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的教學目的是期望學生通過閱讀增強自我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將思維轉化為具有發散性的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思考能力,促使學生通過語文現代文的學習強化綜合語文素養。傳統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差,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保守,對學生的引導不足,導致學生在現代文閱讀過程中興趣頗低,學習效率低下,從而為其語文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造成阻礙。因此,提高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現代文的能力成為提升高中生綜合語文素養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
傳統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受制于教師的思維方式,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見,對現代文的閱讀缺少自己獨到的見解,閱讀能力難以得到質的飛躍。因此,在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應該盡一切所能進行必要的革新,充分尊重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尋找新方法,勇于探索,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加強學習能力,增添學習興趣和信心。
一、 增添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興趣的缺失,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以投注精力,在完成相關閱讀內容時,容易采取敷衍態度。長此以往,學生容易養成不良閱讀習慣,閱讀能力更加難以提高。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增添閱讀興趣,成為目前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過程中的重點。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尋找一些比較有趣的現代文閱讀內容,促使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比較好的書籍,如《平凡的世界》,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和閱讀這本書,并幫助學生發掘其中的文學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這本書的內容產生興趣,從而愿意投注更多的精力研究它。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文章的寫作背景和內涵,了解文章的主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記錄其中的一些優秀段落,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共享閱讀心得,交流看法,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久而久之,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就會養成,并成為學生在后續學習過程中的助力,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二、 改善教學結構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對學生的采取“以數量促質量”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大量的閱讀訓練下,出現抵觸情緒,導致現代文閱讀教學質量下降。因此,教師應該優化教學結構,使現代文閱讀教學質量得到提高。當然,優化不是盲目的改變,必須以學生實際學習需要為前提、以學生更好地學習發展為核心,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布置大量的閱讀訓練,而應該注重閱讀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減少閱讀數量,增強閱讀質量。如教師可以每兩天布置一篇現代文閱讀,要求學生在第一天中自己掌握閱讀中涉及的作者生平,段落劃分,做好閱讀相關習題的解答,并將整篇閱讀做成一篇報告筆記的形式。第二天,教師要求學生上講臺扮演教師角色,給其他學生講述這篇閱讀,描述自己的閱讀過程,講解作者生平背景、段落劃分、中心思想,并為其他學生解答閱讀的相關習題。通過采取這種新型閱讀教學方法,能夠削減學生對于閱讀的抵觸感,減少學生的作業量,學生扮演教師負責“教學”時,處于各種心理,會更加積極認真地完成相關閱讀題目,效率較高。
三、 注重閱讀方法的積累
傳統現代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對閱讀技巧的教學。學生在大量的閱讀訓練中,缺乏閱讀技巧和方法的積累,導致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只有量的積累,缺乏方法的積累,大量的閱讀訓練成為雞肋。
例如,在學習《故都的秋》一課時,教師可以進行閱讀方法的教授,幫助學生積累閱讀經驗。比如,教師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前,首先將整篇課文通讀一遍,給每一段課文進行編號,再根據課文內容的關聯性,將整篇課文劃分成幾大部分;其次,教師要求學生準備好一個專門的閱讀筆記本,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優秀詞句以及段落進行摘抄,尤其將初次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記錄;最后,在教師授課階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筆記,將初次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教師可以請同學一起進行思考,相互探討得到答案。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應注重教師教授的相關學習方法,并將其進行積累,從而加強閱讀能力。閱讀方法的積累,幫助學生積累閱讀經驗,減輕學生的閱讀負擔,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的進一步閱讀提供前進的階梯。
四、 改變作業方式
為了快速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課外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課外閱讀訓練,學生在課業繁重的負擔之下難以用心完成。其次,教師的課外閱讀作業大多是較為普遍的閱讀訓練題目,學生偏重于做題而不是理解和吸收,在這種“偏科式”的教學背景下,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較差,不利于學生的進步。因此,教師應該改變作業方式,促使學生多元發展。
例如,學習描寫自然景觀的閱讀,教師在課外可以不布置課后閱讀作業,而是通過實踐觀察——自主描述——閱讀理解這樣一個過程來促使學生強化理解能力。比如,首先,教師讓學生回家之后出門觀賞風景,景點自由選擇,可以拍幾張照片,體會大自然的魅力;其次,讓學生根據自己觀察的景致,寫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讓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快樂;最后,教師布置給學生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閱讀理解。此時學生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寫作,對這類文章的寫作思路和風格有了更加具體的感受,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能力明顯提高,整個閱讀能力迅速提升。其次,這種作業方式更加有趣靈活,學生能動性發揮充分,有利于閱讀作業的順利、高效完成。
五、 結語
高中語文中現代文閱讀的學習是高中階段的重點學習內容之一,基于傳統教學的各種缺陷,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改革,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增添閱讀興趣、優化教學結構、改革教學方法、積累閱讀經驗等一系列方法,都成功促使學生加強現代文閱讀能力,強化學生的閱讀意識,提高學生的閱讀信心,為現階段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貢獻了力量。
參考文獻:
[1]張麗麗.基于新課標課堂教學有效性視角下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模式探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5,(03):158.
[2]王欣欣.探究高中語文教學中現代文閱讀教學提升方法[J].才智,2012,(35):97-98.
作者簡介:
李傳松,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