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新疆軍區總醫院腫瘤科博士 李 崢
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放射治療中心博士 羅 茜/謝 林
整 理:楊麗偉
近日,有消息稱馬來西亞“羽壇一哥”李宗偉罹患鼻咽癌,目前正在臺灣接受治療。
李宗偉作為著名運動員,他的病情當然會引起大家的普遍關注,我們也期待他能早日戰勝鼻咽癌,重拾球拍,返回運動場。但實際上,我國是鼻咽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通過李宗偉的患病,我們更應該了解,如何能遠離鼻咽癌,怎樣能戰勝鼻咽癌。本期名醫談病,我們就來——
我們的鼻咽腔是位于鼻腔后面大小約3厘米×3厘米×4厘米的腔隙。鼻咽腔是一個隱蔽的空腔,由前、頂、后、底和左右兩側壁構成,但它可通過多個孔道分別與顱內、鼻腔、口咽、口腔相通。鼻咽腔內黏膜上皮細胞惡變形成的腫瘤即為鼻咽癌。
鼻咽癌的發病具有明顯的地域聚集性、種族易感性、家族高發傾向,我國及東南亞各國發病率高。我國鼻咽癌發病率幾乎占全世界的80%,呈南高北低趨勢,男性發病率達30/10萬,女性超過15/10萬。30~60歲多見,40~59歲為發病高峰。
目前認為,鼻咽癌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遺傳的或獲得的),具有家族易感性,其易感基因仍在研究中。目前為止較為肯定的致病因素包括:
1.EB病毒的感染
EB病毒感染在鼻咽癌發病中已取得重要進展。臨床中EB病毒在鼻咽癌的篩查、早期診斷及治療后隨訪中起到重要作用。
2.化學致癌物亞硝胺
咸魚、腌肉、腌菜這類食物含較高的亞硝酸鹽,尤其是一種稱之為二亞硝基哌嗪的物質含量特別高,均被認為與鼻咽發病關系密切。
3.種族與家族的遺傳易感性
曾有報道,有一家族三代人中竟有10人患有癌癥,其中9人為鼻咽癌。
鼻咽癌的癥狀通常包括:
1.涕血和鼻出血
腫瘤表面豐富的小血管破裂、表面糜爛及破潰而出血,因通過口咽與口腔相通,用力向后回吸痰時,會發現痰中帶血或是鮮血,我們稱之為“回吸性涕血”。
若腫瘤增大,伴明顯破潰壞死,會通過前部的鼻腔直流出,表現為鼻出血,嚴重者甚至出現大出血。
2.耳鳴及聽力下降
腫瘤壓迫侵犯咽鼓管咽口,導致通氣及內耳淋巴液循環障礙,出現一側耳悶、堵塞感、耳鳴及聽力下降。
3.鼻阻
鼻咽部腫瘤增大向前突入并侵犯后鼻孔和鼻前庭,導致一側或雙側鼻腔梗阻堵塞,呼吸困難,嚴重至完全堵塞而需張口呼吸。
4.頭痛
頭痛是鼻咽癌常見的癥狀。臨床上多表現為單側持續性疼痛,部位多在顳、頂部,部分伴發惡心嘔吐的顱內高壓癥狀。
5.眼部癥狀
腫瘤侵犯至眶內或顱底、眶尖及眼外肌支配的神經而導致視力減退甚至失明,還可出現視野缺損、復視、眼球突出及活動受限,眼底檢查視神經萎縮與水腫均可見到。鼻咽癌若出現上述癥狀,多提示為腫瘤晚期。
6.面部麻木
主要表現為皮膚蟻爬感、觸覺過敏和麻木。若侵犯不同的三叉神經分支,可出現面部相應部位的癥狀。
7.張口困難
一般為腫瘤侵犯翼內肌、翼外肌及翼腭窩所致。屬于晚期癥狀。
8.頸淋巴結轉移
頸部尤其是上頸部出現無痛性腫塊,應引起重視。
鼻咽癌患者就診時以頸部腫塊為主訴的達40%~50%,多數患者均以腫塊“不痛不癢”,因此不重視,從而延誤病情。
9.翼內肌遠處轉移
遠處轉移部位以骨轉移最多見,肺及肝轉移為個別病例。腦實質轉移罕見。
由于鼻咽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以及臨床癥狀的非特異性,容易誤診。
鼻咽癌是非常特殊的診治完全分離腫瘤,分析發現,鼻咽癌患者的初診準確率僅為52%。國內90%以上鼻咽癌為非角化性癌,腫瘤周圍常伴有淋巴細胞浸潤,活檢時易誤診為淋巴瘤。
由于鼻咽癌臨床表現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與很多常見疾病如中耳炎、鼻竇炎、頸淋巴結炎等表現相同,故易誤診。比如:
因鼻咽內側壁腫瘤壓迫或阻塞咽鼓管導致患側中耳積液,出診醫師常誤診為“分泌性中耳炎”而行“鼓膜穿刺”治療;
因“回吸性涕血”而以“咯血”反復就診呼吸科;
因“鼻阻、涕血”而診斷“鼻炎、鼻竇炎”就診耳鼻喉科;
因腫瘤向上侵犯神經甚至顱內導致視力障礙、復視、眼球固定和頭痛,向下侵犯神經并引起相關聲音嘶啞、吞咽不協調等就診眼科、神經內科。
