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有全
(青海省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院,青海 西寧 810099)
查涌銅多金屬礦床是青海省一重要的金礦床,該礦床屬于治多縣管轄范圍,分布于三江成礦帶的北側區域上。成礦條件優越,具有非常大的找礦潛力。為此,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查涌地區地質地球化學特征進行分析研究,并對其成礦規律進行探討,總結該礦成因與找礦標志,希望能夠進一步促進該區找礦工作的取得新的突破[1]。
查涌礦區位于青海省治多縣境內,是三江多金屬成礦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生界以及古生界是該區的主要地層出露,同時發育古近系地層和新近系地層,并分布廣泛的額第四系地層。尤以二、三疊系地層對該區成礦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區內構造特征非常突出,主要呈現NW-SE向展布。中酸性侵入巖(喜山期)在區內非常發育,而燕山期分布現對較少。
通天河蛇綠混雜巖(三疊系)以及曲果組(第三系)與第四系等是該區的主要地層出露。多彩蛇綠混雜巖主要由正常碎屑巖以及板巖和大理巖與輝長巖與硅質巖等共同構成。查涌蛇綠混雜巖主要由玄武巖(枕狀)以及凝灰巖和板巖與砂巖等共同構成。
斷裂構造在區內非常發育,主要呈現EW向以及NE向和NW向展布,脈巖以及該區成礦都與構造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區內的礦化體均受到斷裂構造的控制。區內主要的控礦構造為納日查理-康剎勤斷裂,對礦區進行橫貫,呈現NW-SE向進行展布,查涌蛇綠混雜巖主要分布在其上盤區域上,多彩蛇綠混雜巖主要分布在其下部區域上。
該區具有非常突出的巖漿巖分布,花崗閃長巖(晚三疊世印支期)是該區的主要侵入巖特征,尤以礦區南側區域上更為突出,該區的矽卡巖受其控制明顯,同時也是鉛鋅礦的主要分布區域[2]。
(1)區內HS1、HS2、HS3綜合異常經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被圈定出來,展布特點主要為EW向,Au以及Ag與Cu和Pb,還有Zn與As和Sb以及Bi等元素具有很好的組合異常特點,并存在明顯的濃集中心,具有良好的套合性,峰值高。
(2)礦化線索與異常特征經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被圈出,尤其針對HS2以及HS3號異常區開展的開展的相關測量工作,有四處(AP-1至AP-4)綜合異常帶被圈出。
Au以及Ag與Cu和Pb,還有Zn與As和Sb以及Bi和Mo元素組合異常在AP-1號異常帶中比較突出,呈現復雜的組合特點,并存在良好的套合性異常特點。
Au以及Ag與Cu和Pb還有Zn與A和Bi等元素在AP-2號異常中尤為明顯,呈現復雜的特點,具有良好的套合性,區內的構造線展布方向與異常呈現一致性特點。
(1)礦化蝕變帶特征。區內存在三種不同的蝕變帶,主要包括矽卡巖化和構造與銅礦化等蝕變帶,輝長巖以及凝灰巖在查涌蛇綠混雜巖帶中相互交接的部位是含銅礦化蝕變帶分布所在,硅化以及黃銅礦化與褐鐵礦化等在區內非常突出,銅藍以及孔雀石(皮殼狀)等零星分布與兩側圍巖部位。
(2)礦體特征。目前在區內有已經有4條鉛鋅礦體體被圈出,發現3條銅礦體,砂巖以及凝灰巖構成的查涌蛇綠混雜巖中是銅礦體的主要分布地帶,這些礦體呈現平行狀態從南向北進行分布,區內的構造線與礦體的展布呈現相同方向,銅礦(化)體長100m~800m,寬2m~5m,品位0.2%~1.3%。
藍銅礦以及孔雀石和黃鐵礦等是其主要的金屬礦物組成,褐鐵礦以及黃銅礦與閃鋅礦分布較少,方解石以及斜長石與石英等是其主要的脈石礦物,礦石結構構造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星點狀結構、細脈狀結構。
通過對該區的成礦構造演化背景進行研究,熱液型以及矽卡巖型與火山沉積-熱液改造型成礦類型是其主要的特征,甘孜-理塘洋形成(三疊紀)與區內的礦床的火山沉積-熱液改造成礦類型存在很大關系。巴塘群火山巖地層是該礦重要的找礦標志。火山活動在該區非常突出,印支期是區內火山作用礦床的形成的主要時期,這一階段形成的此類礦床,同時又受到后期熱液改造疊加作用的影響。
①激電異常以及1:1萬土壤異常相互疊加的區域上發生鋅、鉛銅礦體,所以這些物探異常以及化探異常可以作為重要的找礦標志。②矽卡巖化帶在蛇綠混雜巖不同巖性區段上和花崗閃長巖(印支期)礦區南側區域上相互交接的部位,賦存區內的主要鉛鋅礦體。③該區具有非常突出的斷裂構造特征,尤以NW向展布的斷裂與其次一級斷裂區域,為成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是礦體富集成礦的主要通道。④磚石呈現銅藍礦化以及孔雀石化的特征,可為找礦提供直接的找礦標志。
(1)巴塘火山-巖漿弧帶是此次研究的主要區域,在該區分布著許多硫化物礦床(銅鉛、鋅多金屬塊狀),和中酸性火山巖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系。代表性的如玉樹趙卡隆SEDER型以及四川呷村鉛、鋅、銅、鐵、銀礦床等。所以該區具有非常優越的成礦地質背景。
(2)銅、鉛、鋅礦化比較突出的為火山巖,主要分布在多彩蛇綠混雜巖內,是區內的主要地層出露,雜龍格瑪銅多金屬礦床樹妖分布在區內的成礦帶上。區內的主要含礦段是巴塘群,主要有碳酸鹽組以及火山巖組構成,銀礦以及鐵礦和銅礦以及鋅礦和鉛礦等與之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系,為該區礦體賦礦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3)火山活動在區內最為突出的為石炭二疊紀階段,三疊紀稍微遜色,該區礦產形成階段受到了熱液以及巖漿活動的不同期次疊加作用的影響。
(4)該礦分布區域,具有非常的突出的構造特征,并存在多期次的特點,造成區內斷裂以及褶皺非常突出。該區的控礦構造主要為印支期,尤其是構造轉折區域以及斷裂復合區域,是成礦的主要礦液通道和富集場所,礦液經這些部位不斷運移沉積,礦脈以及脈巖與熱液活動通過NW向斷裂這些通道不斷的貫入。
(5)物探手段以及化探手段在礦區西側區域上具有明顯的規模特征,具有較好的異常形態,PDWIS,PDW17和PDW35在物探剖面上呈現明顯的低阻高極化特征,藍銅礦化以及孔雀石化蝕變破碎帶在PDW35異常區域上被發現。因此,有必要對該地段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驗證,尋求深部找礦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