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膽道系統會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膽道彈力纖維增生,膽道壁增厚、脆性增加,膽道血管硬化,血液循環較差,膽囊收縮功能下降等,使得老年人容易發生膽道疾病。
老年病人發生膽道疾病時常常由于臨床表現不典型而被漏診或誤診,延誤診治,影響預后。目前隨著現代影像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特殊檢查對于老年病人膽道疾病的診斷發揮重要作用。目前臨床常用的檢查有通過超聲檢查診斷膽道結石以及鑒別黃疸的原因,以及常用的放射學檢查,包括腹部平片、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PTC)、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核素掃描檢查、膽道鏡檢查以及CT、MRI或磁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等,對臨床診斷膽道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老年病人膽道疾病的治療應綜合多方面考慮,對于身體狀況較好,能耐受手術者建議以手術治療為主,可以選擇微創手術,應用內鏡技術取石、引流等,具有損傷小、恢復快、疼痛輕等特點,而對于不能耐受手術治療的病人可選擇口服溶石、利膽、抗感染藥物保守治療,治療效果常常不滿意。對于有癥狀及并發癥的膽囊結石首選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進行治療,無癥狀的膽囊結石可臨床觀察和隨訪,無需預防性手術治療;對于肝外膽管結石以手術治療為主,臨床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法有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和肝腸吻合術,術中應盡可能取盡結石,解除膽道梗阻,術后應注意保持膽汁引流通暢;對于膽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療,由于急性膽囊炎容易引起壞疽穿孔,應盡早手術治療,切除膽囊或行膽囊造口術,不能耐受手術的慢性膽囊炎病人可通過口服溶石藥物等保守治療,對于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病人,一旦確診,應立即解除膽道梗阻;對于膽道腫瘤病人,如果病人身體狀況較好,能耐受手術,應盡早手術治療。老年病人術后并發癥較中青年病人多見,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手術切口以及腹腔感染均較常見,術后應密切觀察病人的體溫變化,及時發現并處理,可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此外,術后的康復指導工作以及護理對病人的恢復亦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膽道疾病的治療目前仍以外科手術為主,充分的術前準備極為重要,在術前應正確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以確保病人能耐受手術。急診手術應盡可能選擇簡單、快速的手術方法,挽救病人生命,擇期手術以解除病灶,根治病因為目的,應重視對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與治療,盡量減少病人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