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捷+姚兵
一些游客認為,“打假游人”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部分旅行社確實有違規行為,“有假可打”。
游客臥底式打假,旅游不看風景,只收集旅行社違規證據,事后向旅游部門投訴拿賠償……近期,沈陽出現了一批“打假游人”。有旅行社認為,“打假游人”以獲利為目的,涉嫌敲詐。而一些游客則點贊,認為“打假游人”熟悉旅游法律法規,不僅幫吃了苦頭的游客出頭,還能對旅行社形成有效的監督。
據媒體報道,5月20日,“打假游人”武善保參加了沈陽光輝旅行社的“營口溫泉一日游”。一路上,他與大巴司機和導游親切聊天,詢問大巴車有沒有營運執照、導游是否有導游證。拿到合同和行程單后,他仔細翻閱條款,一一對照是否更改了路線和項目,宣傳內容是否與事實相符并全程拍照。
3天后,他以旅行社宣傳溫泉治療疾病功效過于夸大、承諾“露天溫泉”實為“室內溫泉”、因年齡超過60歲加收團款20元三條為由,投訴到旅游局。經協商,沈陽光輝旅行社賠償其2200元。沈陽市旅游業商會會長于波介紹,沈陽市多家旅行社已將33名“打假游人”納入接待“黑名單”,實際上,“打假游人”的人數比這還多。
一些游客認為,“打假游人”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部分旅行社確實有違規行為,“有假可打”。
喜歡旅游的沈陽市民胡小雨對此表示認可,她說,游客出行遭遇侵權時,有時迫于壓力不敢維權。“打假游人”既幫助了游客維權,也是對旅行社的警示,能促進旅行社改進服務質量。
昆明市旅行社行業協會會長朱伯威說,其旅行社會員單位不止一次碰到這種情況。有的人同樣一條線路,一模一樣的名字和身份證一個月來三次,而且每次旅游行程結束后都私下“威脅”旅行社要錢。
在昆明從事旅游業多年的張南(化名)說,所謂“打假游人”一旦得手后就會樂此不疲,他們通常以團隊形式,一波人打頭陣,在旅游過程中不是真正體驗旅游,而是找各種污點,并把相關資料發到后臺,有專業律師團隊協作,然后在旅游行程結束后拿著舉報材料找旅行社要錢。
朱伯威表示,市場是由消費者和經營者共同組成的,市場規則需要買賣雙方來維護,如果消費者一方出現惡意行為的話,經營者可以通過司法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事實上,旅游投訴集中于旅行社和導游,反映出旅游市場的痼疾。遼寧省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通報的旅游投訴情況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旅游投訴主要集中在旅行社及導游服務質量方面,占總投訴量的七成。
天津允公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易天祥表示,消費者有權對提供的服務進行監督、有權要求按照約定提供產品和服務、有權向相關機構進行投訴。因此,旅行社在提供服務過程中,如果確實存在違規或違反約定的行為,“打假游人”的行為就是行使法律賦予其權利的表現,是對自身合法權益的保護,這種行為有助于促進旅游行業健康發展。
遼寧省社科院研究員張思寧認為,問題在于為誰維權。因為是“職業打假”,就不應該只為自己維權,不是賠償了自己或一個旅游團的人就了事,而是維權之后,推進制度建設,這樣的打假才能起到真正的維權和監督作用。
專家認為,只有當旅行社依法依規誠信經營,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對行業進行完善的、有力的監管,這個時候“打假游人”方會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