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韜
摘要:在日常稅收工作中,加強稅收風險的分析識別及應對能力,是提升征管質量、提高納稅遵從、規范稅收秩序的關鍵環節。云南省稅務局近年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稅收風險管理工作有關要求,以信息技術系統平臺為支撐,以深化“放管服”為框架,以促進納稅遵從強化堵漏增收為目標,在經濟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稅收風險管理工作。本文結合云南省稅務局稅收征管改革實踐,介紹稅收風險應對的措施做法,探索分析提升風險應對質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稅收風險管理;風險應對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25-0234-01
一、開展風險應對取得的成效
(一)風險分析識別精度不斷提高
省局根據基層風險應對情況反饋結果,從源頭把控下發任務質量,不斷調整并優化指標設置,使風險掃描結果更加精準,識別命中率不斷提高。2017年風險識別命中率99.75%,與2015年相比提高29.31%。
(二)堵漏增收效果日益凸顯
堅持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圍繞組織收入目標,充分發揮風險管理作為組織收入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作用,2015至2017年通過風險應對查補入庫稅款(含滯納金和罰款)大幅增長,由5.07億元增長至32.97億元,年均增長275%。
(三)風險應對質效顯著提升
通過采取多項措施提升下發風險任務質量,不斷擴充完善風險任務相關涉稅信息幫助基層開展深度案頭分析,風險應對質效得到了有效提高。特別是2017年在下發風險任務數減少52.2%的情況下,風險應對總成效基本保持不變,單戶查補入庫稅款由2.41萬元/戶增長至5.42萬元/戶,年均增長49.63%,在提升應對質效的同時切實減輕了基層工作負擔。
二、當前風險應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風險管理隊伍需進一步加強
稅收風險管理對稅務干部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特別是需要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數據加工、財務知識等方能勝任此項工作。目前全省各級風險管理中心專職人員少,大多為兼職人員、借調人員,團隊人員不固定,人員流動性大,不利于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從干部待遇上看,部分地區基層稅務部門干部待遇與地方同級職能部門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不高。隨著全面營改增以來管戶“翻倍式”激增以及全面績效考核工作的開展,稅收風險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與過去相比有所增大,工作要求也越來越高,部分年齡偏大的干部學習勁頭不足,新進人員培養上手需要投入時間較長成本較大,造成團隊建設存在困難。
(二)獲取三方信息存在困難
第三方涉稅信息的獲取及應用涉及不同層級的眾多部門,造成第三方涉稅信息獲取難的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從國家層面暫無相應的法律規定及政策支撐;二是同級不同部門間信息化建設程度不一;三是同級各部門對于各自所擁有的信息資源其獲取和應用管理權限、安全管理級別、共享交換機制建設情況不一;四是應由多部門共同參與的數據信息獲取、交換的權利和義務不對等,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不一。
(三)信息管稅程度有待提高
從信息管稅的要求來看,偏重于利用海量的數據進行規律分析和風險分析,建立相應的數據模型,提高數據利用程度,進而提高風險管理和稅源管理水平,但目前數據分析工具復雜不易操作,深度應用數據模型開展統計分析的能力偏弱,與信息化、數據化管稅還存在較大差距。
三、未來風險管理工作重點方向
(一)繼續堅持聯動協調工作機制
一是堅持縱向聯動工作機制。省局統一組織搭建風險識別指標體系、風險特征庫、案例庫和分析模型,省局各職能部門積極開展稅收風險分析,參與風險分析模型和指標建設,不斷豐富和優化風險分析識別庫中的模型、指標、事項和案例,統一通過風險管理平臺推送風險任務;州市、縣區級稅務機關要集中優勢資源,主要做好風險應對、結果反饋、監控評價工作,確保風險應對任務接得住、應對好、出成效;同時結合本地產業結構實際,探索建立本級風險模型和指標體系,形成本級風險分析識別庫,逐步形成上下聯動共建風險分析識別模型、指標、事項和案例。二是堅持橫向協調工作機制。按照總局規范并減少稅務檢查的工作要求,在按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行國稅地稅合并工作完成之前,繼續做好國、地稅聯合檢查相關工作。一方面要防止出現“兩不管”的管理空檔,決不讓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另一方面要加大國地稅聯合檢查、協同配合的力度,堅決避免多頭檢查重復進戶,實現檢查思路互補、風險點全覆蓋、切實減輕納稅人負擔的工作目標,更好地服務改革發展大局。
(二)強化稅收風險管理法律支撐
針對風險應對方法零散化、碎片化的實際,按照稅種管理、行業管理的要求,從頂層設計出發,盡快出臺以法律形式明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向稅務機關提供第三方涉稅信息的義務和責任,制定涉稅信息提供及綜合治稅的法律法規。
(三)加強風險應對團隊建設
一是充實風險管理團隊人員。各級稅務機關應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工作站位,選好配齊風險管理團隊人員特別是專職人員,確保各級稅務機關能按照相應職責劃分有效開展風險管理工作。二是統籌規劃機構設置。在現有風險管理領導小組的體制架構下,統籌規劃稅務系統風險管理的機構設置、制度體系和信息化建設,指導省級及以下稅務機關建立健全稅收風險管理機構,加強稅收風險管理職能,切合稅收風險閉環管理以及統籌機制建設的要求。三是選好用好專業人才庫。采取跟班學習、專題培訓等形式,加強風險管理知識培訓與技能實訓,借助省市兩級搭建的征管評估人才庫,做好庫內專業人才的動態管理、強化培養、合理使用,推動風險應對專家型人才培養。
(四)強化系統運用提高技術支撐
在當前“互聯網+稅務”的大背景下,要把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引入稅收風險管理工作,充分挖掘應用第三方信息,優化整合內部系統涉稅信息。一是用好稅務總局大數據平臺。要充分利用稅務總局大數據平臺的票流分析功能、納稅人關系分析以及推送的跨省風險情報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創新分析方法。二是用好增值稅發票快速預警處理系統,要充分發揮系統“快”的特點,在日常稅源管理中用好系統實時監控功能,及時處理掃描出的信息,增強基層稅務機關日常征管效能。三是用好跨區域風險協作系統,加強異常普通發票、失控增值稅專用發票等風險信息交換,推進非正常戶、D級納稅人、涉嫌騙稅和虛開發票納稅人等風險信息共享,提升跨區域風險監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