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蓮,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從事臨床和教學工作40年。擅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高血壓病、冠心病、腦動脈硬化、頭痛、中風后遺癥、失眠、更年期綜合征(已改稱圍絕經期綜合征)、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甲亢、月經失調、婦科炎癥、皮膚病等,尤其是相關疑難雜癥的治療,經驗豐富。曾作為國家醫療隊專家組成員派駐俄羅斯從事醫療工作,深受俄方贊譽。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數目減少,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或伴幽門腺化生和腸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常表現為上腹部隱痛、脹滿、噯氣、食欲不振,或消瘦、貧血等,無特異性。萎縮性胃炎多伴有幽門螺桿菌(Hp)的感染,有關資料報道,有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養出Hp,所以說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另外,飲食和不良習慣也是引起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重要成因,如吸煙、飲酒、食物刺激、損壞胃黏膜的藥物等。此病屬中醫“胃痞”“胃脘痛”“呃逆”的范疇,其治療難在諸因交錯,虛實夾雜,證候繁多,難以掌握。但總的辨證原則不外乎脾虛津虧、胃失和降為主要癥狀。在臨床上我們嘗試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此病,有較好的效果。
組方:參苓白術散由白扁豆、黨參、白術、白茯苓、山藥、蓮子、陳皮、薏苡仁、砂仁、甘草10味藥物組成,原是用來補氣健脾、和胃滲濕的,通過藥物加減,增加了理氣止痛的作用。通過臨床實踐,我們裁減了方中扁豆、薏苡仁和蓮子,增加了黃芪、木香、白芍、半夏和大棗。
方解:黃芪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托毒利水;木香行氣止痛;白芍柔肝止痛,養血斂陰;半夏寬中消痞,燥濕祛痰,還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白術補脾益氣,燥濕利水;茯苓利水滲濕,健脾補中;黨參補脾益氣,寧神生津;山藥補脾胃,益肺腎;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砂仁調中行氣,溫脾止瀉;大棗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諸藥合用,達到健脾益氣、和胃降逆、調暢氣機的功效。
功效:此方經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加速胃黏膜炎癥的修復能力,調整腸胃道激素分泌,促進胃腸道收縮,增加胃腸蠕動功能。經過一段觀察,經我們治療的患者中約有60%的患者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食欲得到改善,胃酸恢復正常,通過胃鏡檢查,胃黏膜萎縮有很大改善,特別是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通過檢查,證實大都顯示陰性,基本被清除(這里要提及的是,一部分重癥患者用了西藥三聯清除法)。后來經過我們隨訪,相當一部分患者病情明顯好轉,沒有復發跡象。充分說明中藥參苓白術散加減在臨床上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有較好的療效,值得患者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