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陽
摘要: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的進程不斷深入,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步實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尤其是“藥品零差價”政策的推廣和實施,大大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費用,對保障患者權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這一政策也給醫院的財務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公立醫院的正常運營和資金流轉產生了較大影響。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成了擺在醫改面前的一道難題。
關鍵詞:藥品零差價政策;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影響;對策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然而,“看不起病”仍然是困擾廣大群眾的一大難題,因為拖欠醫藥費而被迫中斷治療的事件屢屢發生。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維護群眾生命健康權,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政府出臺了“藥品零差價”政策,通過藥品的統一招標實現藥品的進價銷售,從而大大降低了群眾用藥的費用,對緩解“看病貴”問題效果顯著。然而,這一政策是對醫院財務管理和監督機制的巨大考驗。
一、“藥品零差價”政策的起源
近年來,隨著醫藥行業的迅猛發展,醫療費用逐年上漲,濫用藥品的現象屢屢出現。為了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切實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權益,世界衛生組織首次于2002年確立了“基本藥物”這一醫療概念。到2014年為止,全世界已經有3/4的國家響應WHO號召建立了本國的基本藥品清單。我國自1979年開始編纂《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并在2004年正式生效啟用,為“藥品零差價”政策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6年,“藥品零差價”政策開始了試點工作,北京市是國內首個試點城市,與此同時,基本藥物制度也得到了正式確立。2009年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藥品價格的政策文件,確立了藥品統一采購與配送制度,取消了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增加了政府補貼,“藥品零差價”政策正式確立。
“藥品零差價”政策初衷是解決群眾“看病貴”的難題,消除“以藥養醫”造成的不良影響,強化醫院的公益形式,確立公立醫院收支兩條線的制度,切實降低患者的治療成本,減輕群眾的經濟負擔。政策實行初期確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有利于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長足發展,然而,進價銷售藥品也造成了醫院收入銳減、資金流轉困難,給公立醫院的正常經營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二、“藥品零差價”政策對公立醫院財務狀況的影響
(一)大大影響了醫院的收入和資金周轉
醫療改革實施以前,醫院主要依靠門診、檢查、手術和藥品四個部分的醫療收費作為收入的主要來源,其中藥品銷售是大頭,占收入來源的一半以上。隨著醫改的深入,“藥品零差價”政策導致醫院必須放棄豐厚的藥品利潤,按照進價出售藥品。損失了藥品這一收入來源,醫院的正常經營畢竟更加捉襟見肘、舉步維艱。尤其是醫院的資金周轉愈加困難。首先,醫院要維持正常的經營必須保障藥品具備一定的庫存量,而藥品價格下降,銷量會上升,這就要求醫院必須花更多的錢購置更多的藥品,來擴充存量,滿足患者需求;其次,這部分藥品并不能立刻售出來回籠資金,這會造成醫院正常的資金流轉被打斷,現金流量變小,影響醫院的正常經營;第三,公立醫院的資金是一定的,用于購置不能創收的藥品的支出增加,勢必需要壓縮到其他的財務支出,如員工工資支出、醫療設備運行支出等等,這些支出的減少或壓縮將嚴重影響醫院的運作,造成資金運轉陷入惡性循環。
(二)催生了其他醫療項目的收費的增加
“藥品零差價”政策的應用和實施造成了醫院收入減少、資金周轉困難,嚴重影響了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為了應對財務危機,公立醫院被迫通過其他診療項目“創收”,如增加掛號收費,提升手術費用,甚至通過讓病人多做檢查的方式增加收入,雖然這種做法表面上看能增加醫院收入,緩解當前的財政危機,但其實是變相提高病患醫療費用,加重診療負擔,正負相抵,使得“藥品零差價”政策的作用幾乎消失殆盡。
(三)利用財務管理的漏洞,容易滋生腐敗問題
由于監督機制不健全,財務管理不明晰,藥品價格并不能做到完全透明,因此“藥品零差價”政策的實施反而更容易誘發腐敗問題。政府的集中招標遴選出數量眾多的藥品企業作為供貨商。為了誘使醫療機構購買本廠的藥品,藥品企業往往提供高額的返點和回扣,而且藥價越高,回扣越高。這導致醫院在選擇藥品時往往重視回扣而輕視藥品質量,最終權益受到損害的還是患者。同時,“藥品零差價”政策可以說是徹底地杜絕了醫生的灰色收入,可卻給藥品企業和采購領導的腐敗留下了空間,導致醫院財務管理混亂,醫療服務水平不斷下降。
