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杰
摘要:根據河南省各個縣區經濟發展進程的差異,把全省108個縣區劃分為三大區域,并根據三大區域的特點分別構筑指標體系,對各區域全面小康社會進行分析,找出差距和短板,為下一步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河南省;全面小康;進程
108個縣市的經濟總量占到河南省經濟總量的70%,縣域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關系到全省小康社會的進程。因此研究監測縣域小康社會進程就有了重要意義。
一、全省縣域經濟社會差異性分析
由于歷史原因,各個縣的條件不同,經濟社會發展也呈現出較大差異。由此,劃分縣域區域類型,研究縣域經濟社會的差異特征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劃分區域的原則和方法上,主要選用可量化的、具有對比性的衡量經濟發展成果的指標進行劃分。我們按照2016年人均農民純收入高低作為第一劃分指標,把人均GDP水平和第一產業比重作為第二和第三劃分指標。在人均農民純收入超過萬元的縣市中,有14個縣人均GDP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超過一萬美元,第一產業比重在10%以下,林州市、新鄉縣、溫縣和博愛縣4個縣市人均GDP雖然在九千美元,但由于農民純收入都在或接近一萬二千元和第一產業比重低于10%(溫縣10.5%),把這19個縣(市)劃分作為第一區域。全省共有53個貧困縣,貧困縣到2020年全部脫貧既是“十三五”的攻堅任務,也是實現小康社會的主要標志,因此把53個貧困縣作為第三區域;其余的36個縣作為第二區域(見表1)。
二、縣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構建
由于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多樣性和復雜性,應采取分不同考核體系。依據這個思路,根據各區域的經濟發展進程不同,功能定位不同,采取分別設立指標體系,形成不同的縣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套指標體系。
(一)三套指標體系構建
指標體系一相應作為第一區域監測指標。與其他區域監測指標不同的是經濟發展板塊的設置。第一區域的縣市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經濟發展板塊設置了人均GDP、全員勞動生產率、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均居民儲蓄額、城鎮化率、居民消費支出占比等6大指標。
指標體系二與指標體系三作為與第二區域和第三區域相應的監測指標。指標體系二、三設置的結構與指標體系相同,由同樣的五大板塊組成。不同的是經濟發展板塊指標不同,目標值設定的不同。第二區域的縣市經濟發展處于工業化進程中,指標體系二去掉了“居民消費支出占GDP比重”指標,換成了“二三產業比重”指標,考慮因素是第一區域面臨經濟轉型,消費拉動經濟更應受到關注,而第二區域正處在二三產業成長和規模擴展時期,二三產業所占比重應作為重要的監測目標。第三區域的縣農業占重要地位,為我省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增加了“人均糧食產量”指標,作為對該區域農業地位的肯定和考核補償,同時鼓勵落后區域發展二三產業,由于農作物的價值低,降低了“人均GDP”指標的權重,補償給“人均糧食產量”指標。
(二)指標的計算方法
該方案指標體系中指標較多,既有正指標,又有逆指標,計算方法如下:首先,對于正指標的標準化處理,其標準化處理公式為:Yi=xi/xil,其中為Yi標準化值,xi為實際值,xil為目標值。其次,對于逆指標的標準化處理,其標準化處理公式為:Yi= xil / xi,其中為Yi標準化值,xi為實際值,xil為目標值。再次,計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指數,綜合指數由單指標指數綜合而成,其合成方法采用線性加權綜合法,其計算函數為:∫(x)=∑wiYi,其中Yi為指標xi的標準化值,wi為指標xi的權數。每個區域每個板塊的計算結果均為平均值。根據設置的三套指標體系,運用2016年的相關數據,分別對三大區域的縣市進行了小康社會進程的測算,計算結果見表5。

三、實現程度評估分析
從綜合指數看,三大區域分別達到了74.0%、67.7%和66.8%,相對應于各自的目標實現程度都超過了三分之二。從分類指數看,經濟發展類指數,三個區域指標和目標不同,進度幾乎齊頭并進,都在70%左右,在未來5年中需要完成30%的目標差距。其他四類指標相同具有可比性。從人民生活類指標看,和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第一區域遙遙領先,實現程度在85.6%,第二區域略高于第三區域,都在70%略高;從文化教育類指標看,第一區域實現程度在76.6%,與目標仍有一定差距,二三區域實現程度在58%和53.5%,與目標差距較大,是明顯的短板;民主法制類三大區域差異不大,都在80%以上;生態環境類三大區域差異不大,但水平較低,實現程度僅僅過半,是五大板塊中實現程度最低的,是實現小康社會最明顯的共同短板。
總體來看,三大區域在實現小康社會綜合進度上僅完成三分之二,未來五年還有三分之一的任務。發展經濟仍然是三大區域的主要任務;增加人民的收入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需要進一步努力;文化教育和生態環境是實現程度最低的,是三大區域共同的短板,是實現小康社會需要著力解決的迫切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永明.內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問題評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5).
[2]孫書安.河南省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06(07).
[3]魏后凱,張瑞娟.中國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評估[J].學術前沿,2016(18).
(作者單位:河南省信息統計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