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瑞康+周曉明+趙貴兵
摘要:為了更好地推動煙農合作社健康持續發展,促進合作社轉型升級,更好地適應當前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制約煙農合作社轉型升級的主要瓶頸因素及其所產生的原因,并逐一提出了針對性解決措施,擬為實現煙農合作社更好地服務煙草產業和服務煙農提供一定參考意見。
關鍵詞:煙農合作社;專業化服務;多元化經營
自2007年6月時任國家局局長姜成康在考察福建煙區時提出建設現代煙草農業以來,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煙農合作社作為現代煙草農業建設中重要建設內容之一,也同步發展了10年,主要經歷了從種植型合作社探索階段、單一環節服務型過渡階段和綜合服務型發展階段3個階段。在國家出臺的一些扶持政策條件下,煙農合作社發展獲得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和發展空間。但隨著現代煙草農業的不斷發展,對煙農合作社的發展和服務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不斷滿足煙草行業發展對專業化服務及相關建設的需求,煙農合作社已經到了轉型升級期。這就要求煙農合作社向更高、更好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方向發展。相反,如果煙農合作社不向水平更高、服務更好的方向發展,勢必會成為現代煙草農業發展進程中的絆腳石。因此,引導和扶持煙農合作社轉型升級,促進其更好地為煙草產業服務是當前煙草產業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但生產實踐證明,煙農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能人效應發揮不突出、環節間專業化服務能力與水平不平衡、“管、放”矛盾并存、自主存活能力不強等突出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制約煙農合作社“縱橫”發展、轉型升級的瓶頸問題。從煙草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煙農合作社同步發展的需求來看,只有解決了這些瓶頸問題,才能有效推動煙農合作社轉型升級,不斷滿足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需要,才能促進煙農合作社更好地為煙草產業和煙農服務。
一、制約煙農合作社發展升級的瓶頸問題
(一)能人效應發揮依然不突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中第二十六條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理事長一名,理事長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同時,與理事、經理和財務會計人員等人員共同組成合作社的經營管理團隊。煙農合作社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種,按照服務煙草的宗旨,其服務的對象必須以煙農為主,開展的經營活動也必須優先滿足烤煙生產需要。因此,在早期的煙農合作社建設中,經營團隊的選擇上,通常選擇具有一定威望,且比較熟悉烤煙生產、知識文化層次相對較高的當地農民擔任,目的就是期望起到一種能人帶動的“能人效應”。這樣的效應在合作社建設初期,尤其是種植型合作社發展階段,確實有一定體現。但隨著合作社逐步向綜合服務、多元化經營發展時,這種“能人效應”所呈現的負面影響就越來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地農民存在知識文化水平不高、見識有限、經營管理能力水平不高、缺乏外界關系或外界關系單一等客觀因素,而真正具備一定文化素質、經營管理能力的人卻選擇外出務工,不愿意加入合作社管理團隊。這樣一來,出現了所謂“能人不能”的情況,經營團隊發揮不了對煙農合作社的領導和管理作用,很大程度制約了煙農合作社的發展壯大,是山區煙農合作社水平提升期的首要瓶頸因素。
(二)環節間專業化服務能力與水平不平衡
隨著煙農合作社的不斷發展和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工作的推進和需要,合作社專業化服務從單一環節服務逐步向多環節、全過程服務發展。但生產實踐證明,合作社各環節間專業化服務能力與水平存在不均衡的現象,尤其是山區煙區,該現象更為突出。比如受山區土壤較為破碎、坡度較大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專業化機耕環節一直是各環節中推廣力度和服務能力較弱的環節之一;此外,由于受思想禁錮、以及當地經濟、烘烤損失難以界定等因素,專業化烘烤環節則成為山區煙農合作社專業化服務推廣力度和服務能力較弱的另一典型環節。這兩個關鍵環節服務水平和能力的不平衡始終制約著煙農合作社綜合服務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是山區煙農合作社水平提升期的突出瓶頸因素。
(三)“管、放”矛盾并存
由于煙農合作社主要是圍繞烤煙生產和煙農開展專業化服務,一定程度上,煙草行業對煙農合作社具有不可推卸和必要的監管責任,尤其是在服務質量水平,服務資金補貼規范管理等方面尤為突出。這不僅關系到煙葉質量水平的提升、煙草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是保障煙農利益不受損害的必要手段。因此,“管”具有必要性。但合作社是一個獨立核算的經營主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其管理模式和運行模式都存在著自主性和獨立性,自身的運行和發展需要必要的空間。所以,“放”具有客觀需求性。多年的運行實踐證明,多年來,煙農合作社的運行和管理基本和煙草行業的運行和管理模式運行保持同步,尤其是在政策執行,財務管理、操作流程等關鍵方面,其自主性和主動性難以得到充分體現,缺乏探索空間;同時,由于合作社內部管理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理事會、監事會效果尚未有效發揮,如果放手合作社獨立發展,行業扶持政策難以落實到位,政策資金監管有限,煙農很難保證得到真正的實惠。由此可見,在煙農合作社建設運行過程中,“管、放”矛盾并存,并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關鍵瓶頸因素。
