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兵
我 研究生畢業,回到家鄉的縣城,考上縣 電視臺。
上班五個月,我采編的兩篇新聞上了CCTV。同事夸獎我說,研究生畢竟是研究生,我們搞新聞搞了大半輩子,要想上CCTV,那比登天還難。其實,我幾斤幾兩自己知道,我算是走了狗屎運。
那天,我晨練。沿著青通河跑步。這時,河邊洗衣的人高叫起來,有位洗衣的婦女掉到青通河里了。正在我循聲看時,一個叫大偉的面館小老板,健步從護河坡上滾到河埂,大冬天連衣服也沒有來得及脫,就跳到河中救人。出于職業習慣,我每天身上都帶著微型攝像機,那激動人心的救人場面,全部被我攝入了鏡頭。這樣的暖新聞,當天CCTV就輪番播放了。
應該說,我是鴻運當頭。離我家不遠,有幢大樓凌晨失火。從鄉下來城里打工租住此幢樓的羅小英不顧火勢,一層層地敲門,喊起正在酣睡的人,整個大樓的人都得救了,唯獨羅小英喪失了最佳逃生時間,離開了這個世界。我“近水樓臺”在第一時間采編了這則新聞,CCTV迅即播發了,一時間羅小英成了當地人學習的英雄。我也沾了羅小英的光,這篇新聞被評為當年的省最佳新聞特等獎。
這樣以來,我成了縣電視臺的名記,縣里主要會議都點名要我參與報道,縣里主要領導到鄉鎮檢查指導工作都讓我隨行報道。這次,各鄉鎮換屆選舉,縣委組織部陸部長指名要我參與報道。
第一天,先是到東鎮,陸部長作重要講話。我不敢怠慢,除了把錄音設備調好之外,還認真地記錄,不敢有任何遺漏。當天回到縣城,加班加點地編發了新聞。
第二天,到西鄉,會議議程一樣,沒有想到陸部長的講話除了把講稿中的“東鎮”換為“西鄉”之外,其余字字句句皆相同。這下難為了我,陸部長可以這樣說,我可不能這樣報道。回到縣城我絞盡腦汁,總算把這篇新聞發了。
第三天,到南鎮,我以為這是縣城所在地,情況與其它鄉鎮完全不同,陸部長的講話肯定不會再照本宣科。事實上,陸部長的講話又只是把“西鄉”換成了“南鎮”,其它的一切,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這可苦了我,領導講話可以用通稿,我做新聞絕對不能千篇一律,我為此又補充采訪,忙了一個通宵。
想想全縣19個鄉鎮才去了3個鄉鎮,還有16個鄉鎮未去,照這樣下去,我這新聞怎么寫?當晚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到北鄉報道換屆,我趕緊給臺長打了電話,我說,我病了。臺長連忙問,什么病啊?不要緊吧?我本想說,感冒了,但卻脫口而出——通病。
我這幾天真的累病了。躺在床上,我思忖著自己回到家鄉是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一個辭職遠赴他鄉謀職的念頭,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