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摘要:加強法律實踐教學是當前法律教育改革方向,各學校開展實踐教學都處于摸索階段,認識定位還不統一,一些常見的實踐教學模式如聽庭、模擬法庭、工作實習容易流為形式,為切實有效開展實踐教學,需要對實踐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完善。
關鍵詞:法律實踐教學;法庭觀摩;模擬法庭;法律實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25-0312-02
當前本科教育改革目標之一就是加強實踐教學,培養面向社會的應用型人才,各大高校法律專業除了核心法律課程進行傳統課堂教學外都增加了法律實踐課程,法律實踐課程尚處摸索階段,每個學校各有經驗做法不一,全國也沒形成統一的值得推廣的實踐課程樣板,筆者就日常教學經驗,談談開展法律實踐教學的體會。
一、法律實踐教學的定位
都說開展法律實踐教學是因為法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這種說法模棱兩可,似乎說法律實踐學習比法學理論教學重要,或者比其他學科如商科課程的實踐性更突出,實際上開展實踐教學有“國際接軌”的因素,比如學習英美法律職業教育經驗。大學教育有通識教育和職業教育之爭,美國法學教育本身就是研究生層次的教育,學生獲得學士學位后才有資格學習法律,學生理解力好、自律性強,職業規劃目標明確即通過律考成為律師,這是法律職業的起點,所以法學教育中的職業教育特點非常很明顯。英美法是判例法,法在實踐中才有意義,比如霍姆斯說: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在與經驗。學習法律就是積累經驗,美國律師機構與法學教育機構聯系緊密,律師協會專設理事會受政府委托直接指導法學教育中的相關實踐課程,形成了良好的實踐教學體系。
我國法學是高中畢業起點的本科教育,學生心智理解力不夠成熟,畢業去向口徑寬,司法系統需求有限,本科階段學生一般無明確就業目標,而且我國法律是成文法,概念、邏輯、理論是法律基石,熟悉法典是學習法律之本,此外,法律實務部門與教育系統相互獨立,無任何法定業務交集。今年開始我國把統一司法資格考試改革為法律資格考試預示未來我國所有法律職業門檻就是法考,不僅司法系統人員要職業化而且所有法律工作人員都要職業化,法考內容改革就是強化案例和實操性考核,這預示著未來法學教育應該側重實踐教學。即便如此,考慮到我國法律特點以及法學教育特點,把法律實踐教學拔高到美國法律職業教育中同等重要程度是不現實的。在中國與其說法律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如說是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本科階段學好理論知識是未來職業發展的立足之本。綜上所述,我國法律實踐教學合適定位為“理論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延伸和必要補充”。
法律實踐教學重要性可以理解為法學理論教學脫離實踐是有害的。就拿最應具有穩定性的刑法來說,當前新法益理論的發展與實踐存在鴻溝,比如故意販賣其不知是假的毒品,理論認為該行為無法侵害法益不構成犯罪,法律實踐當中依據相關司法解釋屬于販毒未遂行為,新的刑法理論下這種理論與實踐有出入的例子很多。更不用說變化快的商事法律,沒有一本合同法教材花篇幅討論合同詐騙防范,導致大部分法學畢業生對合同應該蓋騎縫章的基本常識都不知道。這樣脫離實踐的法學教育不僅培養不了人才,還會害人。
二、現有法律實踐教學評析
法律實踐教學按模式設置主要包括案例教學、法庭觀摩和模擬法庭、法律機構實習、診所教學;按內容設置如民商實踐課,知識產權實踐課等;按時間設置如課程實踐教學周(每門課一學期安排若干周課堂教學,若干周實踐教學),高年級實踐教學課,低年級實踐教學課。
案例教學是比較傳統的教學手段,作為實踐教學創新,有的學校把普通課程改為案例課程,以案例為線串講理論,筆者認為這方法不可取,我國傳承大陸法系傳統,大陸法系對法學的貢獻就在于其精細的概念,以及嚴謹的邏輯,拋棄本身法律的優勢去學習英美法教學法在案例中發現規則理論,完全是舍本逐末。當然以理論概念為線,案例講解是必要的,但這不是嚴格意義的實踐教學,而是傳統教學的手段。
法庭觀摩和模擬法庭是低成本易實現的。當前這種實踐學習多是部門法任課老師布置給學生作為該課程學習一部分的作業,學生觀摩回來寫報告,無人指導學生法庭看到多是熱鬧或者沉悶,一個案件包含的法律問題太多,有實體法的、程序法的、法理的、倫理的,單從一門課程去觀摩法庭絕對是外行看熱鬧,而且部門法老師也很難解答學生各種各樣的疑惑。