(四)自我“造血”能力不足
煙農合作社的生存和發展,不可能僅僅依靠煙草行業的引導和扶持,還必須有自我創收增效的能力。但多年的實踐表明,雖然煙農合作社多年前就已經開展“兩場”綜合利用、農閑田種植以及社會化服務等多元經營業務,但由于存在知名品牌建立乏力、產品銷售渠道單一、合作社經營人才匱乏、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多數煙農合作社多元化經營一直處于“小打小鬧”,找不到或做不到拓展經營,無法使合作社有所盈余、積累資金,甚至虧損狀態,不僅無法有效實現“造血”提升,反而呈現“拖后腿”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煙農合作社發展。
二、提升煙農合作社轉型升級的關鍵措施
(一)提升合作社管理隊伍水平與能力,突破能人效應瓶頸
積極引導和指導煙農合作社建立合作社經營管理人才庫,幫助合作社引進和培養經營管理人才,積極鼓勵農技人員、農村能人加入合作社。同時,重點開展合作社負責人、財務人員以及業務骨干的培訓工作,切實提高他們指導、管理和服務合作社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發揮“能人效應”,不斷提升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endprint
(二)提升合作社專業隊伍服務能力與水平,突破綜合服務能力不平衡瓶頸
專業化服務對象是煙農,因此,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地的民情和服務需求,專業化服務隊伍同樣要以煙農為主。煙草行業基層單位,尤其是基層煙葉站要在專業化隊伍人才遴選、隊伍組建以及技能培訓等方面加以引導和幫助,協助煙農合作社培養一批既有種煙經驗,又具備“多專多能、執證上崗、交叉作業、相對穩定”的專業化服務隊伍,實現煙農合作社專業化服務隊伍從“理論知識素質低下、業務技能單一、服務水平不高”向“政策理論水平高、業務素質過硬、服務指導到位”的復合型、素質向服務隊伍轉變,一定程度上促進煙農在機耕、移栽和烘烤等專業化服務薄弱環節的接受度,有效解決環節間專業化服務能力與水平不平衡的瓶頸問題。
(三)提升合作社規范運行水平,突破“管、放”瓶頸
既然煙農合作社是一個農民組織,就要始終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煙草行業對其作用更多的是體現在引導和指導上,真正的管理應該屬于合作社的內部職責。因此,一方面,煙草行業要在合作社運行規范管理、煙草補貼設施監管和專業化服務補貼審計等方面充分發揮“管”的作用,在保障合作社開展“以煙為主”服務的基礎上,確保煙草補貼資金安全,煙農收益。另一方面,還應規范員工行為,充分尊重合作社經營主體地位,做到煙草員工不擔任合作社理事、監事、理事長、監事長、執行經理或財務管理人員,不在合作社中領取報酬或報銷費用,管理上有引導、協助但不包辦代替,充分體現“放”的行為。從而科學、合理地平衡“管、放”矛盾,一定程度上指導和幫助合作社提升規范運行水平。
(四)提升合作社多元經營能力,突破“造血”功能不足瓶頸
針對煙農合作社多元經營中存在的知名品牌建立乏力、產品銷售渠道單一、合作社經營人才匱乏、經營管理不善等問題。合作社要充分改變多元經營觀念,一方面,在“兩場”綜合利用、農閑田種植上,不要存在“跟風”現象,而要因地制宜選擇當地特色產業、名優產品,市場對接性較強的項目進行開展,并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開展生產、加工銷售,延伸產業鏈、進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項目開展上,要進一步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緊抓政策和機遇,開展有機肥堆制和加工,秸稈、廢棄農地膜回收和利用等項目,不斷擴大多元經營項目,增加多元經營收益,不斷增強自我增收、創收生命力,突破“造血”功能不足瓶頸。
三、結論
為了能更好地滿足現代煙草農業和煙草產業的發展需求,煙農合作社面臨著轉型升級,但存在缺乏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人員,整體業務素質不高,多元化經營開展難度大、合作社自主生存能力低、專業化服務環節“縱橫”水平不平衡、煙草“管、放”矛盾并重等突出問題。因此,要想推動煙農合作社轉型升級,就必須提升合作社管理隊伍、專業化服務隊伍的業務素質能力以及提升煙農合作社規范運行和多元經營“造血”功能,才能有效解決所存在的制約因素,進而促進煙農合作社更好地生存發展和更好地為煙草產業和煙農服務。
參考文獻:
[1]佚名.山區煙農合作社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以五峰金蘭煙農合作社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4(21).
[2]佚名.漳平市煙農專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探析——基于煙農需求調查與分析[J].臺灣農業探索,2014(02).
[3]肖子康,劉興華.煙農合作社建設與發展思考[J].作物研究,2014(28).
(作者單位:貴州省煙草公司黔東南州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