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薇紅
(作者系上海市浦東新區齊河幼兒園園長)
家園合作是指幼兒園和家庭(含社區)都把自己當作促進幼兒發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家園共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提高家長與教師的合作教育的意識,拓寬家園溝通的渠道,延伸家園合作的途徑,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我們的研究目的。
幼兒園本身缺乏全面的合作意識,認為教育是幼兒園分內的事,沒有最大限度地激發家長參與熱情,忽視了教師與家長合作共育的重要性。
有的家長一味追求智力開發而忽略了品德的培養;有的家長感情用事,態度粗暴;有的期望值過高,造成親子關系緊張;有的溺愛、嬌寵,任其發展。教育目標不正確、教養態度不端正、教育方法缺乏有效性等因素都直接影響家校之間的合作,甚至容易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發生沖突。
沒有健全的政策法規支持家校合作的構建。雖然《普通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指導綱要(修訂稿)》上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結合”這一內容要點,但過于籠統。所以目前家校合作隨意性很大,嚴重影響了家校之間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家校合作表現為階段性強,連續性差,甚至出現互相指責的現象。
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家長的教育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家庭教育的效果和質量,決定著家庭教育的優劣成敗。目前,我國家庭教育呈現出兩種不良現象,一是過度放縱,一些家長沉溺于各種游樂場所,根本無暇顧及孩子,或是因為再苦不能虧孩子的錯誤觀念,在經濟上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需求;二是過于嚴格,孩子一旦犯錯就會拳打腳踢。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愿望,用科學的教養去助子成材。除此之外,家長對教師教育教學管理中的一些問題要有寬容之心,如果家長小題大做,會使家長和教師之間產生對立,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給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帶來不必要的干擾。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徑。作為家長應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及時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家庭教育的指導效果就會大幅度提升。在前不久我園舉辦的自制教玩具評比活動中,我們先在班級內舉辦了自制教玩具評比,與家長面對面地溝通,交流制作各種玩具的方法和如何選擇制作材料,家長非常配和。他們回家后和孩子共同搜集材料,指導幼兒制作出了各種好玩的玩具。
提高教師與家長合作的藝術。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好與不同層次家庭的關系。在合作中教師要持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把家長看作為平等的合作伙伴,和家長溝通時語言要親切、大方、簡潔,了解家長對教育的期望,適時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方法。在家園合作中換位思考同樣非常重要。在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學會換個角度去思考,體諒作為家長的一片苦心,理解家長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及時化解家長的抱怨與疑慮。
提倡現代家校合作的新觀念。新的教育觀念提倡全面性、經常性、雙向性和伙伴性質的家校合作。現代家校合作不僅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揮學校、家庭、社會自身的優越性和避免其局限性的理想途徑,還是科學引導現代家庭教育、提高家長家庭教育素養的重要抓手,也是營造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成長環境的平臺。作為學校不僅要關注孩子對知識的學習,還應關注孩子綜合能力的提高,關注孩子個體的成長,關注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學習和成長,為每個家庭找到成長的“最近發展區”。比如開設家長學校,實行家長監督制,組織教師積極參與家庭教育的義工活動。注重家校合作中的多元溝通,倡導教師與孩子、家長與孩子、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教師與教師、孩子與孩子的溝通。
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開展有效的家園互動。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轉變合作方式,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影響家長的教育行為。要與家長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使家長從受教育者的角度變為參與教育的有心人,使之在教育上達成共識,從而不斷改進家長工作,提高幼兒園的教育和管理水平。
教師通過“走出去”的形式,開辟兒童活動的新天地。帶幼兒到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玩具館、公園等場館參觀,增加兒童對政治、歷史、文化、藝術、體育等方面的感性認識,在參觀游覽中萌生民族自豪感。在參觀活動中,還可以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嘗試、探索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以加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可以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采用“請進來”的形式,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家長義工就是一個很好的“請進來”形式。教師可以熱情地邀請社區人士以及家長來園和幼兒一起活動,演示自己的特殊工藝,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在我園的日常教育中,你總會看到家長們的身影。在戶外運動中,家長與幼兒一同參與,一同做游戲;學習活動時家長帶領孩子們一同學習、一同探索;在自由活動中,家長則融入孩子中,給他們講故事,有的家長還自制了玩具獎勵給認真聽故事的孩子。我園的家長義工進一步促進了家長對幼兒保教方法的了解,更好地發揮了家園合作的教育合力。值得一提的是,家長委員會的成員還參與了園部的管理工作,為幼兒園管理工作增添了新的思路。
親子活動也是我園的特色活動之一。它是集情趣性、娛樂性、知識性、教育性于一體,是家庭內成人與兒童交往、溝通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們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家園互動活動,幫助、指導、支持、配合家長,共同提高教養水平。我園結合“迎新親子趣味美術活動”,發動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利用廢舊物品制作教玩具并進行展示和評獎。此類活動,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情感交流,拉近了家園、親子的距離,幫助家長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逐步提高家長剖析自己家教過程的能力,實現家庭教育中新的教育觀念與行為的相互滲透、有機融合。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若只有學校而沒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沒有學校,都不能單獨地承擔起塑造人的細致、復雜的任務。”實踐表明:學前教育越過幼兒園的大門,從狹隘的學校教育跳出來,與家庭和社區教育緊密結合,形成一體化的教育機制,既豐富了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資源,也加強了家長和社會人士的參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