法律機構實習成本高擠破腦袋。全國有620所高校有本學法學專業,每年畢業生七、八萬,專業法律部門能消化的實習生有限。基本是學校有求法律機構去共建實習基地,實習單位也沒啥系統指導方案,學生去了充人數干雜活,學生因此了解下社會,這就算是“雙贏”了。學生即使找到合適單位實習,時間成本與學習效果性價比可能不及上述觀摩法庭和模擬法庭。
診所教學是英美成熟的實踐教學方法,中國的律師所競爭激烈,商業意識強,沒啥實惠的情況下很少能提供診所教學機會,何況還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一說。有些有條件的高校自己有法律援助中心,能提供學生實操機會,但機會也很少,不能提供多數學生學習要求。沒有英美那種成熟的職業教育體制,摸索診所教學對本科教育來說是不現實的奢望。
此外,單獨開設實踐課程好過搞教學實踐周,實踐周容易流于形式,一兩周進行四五門若干專業課實踐,能干什么?看個案例寫個報告?但單獨開設部門法實踐課程是有意義的,比如合同法實務,專利法實務,這種學習內容豐富,體系完整,實際法律操作的資料容易獲取,雖然類似傳統課堂教學,但學生能事半功倍的地獲取實踐知識。
最后,實踐教學應高年級學生開設,因為法學要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太多,低年級應加大授課量盡可能快地完成核心課程學習,法律實踐不可能是孤立的部門法問題,任何一個案件的處理都涉及全方位的法律知識,同時高年級法律實踐課也對低年級法律核心課程全方位的理解和鞏固,這種的實踐課程設置才是科學、高效的。
三、法律實踐課程創新
實踐教學必須有教有學,法律機構實習和診所教學受制于外部機構,在沒有大的體制變化下,就不能寄希望外部機構有興趣和精力幫助大學培養人才,大學法律實踐教學應立足自身的條件,重點開展以下幾項:1.創新法庭觀摩和模擬法庭;2.研讀判決書;3.精講法律實務課程;4.學習法律職業倫理。
創新法庭觀摩和模擬法庭。全國法院系統每年公開審理的案件達千萬,只要是中國公民,持身份證就可觀摩,開展實踐教學的條件便利。該門課程內容復雜,應該由專門教師任教,制定完整教學計劃,作為一學期或者兩學期課程集中學習,而不是某個任課老師布置的一次作業。而且老師應該帶隊觀摩,回來講解,學生自己觀摩只能看熱鬧不能看門道,老師自己不參與,那就不叫教學。該課程應放在高年級,當學生學完所有核心課程后,有較完整的知識基礎,任課老師本身必須具備實踐經驗。一個案件觀摩下來,至少有訴訟法、證據法和實體法知識,往深分析就會遇到法理學、憲法學、倫理學問題。一個有經驗的指導老師會幫助學生通過觀摩案件審理看到庭審之外的立案、偵查、證據收集、強制措施等過程。觀摩法庭后學生可以模擬法庭,通過個案的全程實際操作的實踐方法,發現問題,升華知識。
開設判決書研讀課。英美國家是判例法,學法律就是學判例,我國雖不認可法律等于判例,但執法人員實踐當中無不需要依靠經驗去理解運用法律,判決書是法律實踐的結果,研讀判決就是就是經驗的積累過程,我國每年有上千萬的公開判決,僅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可供查閱的海量電子判決書,教學資料唾手可得,學生一學期認真習研讀一批判決書,作出自己基于理論學習后的客觀評述,這就是應用型法律才人應具備的素質。
開設法律實務課程。隨著我國法律職業化程度深入,不僅僅學術教研機構的學者、教授著書立說,一些實務部門的資深律師、法官、檢察官也會著書立說,總結經驗,供人參考學習,這些學習素材長期被本科教學忽視,實踐學習也要站在巨人肩膀上,無論是由高校教師系統講授,還是邀請法律實務部門專題講座都是事半功倍的實踐教學方法。
學習法律職業倫理。法律實踐過程中要關注法律倫理學習,法學教育是培養有勇氣、正直、忠于職守的法律工作者,法律從理論到實踐不僅僅是知識的轉化,更重要是角色的進入,有守法就有違法,什么是法律工作?法律工作就是和社會陰暗面打交道,多少進入法學院的年輕學子會有這種心理準備呢?當現實與理想出現沖突,如何堅守職業操守,避免同流合污,做一名合格的法律從業人員是學校要灌輸給學生的品格教育,更是學生法律實踐課中要學會自己面對和思考的。
總之,法律實踐教學應該正確定位,實事求是,不搞形式主義,要利用好自身優勢和社會資源,創新教學觀念,講求效率,為新時期社會培養理論扎實,動手能力強,品格高尚的應用型法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