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語的學習深刻地影響著學習者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心理狀態,并且決定了學習者對語言及文化的掌握及認識?;诖耍覀冎?,對外漢語教學模式勢必要以了解不同國家人民感知世界的方式為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去更好地進行教學。本文便從思維模式及價值觀等方面模擬可能遇見的情況,并分析其對漢語學習以及英語學習的影響。
關鍵詞:文化差異;漢語教學;思維模式
一、 語言與其對應的價值觀
有一句老話這樣說:語言是文化的反饋,語言反映了民族的特點以及這個民族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人生哲學、價值觀等。語言不能脫離文化,也不能脫離社會??梢?,語言的產生和存在與民族的社會文化大有關系。民族的心理狀態以及思維模式無一不在語言中得到具體的反映和體現。
由語言承載的文化,是使用特殊語言表達思想的社會群體獨特的生活方式與表達形式。換句話說,文化就是特定的價值觀與思維模式,文化是由人類價值觀構成的知識體系,構成了社會的基干。帕莫爾認為:獲得一種語言就意味著接受一套概念與價值。暫且不去評論這一言論的正確與否,它至少說明了語言與價值觀確實有內在的聯系,即語言反映了價值觀,價值觀又影響語言,二者相互促進,相互依存。
語言是文化的產物,對外教學漢語也是一種外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生大多為成年人。安東尼說過:“語言的背后是有故事的,語言自身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滲透了大量文化內涵。人使用語言,語言是高級的文化產物,不能擺脫文化本身對其的約束。”由此可見語言與文化價值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二、 對外教學漢語相關要求
1. 尊重外國學生文化背景
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亞歐非拉美等多地區的國家,其間有包括宗教、心理、生理、民俗、習慣、語言、文字、知識面等等差異。我們面對他們,應該秉承的是尊重、和平與愛的原則,把握差異并處之泰然。
2. 不斷滿足學生對于漢語知識的追求
學生抱著求學的目的前來,我們必將滿足他們的愿望,達到學我所用,讓他們切實體會到自身的成長,讓教學活動更有針對性。掌握與積累一定數量的漢字可以使得語言表達與學習更加流暢。外國學生有兩種情況:(1)有漢字背景,母語中書面語有一些是漢語的學習者,如華裔等。(2)沒有漢字及象形字背景國家的學生。在對這類學生的分析中,我們發現,他們認為漢字與拼音的聯系很微弱,字形與字音之間的聯系為零。漢字中的字形與字音,要耗費很多的精力才可以在他們的頭腦中建立關系。因此漢字教學必須結合漢字形成的特點,以時間的順序慢慢講解漢字的發展,再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采用可以讓學生理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書寫及認讀漢語的一些常用語包括口語、書面用語等。
3. 擴展中國文化在留學生視野中的位置
對外漢語教學在任何時間,都有必要在學習中貫徹中華的文化,在平常的點點滴滴中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我們應該把文化融入到對外教學中,這樣既可以達到我們學習一門語言并用于實踐的目的,也可以達到我們更深層的目的:了解中華的文化,還能體現出我們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兩個方面可以對外國學生進行中國文化視野的培養。一是掌握好中國民族文化特征,李瑞環曾經說過:“文化總有鮮明的民族形式與風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倍菧蚀_地導入文化的基本內容,講授我國文化的時候要記得面面俱到。如果沒有做到就會大大地打擊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
留學生地處他鄉,總會體會到與當地的格格不入。包括與當地的風俗習慣、語言文化等等,在信奉宗教的地區,留學生還會面臨信仰的差異所帶給他們的困擾,在生活上往往會發生語言的暴力。但在中國,由于我們5000年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包容的性質,留學生來華上述情況或有好轉。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挺身而出,主動地去關心并愛護我們的學生,主動的擴充我們的知識面,了解外國學生的想法,從而對癥下藥;我們需要對學生成長的環境進行深入的了解,包括當地宗教信仰、語言文化、民族特征以及生理特點,甚至包括遺傳病種等等,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不得不去了解的,只有深入地了解一個人,一個民族,才能準確地把握他們的心理,才可以將心比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同樣的,這對我們教師來說,也未嘗不是一個自我提升的機會。再者就是國外的學生來中國學習,通常都會感受到語言不通帶給他們溝通上的局限性。因此,日常生活必然會產生不適應性,學習壓力增大,焦慮不安,生活節奏突變所導致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問題,這就需要老師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溝通與幫助。
三、 結語
在我國逐漸崛起的今天,中國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都有了提高,我國在世界的話語權也有所加重。在全球范圍內來看,中國特有的文化正在被全世界的人們,包括歐洲、非洲、美洲的大部分國家所了解,并不斷地宣傳傳播。對外教學老師要意識到自己不僅作為一名教師,更是作為中國在外國留學生心中的形象,并將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對學生的教學中。
參考文獻:
[1]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模式創新與教材編寫[A].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2005.
[2]呂必松.漢語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李智勇,河北旅游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