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軀體及心理機能退化、慢性疾病、環境危險因素的交互作用,老年住院病人意外跌倒發生率呈直線上升趨勢。據統計,我國老年人跌倒的年發生率約為18%,其中60%~75%的跌倒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損傷[1]。老年精神障礙病人由于體質差、精神癥狀、步態不穩、抗精神病藥物不良反應等原因導致跌倒率大大增加[2],跌倒發生率遠遠高于普通人群[3]。目前大多數醫院使用跌倒評估工具來預測跌倒的發生,但跌倒評估工具尚不能涵蓋跌倒的各種原因和風險因子[4],仍然不能完全準確地對病人進行跌倒風險評定。所謂組合評估法指集多種評估方案的優勢,以期得到一個更加科學合理的綜合的風險評估方法[5]。本研究使用組合評估法對精神障礙老年住院病人進行跌倒的預測,篩選高風險病人,并根據高風險因子制定針對性的護理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2016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南京腦科醫院精神障礙老年住院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ICD-10有關精神障礙病人診斷標準[6];(2)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3)年齡≥65歲;(4)溝通無障礙。2016年1~6月的病人541例作為對照組,男278例,女263例;年齡65~90歲,平均(75.30±6.04)歲;文盲195例,小學及初中268例,高中及以上78例;精神分裂癥183例,抑郁癥165例,雙相情感障礙71例,器質性精神障礙97例,其他25例;病程1~46年,平均(12.28±8.76)年。2016年7~12月住院的病人589例作為試驗組,男300例,女289例;年齡65~85歲,平均(73.91±6.20)歲;文盲203例,小學及初中288例,高中及以上98例;精神分裂癥192例,抑郁癥184例,雙相情感障礙78例,器質性精神障礙107例,其他28例;病程1~48年,平均(12.49±8.36)年。2組病人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疾病分類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Morse量表進行跌倒風險評估,根據風險等級進行常規的防跌倒干預,包括入院宣教、安全宣教、環境的介紹、衣著、服藥以及與疾病相關的預防跌倒的相關措施。試驗組除實施常規護理外,在評估內容和評估時機上采用組合的方法進行評估,并實施針對性干預方案。
1.2.1 組合評估方案的制定
1.2.1.1 文獻回顧:檢索近10年國內外老年病人跌倒相關文獻資料顯示[7-12],依從性差、危險因素認知不全、精神病藥、乏力、步態不穩、血鈉、鈣、血紅蛋白水平等是影響老年病人跌倒的主要危險因素。通過整理、分析,結合專家意見以及精神科的特點,初步形成老年精神障礙病人跌倒組合評估方案。方案制定的原則:以盡可能涵蓋老年精神障礙病人跌倒風險因素,動態、持續評估病人跌倒風險,為護理人員針對風險因子采取個性化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2.1.2 組合評估方案的確定:(1)內容組合評估。① Morse跌倒風險評估量表[13];包含5個維度12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3級有序分類評分,對應分值為0~2分。最高分為24分,分值越高風險越大。評分結果分低度風險(≤5分)、中度風險(6~9分)及高度風險(≥10分)。② 預防跌倒依從調查問卷[14]。病人預防跌倒的依從性以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完全不依從作答。病人入院后,調查者親自發放調查表,向調查對象講解調查的目的并征得同意后,由調查對象自己填寫,無法填寫者由調查對象口述。
(2)時機組合評估:① 常規風險評估。新入院病人2 h內由責任護士進行首次評估,入院后連續3 d評估病人,以后根據病人情況每3~7 d評估記錄1次。責任組長在24 h內核查。以后每3 d復查1次,護士長每周評估病人1次。② 實時動態評估。根據病人病情變化,包括鈉、鈣、血紅蛋白等生化指標以及抗精神病藥物、鎮靜藥物的臨時使用情況等,結合病人精神癥狀的波動進行實時動態評估。
1.2.2 方案的實施
1.2.2.1 組合評估方案的構建:試驗組病人在入院24 h內由責任護士用Morse跌倒評估量表、預防跌倒依從性問卷、精神科藥物的使用情況以及相應的生化指標,進行首次評估,篩選出存在的個體化風險因子,包括Morse量表陽性條目、依從性差、鉀鈉鈣值是否異常、躁動煩躁、臨時使用鎮靜藥物等預警病人存在的風險因素,提示護士針對相應的風險因子進行護理干預。如病人存在依從性差,針對這一風險因素,進行針對性干預,包括組織病人觀看跌倒視頻,開座談會,進行健康教育講座等,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預防跌倒的依從性。同時運用PDCA的思路,循環動態評估,及時發現新增和變化的風險,及時增加相應的護理措施。
1.2.2.2 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管理:責任護士對新入院病人進行首次評估,建立住院病人跌倒預警追蹤表,見表1。篩選風險因子,根據風險因子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對病人病情、治療的變化進行實時動態評估,如病人突然沖動、傷人,醫囑臨時給予鎮靜藥物,針對這一情況要及時關注病人有無鎮靜藥物導致的肢體乏力、頭昏等癥狀,及時增加新的護理措施,如專人看護,必要時匯報醫生進一步處理。責任組長、護士長進行監督、核查,認真分析評估的準確性以及措施落實的時效性,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整改意見。

