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要:一些初中生升高中后,在物理學習方面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性,甚至一些原本物理成績還不錯的初中生,高中物理學習成績明顯滑坡,影響學習的信心。因此,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逐步習慣抽象邏輯思維,從定性思維向定量思維轉變,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分析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思維模式,也能讓初高中物理教學更好的銜接。
關鍵詞:初高中;物理;思維模式;銜接;轉換
一、 引言
初中生進高中后,物理學習表現出不適應性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學中,對于學生思維模式的要求不一樣,只有在教學中做好這種思維模式的轉換和銜接,才能夠引導學生從初中物理學習順利跨入高中物理學習,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那么,如何實現初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模式的轉換與銜接呢?根據我的教學實踐,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加深認識和引導。
二、 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實現經驗性知識和理論性知識的銜接
初中生由于年齡和知識結構的限制,更習慣于具體形象思維,初中物理教材的內容選擇和編寫也考慮到了這種情況,許多內容都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根據身邊的物理現象去了解、分析和思考物理現象。在物理測試中,如果能夠對所學物理概念、理論等有著較強的記憶,通常也可以獲得較好的分數。
高中物理不一樣,隨著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與成熟,高中物理更強調理論性的物理知識,很多物理知識已經無法憑經驗去分析和理解了,而更多需要利用抽象邏輯思維進行思考。僅僅記住物理概念是無法學好高中物理知識的,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課堂上對于概念的講解和分析不再像初中物理教學那么詳細,更多的是強調對物理知識的運用。
以電學為例,初中生物理教學中,學生能夠掌握電學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一些簡單串聯、并聯等電路,還有電阻、電功率就可以了,有些電學概念雖然無法直接觀察,但是結合日常的經驗,還是可以用比較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表達的,比如說電流、電阻等,至于串聯和并聯電路,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到了高中物理學習中,一些電學概念如電荷、電場等,在生活中很難有直觀的例子,學生無法從生活經驗中去建構分析,需要通過抽象思維能力來建構相關知識體系,然而除了建構相關概念性質的理論性知識體系之外,還需要對它們之間的關系、影響因素和變化等進行分析。因此,在教學中,尤其是在習題訓練中,我非常注意初高中銜接方面的訓練。
例題:下面有兩個電路圖,當電鍵K斷開時,電壓表、電流表的讀數將會發生什么變化?
這類動態分析的習題,初中生如果掌握電學知識較好的,也能夠解答這個題目,但一些物理基礎較差的則搞不清彼此間聯系,以至于犯難出錯,而對于高中生來說,利用增反減同的原理可以輕松解決。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具體教學中,根據抽象邏輯思維訓練的一些方法,有意識的給學生增加一些抽象思維練習的內容,讓他們慢慢養成邏輯思維的能力,在具體的過程中,通常采用的是誘導思維方式,這樣不會讓他們感受到壓力。
三、 從定性思維向定量思維轉變,實現簡單分析到綜合分析的銜接
初中物理教學中,更多的是定性分析,即便有一些定量分析,也是經過模型簡化后簡單的定量分析,這種分析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少,是符合初中生思維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則更偏重于定量分析,涉及的分析因素更多更復雜。
以力學為例,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只需要通過簡化后的受力模型,分析最基礎最簡單的受力即可,如果要比較力的大小,也通常是在同一條線上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是簡化的,并不復雜,只需要按照力學基本概念來進行分析即可,只需要做出定性的分析和判斷即可,初中生大部分都能夠做到。高中力學則不一樣,受力的情況更復雜,即便經過簡化之后的受力模型,受力因素也比初中受力模型要復雜得多,而且受力也不一定在一條線上,受力的性質、受力點、受力角度等因素都需要考慮進去,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還需要進行較為復雜的定性計算,才能夠最終得出結論或者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還需要涉及一些數學方法和知識的運用,對于綜合分析和運用能力要求更高,即便是在高考中,也有一些題目測試會綜合考查物理、數學甚至化學等跨學科的知識,這種情況在初中物理教學和測試中是很少見的。
建議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若是對于每個知識點,準備一到兩個思維訓練的題目對學生進行訓練和講解,效果會很好。這種做法占用課堂學習的時間,平均不到五分鐘,但是效果卻非常好,尤其是有一定物理基礎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訓練后,物理成績有明顯提升。
四、 引導和鼓勵學生從被動學習思維模式向主動探索思維模式發展
在現實教學實踐中,大部分初中生還是不太愿意去主動思考和進一步探索更多更深物理知識,缺乏質疑的精神。這種情況的出現,實際上與中國傳統教學思維模式中強調知識傳授方式是有一定關系的,然而這對于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是極為不利的。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初高中物理在本質上的一致性和逐步深入性的特征,引導和鼓勵學生從被動學習思維模式積極向主動探究思維模式進行發展,培養學生的質疑、分析和自我學習的能力。尤其是隨著現代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網絡上的物理知識學習工具非常多,很多學生家中也有電腦,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利用好電腦和互聯網來學習物理知識,他們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物理知識,而且還能夠通過同一個物理知識點,不同的講解分析角度,讓自己的物理學習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
五、 結論
初高中物理學習的目標和要求不同,因此學習方法上是存在明顯的跨越與差異的。初中物理尚有一些具體形象思維特征,強調定性分析,高中物理則對于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更高,要求綜合分析與定量分析。因此,注重從思維模式的角度來打通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思維轉化和銜接,才能讓學生物理的學習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 林英敏.新課標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解析[J].亞太教育,2015(19).
[2] 李靜.新課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13).
[3] 楊軍芳.淺談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J].學周刊,2014(35).
作者簡介:劉杰,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擢英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