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朋輝 本報記者 白云怡
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的19歲女孩杰西卡與很多年輕人一樣,喜歡在社交媒體推特和臉書上發自拍照,還經常與朋友聊天開玩笑或評論有趣的東西。但有一天,她突然在推特上發現竟然有另外一個“自己”。這個“杰西卡”不僅和她名字一樣、照片一樣,甚至連個人簡介都一模一樣。不過,假“杰西卡”經常轉發加拿大房地產投資和一家位于加納的廣播電臺的消息,還經常關注并轉發一些真杰西卡根本不懂的阿拉伯語和印尼語信息。這個假賬號甚至還常轉發色情照片。
美國《紐約時報》上周末發布的調查報道稱,杰西卡的信息是被“僵尸粉制造工廠”盜用,目的是生產可由機器操控的虛假社交媒體賬號,并賣給需要它們的公司和個人作為其“粉絲”。這些假賬號因與網上的真實活躍用戶不同而被稱為“僵尸粉”。近年來常被國內媒體曝光的“僵尸粉”和“網絡水軍”實際并非“中國特色”。《紐約時報》稱,“僵尸粉”在世界范圍內需求旺盛,其提供商自然應運而生。
《紐約時報》披露的美國“僵尸粉制造商”名為“Devumi”,據信其近年已通過在社交媒體上“造粉”和“賣粉”賺取成百上千萬美元。Devumi生產“僵尸粉”的流程大致包括首先“復制”一批真實存在的網絡用戶的照片、資料和賬戶細節等信息,再把它們做成“機器人粉絲”,最后將它們賣給演員、企業家、政治評論員等“想出名或是想在互聯網上施加影響力的人”。此外,Devu?mi還提供轉發、點贊等服務。《紐約時報》通過調查稱,這家“地下工廠”共制造約350萬“僵尸粉”,且每個“僵尸粉”都被多次買賣。該公司為客戶提供的“假粉絲”已經超過2億個。
由于模仿真實用戶的信息資料,De?vumi公司制造的很多“僵尸粉”與真實用戶十分相似,而這恰是其對真實社交媒體用戶造成的傷害。《紐約時報》稱,“像杰西卡這樣的模擬真人賬戶意味著大規模的社會信息盜用”。報道稱,Devu?mi在至少5.5萬個虛擬賬戶中使用了推特上真實用戶的姓名、頭像、家鄉和其他細節信息。令人擔憂的是,這其中甚至包括未成年人的信息。《紐約時報》報道稱,根據一些估算,在目前推特所宣稱的全部活躍用戶中,有15%、即4800萬賬號屬于機器制造賬號。此外,Devu?mi不光在推特上部署“僵尸粉”,其業務還覆蓋領英、Youtube等知名網站。
29日,《環球時報》記者瀏覽Devu?mi官網發現,其在首頁宣稱能快速幫助社交媒體用戶增加粉絲,該網站還宣稱自己所進行的是“互聯網營銷”,能夠到達數百萬互聯網用戶。但目前該網站以無法“下單”,而Devumi的推特賬號顯示已被凍結。
“僵尸粉工廠”的曝光也引發輿論的更深層次擔憂。英國廣播公司(BBC)29日稱,“在社交媒體上,擁有更多粉絲的賬戶可以有更高的影響力,進而影響公共輿論或為賬戶持有人帶來好處,比如工作機會或贊助交易。”而《紐約時報》則指出,這些賬戶就好像是繁花似錦的互聯網經濟中的一枚枚假幣,幾乎覆蓋任何一個產業。政府、犯罪分子和企業家使用的假賬戶正充斥著整個社交網絡。“這些僵尸粉可以有助于對公眾施加影響力和設計政治辯論,可以影響生意也可以毀壞名譽。而且在法律層面上,它的制造和銷售還處在灰色地帶。”
粉絲影響力如此巨大,但社交媒體巨頭對“僵尸粉”的管理卻嚴重滯后。《紐約時報》稱,臉書去年1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該網站存在的假賬戶數量是其此前預估的2倍左右。在這個世界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上,可能存在著近6000萬影響廣告受眾、左右政治辯論的虛假賬戶。雖然推特等公司對假賬戶有明令禁止,但Devumi這樣的生產者仍然“大行其道”。推特發言人賓斯表示,推特不會暫停那些涉嫌“買粉”的賬號,原因是無法判斷具體責任在哪方。對于《紐約時報》提供的基于真人用戶的假賬號,推特無法確認其是否違反公司規定。《紐約時報》稱,由于不要求賬戶必須是真實個人,推特上更易滋生“僵尸粉”。但賓斯表示,推特將繼續打擊平臺上的惡意虛假賬戶以及垃圾信息。
日前,紐約州總檢察長施奈德曼已對“僵尸粉工廠”做出回應,表示已對Devumi啟動調查。據BBC報道,施奈德曼擔心這種“不透明”的行為正在破壞民主的根基。“僵尸粉的日益盛行意味著在我們的公共討論中,真正的聲音經常會被淹沒。而那些能付得起更多錢買粉絲的人也可以買到可看見的影響力。”施奈德曼在其推特賬號中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