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梅
摘要:《紅線》、《聶隱娘》作為唐傳奇中的代表作品,作者為了突出唐傳奇的奇幻色彩,竭力渲染神秘氣氛,塑造傳奇的女劍俠形象,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同時將她們融入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后,她們懲惡揚善、堅持正義的俠義思想立刻的得到了讀者的響應,女劍俠的形象滿足了人們的迫切渴望,進而讓人們接受作者所宣揚的佛道思想。
關鍵詞:“紅線”;“聶隱娘”;傳奇色彩;典型意義
唐傳奇是我國小說發展史中的重要部分,當中豪俠小說是俠文化的第一次石破天驚。在俠風盛行的唐代,除了現實中出現的俠,在唐代文人的筆下更是出現了許多形象豐富且印象深刻的女俠。女劍俠一出現就以傳奇、神秘的經歷受到人民的喜愛,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她們是時代的產物,她們身上有對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
一、“紅線”、“聶隱娘”鮮明的形象特點
《紅線》是袁郊所撰的《甘澤謠》中的名篇,《聶隱娘》是裴鉶所撰的《傳奇》中的代表作。魯迅在《唐之傳奇文(上)》一文中表述唐傳奇的特點:“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于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艷。”《紅線》與《聶隱娘》同樣有這樣的特點:篇幅短小,但文辭華美,表述委婉,無論是從字里行間還是情節都突出奇幻色彩,一方面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另一方面激發讀者的想象和聯想,人物形象也隨之鮮明起來。
《紅線》中大量優美的詞句,增加作品的文學色彩,豐富作品的人物形象。如紅線復命歸途的描寫:“出魏城西門,將行三百里,見銅臺高揭,漳水東流,晨鐘動野,斜月在林。”用駢散相結合的手法,刻畫了歸途的秀麗風景,也從這些景物的刻畫中,看到了紅線的心理變化,看到她完成任務后的喜悅狀態。再如用“曉角吟風,一葉墜露。”作者不描寫她如何飛行,用葉子墜落,就將一個嫵媚、輕妍的女子形象展現出來,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空間。
《聶隱娘》最突出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筆墨,來描寫隱娘的斗爭場面,渲染她的劍術武技的高超、神秘:“果有二幡子,一紅一白,飄飄然如相擊于床四隅。良久,見一人自空而?,身首異處……果聞項上鏗然,聲甚厲……后視其玉,果有匕首劃處,痕逾數分。”只是從看:見紅白二影,脖子上的玉有很深的劃痕;從聽:有響亮的聲音,從打斗的時長:不一會,看到精精兒身首異處等,來渲染打斗場面的激烈,沒有具體的描寫打斗招術,就讓讀者有足夠的聯想余地,用于刻畫塑造隱娘的女劍俠形象。
作者對紅線和聶隱娘離奇的超凡武技刻畫,超出了現實規律,她們反映了處于戰亂苦難的人們,希望有奇能異術之人出來阻止戰爭的真切感受,表達了人民群眾向往和平真誠而美好的愿望,顯得合情合理,這樣就使得荒誕離奇的傳奇故事化為藝術真實,她們就是假定性與真實性的統一。
二、“紅線”、“聶隱娘”形象的典型意義
作者塑造的形象越傳奇,其表達的厭惡亂世思想就越強烈,就越能得到處于危難中找不到出路的人民的共鳴,并激勵人們永不懈怠地追求美好和諧的生活。女劍俠的傳奇形象便成了傳達了作者的思想的代言人,全民的偶像,兩部作品突出和渲染“奇形象”有不同的表現,在廣泛的現實基礎、作者思想生活經歷的反映及符合讀者多層審美要求下,作品歌頌正義、向往和平的思想是一致的。
“紅線”、“聶隱娘”主要意義在于以形象分析視角,透過這兩個人物,來看待現實與文藝創作在女劍俠身上的糅和,并通過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現實形態在女劍俠身上的反映,來看待人物傳奇形象背后,表達作者反對戰亂,支持正義的主張的現實意義。作者以熱情歌頌正義及向往和平為主題,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愿望而感染著讀者,激勵人民為和平不懈奮斗,促使讀者思考這種傳奇描寫背后隱藏的現實規律,以更好的了解和關注女劍俠與作者、讀者、社會現實之間的密切聯系。
三、女劍俠是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
(一)佛道思想的反應
唐代社會由于統治者對佛道文化的無比推崇,所以在上層貴族還是下層百姓當中,掀起了一股學佛遵道的熱潮。到中晚唐時,由于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巨大變化,導致了藩鎮之間戰亂連年和民不寥生的動蕩局面,所以人們不僅信奉道家棲身物外清靜無為的人生追求同時也崇尚佛家因果報應生死輪回觀。這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文人對傳奇的創作。
在《紅線》與《聶隱娘》中,作者就賦予紅線“神行術”,隱娘“飛天夜叉術、藥術、化尸術、隱身術”等這些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奇異功能,是作者為了突出女劍俠超脫于凡塵的形象氣質而虛構的。同時仙人多在山林中的道家修仙情節,也引發了作者對景物的重視,于是作者便就花了大量的筆墨,讓女劍俠能夠在與世隔絕的奇異境界中修煉自身,同時安排女劍俠最終因擺脫塵緣、棲身物外的思想使然,而回歸山林,其中山林本身就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因此,女劍俠作者在現實道家思想上用了更多的藝術加工,賦予女劍俠修仙的距離感和神秘感。
(二)儒家思想的體現
除了以上道家、佛家思想在作品中的體現外還有儒家“為國為民”的思想體現,儒家強調中庸之道,強調大局利益,積極入世擁護統治階級利益,且主張正義與勇氣相結合的道德意識。儒家的這些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所以作者在紅線與隱娘身上加入了主張正義、懲惡揚善的思想,她們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佛道崇拜者,而是被作者進行大量藝術加工,已上升為為國為民,宣揚和平的義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