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服務于應用型人才,教材也不例外。就教材而言,其編寫應著眼于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提升應用型人才素養以滿足經濟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校企合作;地方本科院校;教材;財務管理專業
一、 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教材的局限性
(一) 不符合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打造兼顧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要求學生,既需要掌握扎實牢固的理論知識作為鋪墊,又需要具備工作實踐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在財務管理專業的教材選擇中,也需遵從這一目標。我國地方本科院校發展時間不長,通常直接借鑒理論型大學或專科的教材。在實際教學中財務管理專業教材以規劃教材為主,規劃教材重理論輕實踐。專科教材以實踐為主,專科教材重實踐輕理論,都不適用于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我國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不能完全照搬理論型大學或專科的教材。
(二) 質量參差不齊
目前,我國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際教學中使用的教材,質量參差不齊。教材中內容不夠新穎無法適用于當下教學。例如:現實工作中會計軟件版本已更新換代,教材中仍以舊版軟件舉例。教材理論知識未成體系,特點不夠突出,拼接嚴重,教材之間重復率高。編寫教材的筆者大多為高校老師,其理論功底扎實,缺乏工作經驗。教材著重于學科內部理論體系的搭建,而不是實際工作中的所具備的技能。雖然我國地方本科院校發展歷程較短,但教材作為保證人才培養目標實現重要一環,必須提高其質量滿足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
(三) 實踐教材少,未體現崗位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教材大多是對理論知識的歸納,實踐內容較少,案例較少,不能夠直接應用于實際工作。在地方本科院校開設課程中,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地位日益提高。這類課程需要大量含有實踐內容的教學教材,達到響應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目的,保證應用型人才能夠迅速適應社會,從而提高應用型人才的質量。
地方本科院校教材內容通常泛泛而談,未針對某一具體崗位提供技術支撐。不乏企業反映高校畢業生空有知識,難以適應具體崗位工作。高校畢業生反映教材中的內容與實際工作差別較大。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應多著眼于企業,培養適合企業具體崗位的人才,教材也應貼近實際,增加實踐的內容。
(四) 缺乏企業協作
編寫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教材的主體通常為學校教師,大多理論知識扎實,缺乏相應的實際工作經驗。教材中實踐內容較少,需要編者能夠結合企業實際編寫教材。單靠學校的力量難以符合應用型專業教材的要求。因此,將教師引入企業中培養,形成校企合作機制不乏為一種有效解決措施,教師兼備理論素養與實際工作經驗,編著地方本科院校教材才能更加得心應手。高校應利用企業優勢,培養懂理論重實踐的雙師型教師,有益于培養應用型人才。
二、 校企合作編寫財務管理專業教材,培養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路徑
(一) 校企合作編寫財務管理專業教材的優勢
高校是學子成長的搖籃,企業是生產經營的場所,高校大多是具備社會價值的,而企業作為自負盈虧的機構,更注重盈利性。兩者并不具有類似的屬性。青年學子在高校接受完教育后,最終進入社會進入特定行業特定企業從事具體工作。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兼顧人才的理論性與實踐性。高校聯合企業共同編寫財務管理專業教材的優勢在于以下幾點:
1. 具備實戰性、準確性與時效性。高校與聯合企業編寫財務管理專業教材能夠保證教材與實際生產經營的有效鏈接。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情況為教材編寫提供了前沿支持,將應用型人才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融入教材之中。企業技術更新日新月異,深入企業實踐編寫教材,能夠有效避免知識的過時,而使得教材貼合當下,增強實用性。
2. 有利于培養雙師型教師。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編寫財務管理專業教材,鼓勵財務管理專業教師進入企業培訓,進入生產經營的前線,獲得編寫應用型教材的第一手資料。教師不僅可以編寫出更適用于財務管理專業的教材,更有利于專職教師進入企業深入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水平。特別是實踐課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職業性,實際的企業工作經歷。雙師型教師是指具有實際工作經驗并兼顧理論知識的教師。校企合作編寫教材有益于培養雙師型教師。