表1 住院病人跌倒預警追蹤表
填表說明:Morse陽性條目選項、病人對預防跌倒措施不依從在相應的空白處打√
Morse陽性條目選項:(1)≥65歲;(2) 跌倒史;(3) 定向障礙/意識模糊/癡呆/幻覺/煩躁;(4)下肢關節疼痛/僵硬/變形、殘缺;(5)肌肉疼痛/震顫/麻木/乏力;(6)行走時步態緩慢/不平衡/需助行器;(7)單眼視物模糊/單盲/雙眼視物模糊/雙眼失明;(8)利尿藥/降壓藥/降糖藥/鎮靜安眠藥/抗癲癇藥/抗精神病藥;(9) 頭暈或眩暈;(10)腹瀉/便秘/尿頻;(11)通道有障礙物/地面濕滑廁所無扶手/無床欄;(12) 部分活動受限/無意識尋求幫助/不了解自己的能力過于自信/不愿意上床欄。
危險因素認知條目選項:(1)環境、穿著等與跌倒關系不大;(2)利尿藥/降壓藥/降糖藥/鎮靜安眠藥/抗癲癇藥/抗精神病藥與跌倒關系不大;(3)生理因素(年齡、視力、乏力等)與跌倒關系不大;(4)情緒不佳與跌倒沒有關系。
1.3 評價指標 (1)跌倒高風險人數檢出率及跌倒發生率:統計跌倒高風險人數檢出率,周期內住院病人跌倒發生例次數(包括造成或未造成傷害的)。(2)傷害嚴重度:跌倒的傷害程度參考病人安全性事件的分級(national patient safety agency,NPSA)[9]。① 無:沒有傷害;② 輕度:任何需要額外的檢查或監護治療的安全性事件,以及導致輕度損害,如跌倒導致的擦傷、少量出血、腫脹、疼痛等;③ 中度:任何導致適度增加治療的安全性事件,以及結果顯著但沒有永久性傷害,如失血過多、需要縫合、意識喪失、中等頭部創傷、裂傷、挫傷、血腫;④ 嚴重:任何出現持久性傷害的安全事件,如骨折、硬膜下血腫、嚴重頭部創傷、心搏驟停;⑤ 死亡:任何直接導致病人死亡的安全性事件。(3)跌倒依從性:2組病人評估前后對跌倒依從性進行調查并比較,以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完全不依從作答[14]。
1.4 統計學分析 全部資料采用EXCEL進行數據錄入,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等級資料比較使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正態分布計量資料比較使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病人跌倒發生及高風險病人檢查情況比較 對照組風險病人檢出人數為248人(45.84%),試驗組為482人(81.83%),(P<0.05)2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組病人跌倒發生率分別為0.662‰、0.2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病人跌倒傷害級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跌倒發生以及高風險病人檢出情況比較
2.2 2組病人在進行針對性干預措施前后依從性的比較 對照組干預前后比較,依從性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試驗組病人干預后依從性顯著提高,且干預后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1 組合評估的科學性及意義 有研究顯示,全面、動態評估可以預防和減少跌倒事件的發生[15],目前臨床上實施的跌倒風險評估工具一般以總分分值為界,判斷為高風險或低風險跌倒人群,容易低估或高估病人跌倒的危險性,將護士的注意力集中在最后總分本身而非危險因素,采取的護理措施全面但缺乏針對性,易造成人力的浪費。本著科學、客觀的原則,本研究引入組合評估法,設計了住院病人跌倒預警追蹤表,盡可能涵蓋老年精神科具有的特異性、敏感性的跌倒評估因子,把Morse量表、依從性、危險因素認知、精神癥狀的行為表現、精神科藥物的使用以及病人在住院期間鈉、鈣、血紅蛋白值的變化納入了跌倒的評估體系,篩選高危人群,關注單個風險因子,對病人跌倒的高風險因子實行全程監控,使跌倒的護理管理規范化,責任落實到人,使每一級監控人員都能詳細掌握每一位病人跌倒高風險因子的情況。在病人入院時和住院全過程中進行全面評估與干預,制定護理計劃,落實護理措施,及時評價護理效果并修正護理措施,措施層次分明,使護理工作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費,降低護理人員的責任風險,確保病人的安全。

表3 2組病人在進行措施干預前后依從性比較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2 實施組合評估法能降低跌倒發生率 組合評估的精髓就是多關注個體風險因子和普遍風險因子,而非只對跌倒風險進行總分評定。有研究顯示,關注單個風險因子可以有效地預防跌倒[16]。本研究中對照組跌倒風險病人檢出率為45.84%,跌倒11例次,27.30%為低危病人。試驗組跌倒風險病人檢出率為81.83%,跌倒4例次,都為單因素高風險病人,無風險病人未發生跌倒。跌倒率從0.662‰降至0.231‰,2組風險病人檢出率以及跌倒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組合評估法能更加精確地預警病人跌倒的風險。以此為依據提供個性化護理措施,可有效預防跌倒的發生。本研究跌倒傷害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和曹穎等[16]研究結果一致,表明老年病人一旦跌倒,其造成的嚴重后果是無法控制的,因此必須從預防跌倒入手,減少因跌倒給老年人帶來的傷害。