綜上所述,“藥品零差價”政策并不能在本質上解決“看病貴”的問題,還要從根本上解決醫院對藥品收入的依賴,徹底杜絕“以藥養醫”的惡習,通過提高公立醫院的醫療水平、服務水平和財務管理水平實現醫院市場競爭力的飛躍。
三、應對“藥品零差價”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產生不良影響的對策
(一)加強醫院的公益性建設,提升醫院的服務能力
“藥品零差價”政策的實施是為了解決群眾看病費用過高的難題,是一項利民之舉。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特征要求其必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以服務患者為核心,公立醫院實行“藥品零差價”制度也是其公益性的體現。在藥品銷售不能成為收入主要來源的今天,公立醫院要通過提升診療水平和服務意識,提升自己的核心市場競爭力,吸引更多患者的青睞。首先,在醫改的過程中,應該讓醫院的醫護人員充分理解醫院的公益性建設,并以實際行動支持公益性建設,全心全意為患者考慮和服務。其次,在制定診療費用時也要充分考慮公益性,把創收放在次要位置,盡可能地使患者能夠沒有后顧之憂地享受醫療服務。最后,要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將患者的滿意度納入考評體系之中,運用經濟手段給予熱情服務的醫務工作者一定的物質獎勵,激發更多人的工作積極性。
(二)拓寬融資渠道,增加醫院收入
醫療改革的實施、“藥品零差價”政策的應用和推廣大大削減了公立醫院的收入,很多醫療機構都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匱乏的資金甚至都不能維持醫院的正常經營活動。因此,公立醫院要打破對藥品銷售的依賴,拓寬融資渠道,增加收入來源。積極爭取政府財政支持的同時,也要積極開拓和利用一切社會資源,增加醫院的財政來源。如公立醫院可以與小型醫院、衛生所簽訂協議,在更新醫療器械時,將舊器械借給其使用,由其支付一部分租金,作為購置新設備的資金來源;還可以聯系企業、社會組織的員工定期體檢業務,作為定點醫院,收取一定費用擴充收入來源。endprint
(三)加強成本管理,完善成本核算
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不僅要開源,也要節流。醫改前的醫院在采購設備、購置藥品等方面缺乏計劃性,過量的藥品被采購回來卻不能盡快售出,多余的設備派不上用場,堆積在庫房中,造成大量浪費的同時,也使得資金流轉停滯,影響醫院運營。因此,在公立醫院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成本管理,做好預算計劃和審核,確保每一筆錢都花在刀刃上,要加強監督體系的構建,確保支出過程透明化,避免浪費和貪污腐敗的產生。
同時,確立經濟適用的成本核算原則,并根據不同科室、不同崗位的實際進行區別化管理。科室內部嚴格落實成本核算制度,確保資金使用流向有據可查。科室之間強化績效管理,形成競爭機制,根據成本核算報表的落實情況進行獎懲,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四)改革醫院的支付制度,避免過度醫療
隨著全面醫療的推廣,醫療質量不斷提升,醫保覆蓋范圍不斷擴大,極大地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然而在全面醫療的實踐中卻產生了過度醫療的問題,不僅造成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也為醫院帶來了沉重的成本負擔。因此,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緩。其中,總額預付、按人頭支付、按病種支付等支付方式受到公立醫院的青睞,這些支付方式能夠有效地控制醫療消費、遏制過度醫療現象的產生。在全民醫保日益普及的今天,醫保收入必將代替藥品銷售收入,成為公立醫院的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因此對支付方式的改革,就是對收入渠道的優化,將患者的醫保消費限制在一定的限額內,就是縮減公立醫院的醫療成本,促使患者適度、合理醫療,從而可以讓更多的醫療資源服務更多的患者。
四、結論
“藥品零差價”政策,長遠來看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能夠充分保障群眾的生命健康權益。當然,現階段這一政策造成醫院收入的減少,影響了醫院的正常運轉,因此,公立醫院必須在提升服務質量、培養市場競爭力基礎上,開源節流,利用拓展融資途徑,加強成本控制,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等手段加強財務管理,提高醫療效率,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振宇,蔡戰英.藥品零差價政策對省級醫院財務狀況的影響及對策[J].衛生經濟研究,2015(04).
[2]楊敏.藥品零差價政策對公立醫院財務狀況的影響與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6(09).
[3]朱進軍,王安壓,江啟成,吳斌.藥品零差率銷售對安徽省基層醫療機構經濟運行的影響分析[J].安徽醫藥,2012(10).
[4]吳云良,池文瑛,蔡戰英,陳朝偉.公立醫院績效獎金分配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衛生經濟研究,2014(09).
(作者單位: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財務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