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全民健身” 提升為國家戰略,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并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2016年《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與《“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相繼出臺,明確指出“加強體醫融合”是“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4月國家衛生計生委、體育總局等5個部委聯合發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2017-2025年)》中提到體育與醫療部門要攜手培養運動康復相關專業人才,推動全民健身與健康的深度融合。2017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衛計委聯合召開“體醫融合工作座談會”。體育總局原副局長趙勇強調,體醫融合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持續進步,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得以持續改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工業化、老齡化、生態環境惡化等原因又給健康促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有資料顯示,一方面,我國國民的體質狀況自2000年以來呈持續下降的趨勢。另一方面,近幾年來,廣大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空前高漲,但因鍛煉不當導致的運動性傷害時有發生。
面對復雜多樣的體質與健康形勢,現有的以“藥物治療”為核心的衛生保健體系難以應對上述健康挑戰且帶來了高昂的經濟代價。在尋找更為自然、綠色的方式提升健康的道路上,運動成為全世界健康專家的共同選擇。
近年來歐美學者所提倡和推廣的“Movement As Medicine(運動即是藥物)”的概念體現了現代醫學對“運動促進健康”這一觀點的廣泛認同。
體醫融合,從字面上理解為體育與醫療相結合,即體育科學和醫學科學的交叉和融合。其實質是體育學科提供手段和方法,醫學學科提供思路和路徑,用醫學的思維方法和知識體系將常見的體育運動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使之處方化,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科學性?,F有的研究已經有力地證實,科學的運動能夠在防病和康復兩個健康維度做出重要貢獻,在預防、治療和康復三位一體的健康鏈條中具有重要意義。
本刊編委、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是我國體醫融合的領跑人、踐行者,同時也是全民健康的示范者和受益者。20世紀80年代,胡大一教授在美國工作期間結識了有氧運動創始人庫珀,從這位同行的身上受到啟發,意識到有氧運動是減少疾病發生、促進病后康復,以及延年益壽的低成本辦法,值得全面推廣。2000年,胡大一教授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管住嘴、邁開腿后,不但身體各項指標恢復正常,也讓胡教授切身體會到了“運動是良醫,運動是良藥”的內涵。2012年,依托各級醫療機構,胡大一教授大力推廣“心肺預防康復中心”項目,中心主打預防和康復兩張牌,通過調整運動、心理、營養、戒煙、藥物五大處方,讓不得病的人少生病,生了病的減少復發。截至目前,“心肺預防康復中心”已由最初的6家發展到上千家,遍布全國。他倡導將運動醫學同生物醫學、身心醫學、行為醫學、營養醫學等深度融合,打破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形成一個全面的健康管理模式,利用運動處方治未病。
胡大一指出,“每個人都要成為自己健康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希望我們大力倡導“運動是良醫,運動是良藥”,讓億萬人行動起來、運動起來,健康中國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