3.3 實施組合評估法能提高病人對預防跌倒的依從性 周園等[14]研究顯示老年病人對預防跌倒的依從性不高,僅為30%。依從性差是普遍問題,也是跌倒的關鍵因素[17]。如何提高住院病人預防跌倒的依從性,降低住院病人跌倒的發生率,成為醫院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本研究試驗組病人在進行干預前后與對照組相比依從性有了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組合評估這種有效且針對性較強的評估方法使精神癥狀帶來的風險有了客觀的測量標準,不僅能篩選出精神科特有的敏感、個體化的跌倒風險因子,提高評估的準確性,并根據評估進行針對性的干預,有效提高了精神科住院病人預防跌倒的依從性。減少了跌倒事件的發生,對精神科護理有指導意義。
在跌倒評估中引入組合評估方法是提高評估結果可信度的一個新思路。本文嘗試引入風險因素兼容度最大準則構建老年精神障礙病人跌倒組合評估模型,并在臨床中加以應用,從跌倒發生率來看效果是令人滿意的。但導致老年人發生跌倒的原因眾多而復雜,危險因素高達400多項[18],跌倒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累積效應。老年精神障礙病人因其本身疾病的特殊性更是跌倒高危人群,如何明確個體化的風險因子以及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才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方向,因此本組合評估方法中所提的危險因素本身反映了多少評估結果的信息融合程度,目前還缺乏理論依據。如何體現學科組合優勢的評估,以及尋找更好的評估結果權重的準則應該成為下一步組合評估方法研究的主要內容。
[1] 李婉妮,魏歡,李璽,等.阿氏跌到風險評估法在住院老年患者預防跌倒中的干預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3(14):4027-4029.
[2] Boyer L,Baumstarck K,Boucekine M,et al.Measuring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an overview[J].Expert Rev Pharmacoecon Outcomes Res,2013,13(3):343-349.
[3] 劉玲娜,陳克佳,肖根秀.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分析與護理防范[J].臨床護理雜志,2014,13(5):51-53.
[4] Oliver D,Healy F. Falls risk prediction tools for hospital inpatients:do they work?[J].Nurs Times,2009,105(7):18-21.
[5] 陳娟,王書敏,王世貴.基于組合智能模型的無人機作戰需求方案質量評估方法[J].裝備學院院報,2015,26(6):28-32.
[6] 范肖東,汪向東,于欣,等. 世界衛生組織 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臨床描述與診斷要點[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72-78.
[7] 張俊紅,蘇天嬌,劉雪.住院老年患者對跌倒認知的質性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4):13-16.
[8] 劉智利,黃惠根,魏麗君.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危險因素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3):1093-1095.
[9] 馮志仙,黃麗華,胡斌春,等.住院患者跌倒造成傷害的風險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323-327.
[10] 張曙,周棟雯.根本原因分析在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3):977-979.
[11] 劉旭霞,譚連,梁小玲,等.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相關因素及護理進展[J].現代臨床護理,2014,13(7):74-76.
[12] 洪碧燕,蔡麗猛,謝月娥,等.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3):121-122.
[13] 王文蘭,黎月英,馮錦屏,等.住院患者跌倒風險評估量表的修訂與信度、效度的檢測[J].中國護理管理,2014,20(14):2132-2134.
[14] 周園,李凌,曹曉文.老年患者對預防跌倒的認知及依從性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3,18(17):37-39.
[15] 張亞茹,楊紅,李燕琴,等.腫瘤放化療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31):3958-3960.
[16] 曹穎,孫嘉譯,曾秋菊,等.基于關注風險因子預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傷害管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3):274-275.
[17] 周晶亮.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2015,29(6):2301-2301.
[18] Masud T,Morris RO.Epidemiology of falls[J].Age Ageing,2001,3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