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晶 陸春桃 王連艷 何海燕
摘要:高職高專助產專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綜合實踐性,特別強調學生的專業技能掌握程度和學以致用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近年來,護理界對不同層次護生的見習模式進行了廣泛研究,但單獨針對護理學科亞類的助產專業學生的見習模式研究甚少。故而,本文專門針對助產專業見習模式改革進行探討。
關鍵詞:全程跟蹤;見習模式;助產
助產作為護理教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對助產技術人員的培養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培養具備人文社會科學、醫學、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具有從事臨床助產及母嬰保健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助產專門人才。高職高專助產專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綜合實踐性,特別強調學生的專業技能掌握程度和學以致用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性教學是醫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他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對于高職高專助產專業而言,實踐性教學顯得更為重要。見習作為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接觸臨床的起點,對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強化實踐技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主體性和合作精神,增強職業認同感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見習中卻普遍存在著要求不明、時間短暫、內容零散、見習各方被動等問題。為持續改進教學質量,我校在助產專業臨床教學中實施全程跟蹤孕產婦見習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將該模式方法介紹如下。
1目的
建立助產專業“學生全程跟蹤孕產婦”見習模式并探討其在大專學生中的應用效果。
2對象與方法
本模式采用文獻分析法、專家訪談法構建模式框架,運用臨床試驗法論證模式的可行性。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取樣的方法,選取我校2013級助產專業大專第三學期的25名助產學生為試驗組;2013級助產專業大專剩余56名助產學生為對照組。兩組??浦a學生均為參加全國統一招生的3年制大專學生,兩組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專業錄取方式、就讀該專業原因、每學期學習成績、在校擔任職務、家庭人均收入8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方法
2.2.1見習內容兩組見習內容均為門診產科、生理產科、病理產科。
2.2.2具體做法:①在2014年秋季學期對照組采用傳統見習模式。見習前制定好見習大綱,學生每15人一個小組,每小組由1名學校助產專業教師具體負責組織和管理,見習醫院固定1名專職帶教老師,學校老師和臨床老師共同完成學生的帶教工作。見習時間為4學時/周,隔周見習一次,共計12學時。②試驗組采用全程跟蹤孕產婦見習模式。此模式含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學生與孕產婦面對面,溝通與記錄:試驗組學生隨機混編入對照組接受傳統見習,見習期間試驗組學生主動邀請孕產婦并與其進行溝通交流,每個學生對應1-3個孕產婦,以《學生全程跟蹤孕產婦互動手冊》為載體,收集、記錄孕產婦的身心情況,為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指導等,此階段貫穿跟蹤全過程;第二階段,學生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與發現:學生在學校帶教老師組織下定期進行見習反思討論,以《學生全程跟蹤孕產婦討論反思手冊》為載體,記錄討論成果、反思成果等;第三階段,學生與孕產婦面對面,建議與干預:重點關注孕產婦孕前生育信息采集與指導;孕期身心變化觀察與指導;分娩過程觀察與情感支持;產褥期身心變化觀察與養育指導,學生主動以面授、電話、郵件、聊天軟件等方式對孕產婦進行跟蹤、記錄、交流、指導、干預等。③一學期后,比較兩組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成績的差異。
2.2.3調查工具:①一般資料:包含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專業錄取方式、就讀該專業原因、每學期學習成績、在校擔任職務、家庭人均收入8項基本資料。②助產學生專業認同調查問卷:該問卷為四川大學胡忠華編制,包括專業認識、專業情感、專業意志、專業技能、專業期望、專業價值觀6個維度,30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總分為25~125。分值越高,表明學生的專業認同程度越高,反之,專業認同程度越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調查該問卷的重測信度為0.82,Cronbacs α系數為0.87。③學生期末成績單。
2.2.4調查方法2組同學見習學期前和見習結束學期末由調查者用統一的指導語向學生說明調查目的和填寫方法,采用不記名方式,問卷當場發放,當場回收。
2.3
統計學方法采用Epidata3.1建立數據庫,使用統計軟件包SPSS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研究意義
本研究通過學生對接孕產婦,使“工學結合”思想得以深入貫徹,使見習工作參與各方均沾利益,徹底改變傳統見習的諸多弊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