依照最新的分期,鼻咽癌可分為4期,其中Ⅰ期屬于早期,Ⅱ期屬于中期、Ⅲ期屬于中晚期,Ⅳ期為晚期。如果發現及時,早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到95%以上。但隨著疾病進展,療效明顯下降,特別是局部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為50%左右。因此,早診早治極為重要。以下檢查手段有助于及時明確診斷:
1.實驗室檢查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以EB病毒核殼抗原VCA-IgA抗體升高最為顯著。目前國內廣泛應用的是免疫酶法。
腫瘤標志物特別是癌胚抗原(CEA)、鱗狀細胞癌抗原(S C C)、細胞角蛋白(CYFRA21-1)等均有助于診斷及隨訪。
2.其他輔助檢查
(1)五官檢查;
(2)頸部觸診;
(3)腦神經檢查;
(4)纖維鼻咽鏡或鼻內鏡檢查;
(5)影像學檢查;
(6)彩超檢查。
>>名詞解釋
適形調強放療 是精確放療技術的一種,是使放療劑量可以按照腫瘤形狀來分布的電腦設計技術,可以提高腫瘤部位的劑量同時降低周圍正常器官的劑量。
再程放療 指原來的腫瘤細胞已經經過放療的方法進行過治療后,復發又使用放療的方法進行治療。
鼻咽癌絕大多數是未分化癌(非角化),低分化癌,對放射線敏感。
放射治療是鼻咽癌公認和有效的首選根治性治療手段。
早期鼻咽癌
單純放射治療即可治愈。療程大約需要7周。放射治療在殺滅腫瘤的同時也可對正常組織造成損傷,引起一些并發癥,但隨著放射技術的提高,并發癥已顯著減少。
隨著放療技術的飛速發展,進入精準治療時代,適形調強放療已取代以往的二維放療及三維適形放療,進而在癌組織提高到至死劑量的同時,盡量保護正常組織,達到提高患者治療率,保存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對于足量放療后復發患者,可考慮再程放療;但再程放療距首程放療時間越短,療效越差,放療相關后遺癥越重。對于部分身體狀況好的患者,僅存在孤立的鼻咽部復發及殘留或是頸部殘留轉移淋巴結者,可考慮行手術切除。
中晚期鼻咽癌
單純放療復發率高,因此,輔助性化療就非常必要,化療可以在放療之前、之后,也可以同期進行。化療即藥物治療,它在殺滅腫瘤同時也對正常機體產生毒性作用,但仍是腫瘤綜合治療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
鼻咽癌并不首選手術治療,但是,手術仍不失為鼻咽癌放療后未控或復發的補救手段。鼻咽癌放療后復發的外科解救方案為:
1.首次放療失敗后行解救手術是最后的時機,二程放療或多程放療后復發者病變多較廣泛,局部及頸部軟組織創傷重,常伴骨壞死,手術難以進行。
2.鼻咽癌宜根據病變不同部位和范圍選用不同術式,以盡可能小的手術最大限度地根除腫瘤。
3.頸部淋巴結在放療結束后3個月內如不消退,應手術治療。
4.放療后并發癥的手術治療,如鼻咽癌放療后并發的鼻腔粘連、后鼻孔閉鎖、分泌性中耳炎、放射性鼻竇炎、放射性骨壞死、放射性皮膚潰瘍、放射性繼發癌等,都可以通過手術治療而改善生活質量。
中醫藥在鼻咽癌的綜合治療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尤其在鼻咽癌的放化療中,配合中藥內服及中藥沖鼻,對治療效果及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較大的影響。
中醫藥治療鼻咽癌同樣強調辨證論治,辯證如下——
痰濁內結
證侯:鼻塞,鼻涕帶血,頭重,胸悶,咳嗽痰多,胃納欠佳,或有頸部結塊,舌質淡暗,苔薄,脈弦或滑。
治法:化痰解毒,軟堅散結。
主方:清氣化痰丸加減。
氣郁血淤
證侯:鼻塞,鼻涕帶血,頭脹痛,胸脅脹滿,煩躁易怒,口苦咽干,耳鳴耳聾,頸部腫塊。舌質暗紅或青紫,苔白,脈弦。
治法:行氣活血,軟堅散結。
主方:和榮散堅丸加減。
熱毒內阻
證侯:鼻塞,鼻涕帶血或流鼻血,鼻涕黃稠,耳鳴耳聾,口苦咽干,心煩失眠,頭痛,復視,頸部淋巴結增大較快。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主方:五味消毒飲加減。
氣陰兩虛
證侯:鼻塞,頭痛,涕中帶黃,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自汗,五心煩熱,咽燥口干。舌質淡暗,苔少,脈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解毒散結。