3. 整合資源,優勢互補。青年學子最終在企業中實現事業追求。高校為其提供知識儲備。學子在校期間通過學習校企合作編寫的教材,有助于了解企業實際操作流程,以便將自身打造成能夠快速適應具體崗位的社會人,縮短由學生轉變為社會人的時間。同時,教材中所包含的職業素養、職業精神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軟實力。高校擁有教育資源,企業擁有生產前線,兩者合作有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
(二) 校企合作編寫財務管理專業教材重點與基本路徑
1. 校企合作編寫財務管理專業教材重點
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區別于普通高校,在于地方本科院校學生需具備一定的職業性。應用性高校區別于高職院校,在于地方本科院校學生需具備一定的知識性。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教材兼備知識性與職業性。專業核心課程應包含行業標準,職業資格標準,借鑒行業轉接意見,進行校企合作。專業核心課程是學生謀業的利器,同時也應是校企合作編寫財務管理專業教材重點。
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是提高就業率,提高就業質量的有效方法。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創新創業課程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高校教師大多缺乏創業經驗,需要企業提供創業條件,配備企業資深專家為編撰教材提供寶貴意見。
因此,財務管理專業基礎學科作為學生基本素養奠定基礎,專業核心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則成為校企合作編寫財務管理專業教材重點。endprint
2. 校企合作編寫財務管理專業教材的基本路徑
地方本科院校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重點由培養學生學術能力轉變為學術能力與實踐能力兼顧。學生的就業方向不應是從事科學研究,而是能夠勝任具體工作崗位。應用型人才應具備基本的知識修養,職業技能,兼備創新創業能力以及職業軟實力。培養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需高校與企業共同協作,應做好以下幾點:
(1)確定中心思想。教材是學生擁有知識的載體,其質量影響著學生的能力培養。校企合作編寫教材是高校與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對其質量應進行嚴格的管控。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還應重視教師與學生的接受與理解程度,教材的利用效率等。因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企業技術更新換代,教材的內容也應適時更新不斷修正。
(2)高校為主,企業為輔的模式。高校作為擔負社會責任的團體,公益性大于盈利性,
教材同樣具有公益性。編制教材難度大,質量要求高,經濟風險大,收益不確定。企業雖然有大量的生產經驗,但編寫財務管理專業教材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高度的歸納概括能力。教材中關于實踐內容部分,需要教師深入一線工作場所,充分利用企業的生產實踐。因此教材編寫時,主要應由教師隊伍編寫,企業提供場所資料以及專家提供意見建議。
(3)明確責任與義務。校企合作編寫財務管理專業教材需構建團隊。靠某一方單槍匹馬難以勝任專業核心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的教材編寫。為避免職權交叉地帶,團隊應通過契約的方式,分工到人,明確各自的責任與義務。同時,建立相應的利益分配機制。保證編寫團隊的利益,以提高團隊工作的積極性與效率性。保證教材編寫在每一個環節上不出現重大失誤。編寫團隊定時進行溝通,保證編寫任務的完成。
(4)建立質量控制體系。建立質量控制體系的目的在于確定財務管理專業教材能否投入使用,是否能夠參與立項。質量控制應貫穿于校企合作編寫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各個關鍵時點設立反饋機制。校企合作編寫財務管理專業教材投入使用之前,應進行調研工作。同專業教師、學生、企業專家等等多方共同為教材出謀劃策。針對財務管理專業教材不足之處,進行修改完善。
參考文獻:
[1]胡程.校企合作開發新教材引領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J].黃山大學學報,2015,12(06).
[2]任延俊.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的創新研究[J].高教學刊,2016,(02):147-148.
[3]王旭啟,柳國勇.大學應用型教材的探索與研究[J].價值工程,2012,(17):199-200.
作者簡介:
李晶,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工學院會計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