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細語
摘要:隨著長沙新發展戰略的推進,針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提供人力資源儲備和支撐越來越重要。作為直接面向各行各業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我市職業教育必然要打造自身特色,準確把握現代職業教育定位,改革教育教學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而適應長沙新發展人才需求。
關鍵詞:長沙;現代職業教育;新發展
現代職業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戰略重點,承擔起人力資源儲備、高層次應用性人才培養的重大使命。為助推長沙率先建成“三市”、著力實施“三倍”的戰略決策,長沙市職業教育必須緊密對接長沙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以解決青年就業為導向,系統設計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和專業結構,實現與現代產業、公共服務和終身教育體系融合發展。
一、準確把握現代職業教育在我市踐行“四個全面”率先建成“三市”中的戰略地位
加快社會經濟發展,人才是關鍵。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依靠科技和教育,從培養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入手,是區域經濟振興的必由之路。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成為大眾百姓生活和地區經濟發展兩個根本性轉變、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現代職業教育成為地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對高職層面人才需求呈快速上升態勢,這需要將職業教育的相關專業整合,形成和產業深度對接的專業群,瞄準產業發展需求進行人才培養,以達到提升引領產業發展的目的。
1.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改善民生、促進就業、保障公平的源動力
“十一五”以來,職業院校共培養近8000萬畢業生,其中90%以上來自于農村和城鎮貧困家庭,近3年有850萬高職畢業生成為家庭第一個大學生。高職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高于“985”院校、“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這些學生畢業后如能穩定就業,不僅有利于緩解產業結構調整中技術技能人才緊缺的矛盾,部分學生還可以通過自主創業,有效促進農村家庭學生帶技能轉移、帶知識轉變為新市民和新產業工人,帶動了家庭脫貧致富,切斷了貧困代際傳遞。我市提出的要“著力實施‘三倍,提升‘三量,即實現產業倍增、收入倍加、城鄉品質倍升,大力提升經濟總量、發展質量、人均均量”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勞動力的充分就業,離不開勞動力技術技能水平的持續提高,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
2.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校企一體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
通過校企共建的產業技術服務中心,與合作企業共同成立產業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體系課及程標準與內容、共同組織實施實踐性教學、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等;與合作企業共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產業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文化歷史發掘,為省內外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提供咨詢、培訓和技術服務,提升教學團隊的實踐服務能力,服務長沙經濟的新發展。校企共同建立成果推廣機制進行成果推廣;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服務制度,加強有關的數據庫建設并對社會開放,引領提升產業發展。
二、切實強化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各項措施
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市政府應加強統籌規劃,切實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促進轉方式、調結構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戰略舉措抓緊抓好,抓出成效。要進一步注重頂層設計,加強政策引導,提高經費保障水平,加強內涵建設,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創新職業教育模式,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加快“雙師型”老師引進和培養,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1.加強統籌規劃,整合教育資源
統籌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政府要為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加大統籌規劃力度,理順管理體制,整合教育資源,優化職業教育的結構體系;建立長沙市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長沙市中高職教育協同發展平臺,引領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升和引領長沙市社會經濟發展;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發展職業教育,出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的措施,推動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多元化;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校企共建信息化資源平臺,時刻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及產業技術進步對專業人才技術技能的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專業結構與數量,形成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專業體系。
2.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
通過校企合作平臺,研究與探索適合我市經濟發展和學校辦學特點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形成現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機制,推動“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由表層走向深入,實現由“引企入校”到“產教融合”的升華。與合作企業共同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校企共同構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及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思路,建設“以項目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健全運營管理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以服務產業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產業發展能力促進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共贏,促進校企一體協同發展。
3.加強內涵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職業教育要堅持以“就業導向、能力為中心”,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班);建設長沙市“雙創”(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實施“雙創”人才培養;建立課程內容改革與產業技術進步同步發展機制,實現職業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的聯動開發,及時將技術領域的新變化引入課堂,使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始終保持先進性,實現職業標準和課程標準、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等方面的緊密對接,以適應經濟轉型新變化、產業發展新趨勢和高職教育發展新形勢等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構建了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培養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推進教師培訓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聘請企業專家為兼職教師,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臺,及時掌握產業技術發展人才供需情況,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對口就業率、區域內就業率。
4.加大經費投入,提高保障水平
市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確保各項教育教學經費足額到位,健全經費使用監督機制,確保經費落實到位;進一步加大對現代職業教育教學實訓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滿足實踐性教學需要;合理分配中高職經費投入,確保中高職教育協調發展;鼓勵各種社會資金投入職業教育領域,充分調動社會興辦職業教育積極性,擴大社會教育資源進入職業教育途徑,多渠道增加職業教育投入,解決職業教育資金問題;學校要充分利用政府辦學的優勢及自身的歷史積淀,借助政行企校合作辦學,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及合作辦學、與政府有關部門及行業協會共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開發與技術咨詢服務、深化產學合作,吸引行業企業投資和社會捐贈,同時增強學院自我造血能力,保證自我發展資金充裕。
三、結語
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職業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綱要》強調要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以適應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需要。因此,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不單單是一個教育問題,還是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重要一環,更事關中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國裝備的市場競爭力。加快構建與現代產業相適應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努力開創我市職業教育工作新局面,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拓寬人才成長渠道,有效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我市率先建成“小康之市、兩型引領之市、秀美幸福”之市,提供人力支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