主方:生脈散加減。
此外,也可根據病情,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選擇中成藥:如六神丸、西黃丸、安康欣膠囊、華蟾素片。中藥沖洗液沖鼻也有較好療效。
目前,以放射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是鼻咽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治療后仍有少部分患者出現局部復發,成為鼻咽癌治療后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于局部復發的鼻咽癌,如能早期發現,可有機會選擇一些高效低毒的方法進行治療,使腫瘤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改善生存質量。早期發現鼻咽癌復發,關鍵在于治療后按時復查。
局部復發是鼻咽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早期發現鼻咽癌復發和復發的腫瘤體積較小,可采用微波、射頻、激光和手術等方法進行治療。這些治療方法可治愈復發的鼻咽癌,并具有治療時間短、費用低、毒性反應小和后遺癥輕等優點。有醫者曾采用微波治療了一批早期復發的鼻咽癌患者,取得較好的療效。
有些鼻咽癌患者不聽從醫生的囑咐或因其他原因未按規定時間復查,等到出現明顯的癥狀或復發的腫瘤很大時才到醫院檢查,結果失去了一些高效治療機會。這些患者只能進行第二療程的放射治療,有些甚至因為腫瘤太晚期而只能采用姑息放射治療或化療。復發鼻咽癌接受第二療程的放射治療,雖有治愈的機會,但這個機會明顯小于第一療程的放射治療。而且這些患者容易出現嚴重的放射后遺癥,明顯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
絕大多數鼻咽癌患者的復發出現在治療后的5年內,其中治療后3年內復發的病例數占全部病例的65%左右。治療后1年內出現復發的患者雖然不多,但這部分患者的癌細胞對放射治療抗拒。如果這些患者再應用放射治療,治療效果很差。而且由于兩次放射治療的間隔時間較短,放射后遺癥的發生率明顯提高,后遺癥的嚴重程度明顯增加,大大地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所以,治療后第一年的復查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鼻咽癌放療后應何時回院復查?
根據鼻咽癌診治規范的要求,鼻咽癌治療后前3年,應每3個月復查一次;治療后第4和第5年,應每半年復查一次;治療5年后,應每年復查一次。如果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回院檢查。
問:病后恢復幾率有多大?
答:如今,隨著影像、放射治療的發展,Ⅲ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已經達到70%以上,所以,李宗偉恢復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問:李宗偉需要接受哪些治療?
答:鼻咽癌與其他惡性腫瘤不同,解剖位置深、窄、小,周圍又有很多重要的骨性結構:副鼻竇、椎體、頜骨等,手術非常困難。
同時因為鼻咽癌細胞對放射線敏感性高的病理學特性,所以放射治療是鼻咽癌的首選治療,如果確診為Ⅲ期,還需要進行化療、靶向治療等輔助治療。治療結束后還需要2年的恢復期,過后還需要定期復查。
問:李宗偉經過治療還能重回賽場嗎?
答:接受正規、科學的治療,李宗偉康復的可能性較大,但基于以下兩個原因,他重返賽場的可能性很小。
第一,李宗偉現在年齡36歲,已經進入體育競技的末尾期,尤其是羽毛球這種非常耗費體力的運動;
第二,鼻咽癌的治療和康復期一般長達幾年,患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放療,這段時間,他是不可能進行訓練的。一位運動員如果長達2年不能系統訓練,那么基本可以說告別賽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