心等,都被小哲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在爸爸的影響下,小哲的性格越來越剛強,改掉了很多不良習慣,現在上大班的他真像一個小小男子漢!從小哲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想提高父親角色的影響力,轉變意識是先導,父親們應做出反思,沖破教育思想觀念以及文化歷史傳統中的誤區,視教育兒童為己任,明確有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的家庭教育理念是父親必備的人文素養,積極發揮父親的教育作用。
許多著名的心理學家非常強調家庭互動環境的營造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家庭中父子之間應保持愉快的非正式高頻交往:一次傾心的交談、一句關心的問候、一個鼓勵的微笑等,這些互動縮短了父子間的心理距離,增強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滿意度,增強了父子間的凝聚力,提高了父親教育的可接受性。很多研究表明與父親進行親密交往能使兒童對自己和周圍環境容易產生滿意的心態,并使其對自己在將來學習和事業上的成功具有更大的信心。
美國設備公司(DEC)創始者、總經理奧爾森,曾被美國《幸福》雜志評為“美國最成功的企業家”。在談及自己的成功時,他總是提到父親,因為父親用行動影響了他的一生。奧爾森的父親奧斯瓦爾德是一個沒有大學文憑的工程師,擁有幾項專利,后來成為一名推銷員。一次,一位顧客想從他的手中購買他推銷的機器,但他發現這位顧客并不真正需要這部機器,于是他極力勸這位顧客不要購買,此事讓他的老板火冒三丈,但卻為奧斯瓦爾德贏得了好名聲。同時,奧斯瓦爾德的誠實品德也給了三個兒子巨大的影響。他們都以父親為榜樣,誠信做人,全部成為有為的工程師。奧爾森本人為人處世就秉承了父親的優點:辦事講原則,合作中誠信,在員工和商業伙伴中擁有非常好的口碑。我想如果沒有父親的個性品質的影響、教育,就不會有奧爾森的今天。父親的品質、言行、個性、興趣、生活方式都會通過各種途徑對兒童起到示范作用,這些示范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兒童對于這些信息的接收是十分敏感的,父親應多用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情操來影響、感召、帶動子女。
一天明明的爸爸對他說:“你今天到奶奶家住吧,今天家里來客人,要睡在你的房間。”明明一聽就急了,心想為什么一來人就讓我讓位啊,他心里很不平衡,生氣地對爸爸說:“我明天要上幼兒園,不能遲到了。奶奶家離幼兒園遠,上幼兒園不方便!”爸爸說:“讓你去你就去,別那么多廢話。”明明不再說什么,拿著書包傷心地跟媽媽去奶奶家了。第二天他到幼兒園一改常態,對小朋友很不友好,把班上一個小朋友的頭都打出血了,老師把電話打到家里時,爸爸才知道他草率處理的嚴重性。
這則事例告訴我們,爸爸要把孩子當成家庭平等獨立的一員,有什么事要和孩子商量,不能像明明的爸爸一樣,什么也不解釋,說讓他走連他說話的余地都沒有。這樣會使孩子的內心受到創傷。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一員,決不能采取專制的態度對待孩子。“父慈子嚴”是父子間交流的良好模式。父親不妨將角色定位于孩子的知心朋友,允許兒童解釋、申辯、反駁,甚至勇于向子女承認錯誤,父親如能懷著一顆童心,站在兒童的立場理解兒童的心靈需求,建立親密、寬松、平等的教育氛圍,具有較強親和力的教育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家庭成員也應保持健康和諧的親密關系。如果希望孩子長成一個快樂、大度、無畏的人,那么孩子就需要從周圍的環境中得到溫暖,而這種溫暖大多來自父母的情感。父親的寬容、熱情、詼諧、睿智是保持良好家庭關系的催化劑,健康的婚姻狀態為兒童提供了最佳的自我發展空間。
如果說,在孩子的世界里,母親是一部偉大的書,父親則應是寬闊的海,具有廣納百川的豪情,具有放牧蒼穹、啟迪天涯的氣概。父愛與母愛在家庭教育中有著同等的作用,父愛所給予孩子的堅強、剛毅、大度、寬容、幽默等心理影響,是母愛所不能替代的。在家庭教育的舞臺上,不能讓孩子只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還應該唱好“世上爸爸也很好”。作為家庭中的一員,父親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積極參與到幼兒的教育中,承擔起自己做父親的職責,做一名合格的父親。
[1]王莉.國外父親教養方式研究的現狀和趨勢[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北京:中國心理學會編出版社,2005.
[2]李艷萍.對當代中國性別不和諧現象的倫理審視[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
[3]陳小萍.父親缺失下農村留守兒童學績、自尊及人格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7.
[4]孟育群.關于親子關系對少年問題行為及人格特征影響的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0(10).
[5]李霞.父親角色在孩子人格發展中的作用探析[J].法制與社會,2007(6).
[6]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7]周玲.幼兒園是開展父職教育指導的有效途[J].科學與財富,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