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嚴成+孫晉蓮
【摘要】班級不僅僅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場所,也是師生共同生活的家園。環境優美、生活便利、舒適宜居的教室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班級的建設對良好班風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班主任應花費一些精力進行班集體建設,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學習條件的改善,學生學習動力的提高都是班主任所必須關注的內容。
【關鍵詞】學生教師班級管理
一、班級制度建設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一個紀律嚴明、訓練有序的隊伍才能打勝仗。同樣一個有著嚴明紀律和班規的班級才更能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開學之初我便與學生討論班規條例。
1.讓學生明白制定班規的意義,避免學生產生敵對情緒
如果一個人想要征服世界,首先得征服自己。獅子告訴幼崽,一定要努力否則跑不過最慢的羚羊就會被餓死。羚羊也會告訴孩子,一定要努力,否則跑不過最快的獅子就會被吃掉。活著就要奔跑,奔跑就要有目標。在實現目標的的途中還不能走偏。我們的班規就是教會你在正確的道路上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將來帶領你向成功的方向發展。
2.制定班規
首先教師擬定班規讓學生討論,學生可增加或刪減,可把或意見反饋給班干部,開家長會征求家長意見,爭取家校聯合,班級隨后討論修正,班規制定要細致,以下是我班部分班規:
⑴早晨7:00分到校,值日生提前10分鐘到校;下午1:00到校;遲到者扣一分,被學校扣分者班級同樣罰
⑵請假要用家長簽字的假條(特殊情況除外)。不允許無故曠課、曠操、逃值日,否則扣三分
⑶娛樂性光盤磁帶、隨身聽、與學習無關的課外讀物、玩具等到學校來的,扣三分并沒收這些物品
⑷眼保健操、課間操、跑操、等集體活動不遵守紀律者扣一分,集會升旗一次扣三分
⑸預備鈴響后不盡快回教室做好準備,或者坐下后仍大聲喧嘩扣一分
⑹上自習課說話的同學罰背單詞10個每天,如果找不到下一個說話者一直下去,一直堅持一周;上課說話的罰背內容由代課老師確定。如果找不到下一個說話者,也要堅持一周。這樣學生就會督促自己的同時,又會監督其他學生。
3.對違反班規的同學處罰的落實
⑴賞罰分明才會調動學生學習與守紀的動力。每兩周評比一次,對扣分最多的組罰掃地一周或本組內每人撿10個飲料瓶給班級創收入,同時也美化校園,避免垃圾瓶到處都是。年終總評一次再評出表現最好的組,給予獎勵。目的是督促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
⑵對于做不到的學生,應該給他們反省的機會,累計幾次后再與家長聯系
⑶在做工作過程中要讓學生時刻感覺教師對他們的關愛,讓他們知道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的思維習慣。
在班規的約束下我班學生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勞動衛生任務也能出色完成。細節決定成敗,不用天天督促學習,在好習慣的作用下反而促進了學習,我班得到學校及家長的認可。
二、班級環境建設
1.班級圖書角建設
作為一個班主任有沒有把班級作為自己的家,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對待,直接決定班級建設的成敗。班主任要從生活、學習、思想等各方面教育引導孩子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像向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他們才能撼動學生的心靈。孩子的精神需求是第一位的,除了課本知識外我班又建立了圖書角,圖書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①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從學校圖書室借一部分書籍;②班主任和學生捐贈;③班級購置。
圖書借閱與管理由組長負責,一至五組組長負責周一至周五的圖書管理與借閱。每組專人負責圖書安全,為督促學生養成愛護公物的習慣,損壞要賠償。每周要讓借閱同學寫讀書心得,然后在班級內展評。
通過圖書角借閱活動,學生開闊了眼界,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也得到提高。
2.班級文化建設
為了學生每天都有一個美觀,催其上進的學習環境,與同學們討論后決定進行班級文化建設,這件事放手給班干部去做。團支部書記孫淑琳負責設計與購買,班長負責收款。體育委員身高較高,就負責布置張貼。為了讓孩子們每天都在繁重的腦力勞動中找到支撐自己的力量,就在教室前面貼上標語“不苦不累,初三無味”為讓孩子們懂得苦盡甘來的道理,就在教室門對面的墻上張貼標語“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教室后面張貼標語提醒學生注意安全標語“安全在于心細,事故出自大意”。在教室門一側讓孩子創立心語心愿專欄,孩子門可以寫下自己的理想或打算,或者自己的決心等。
在班級建設中我堅持讓學生參與到每件事中,從不替代學生完成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目的是幫助他們獨立成長。孩子們在參與中提高了合作能力,學會了分享。每個同學像個班級的小主人,集體榮譽感增強,為班級做事動力十足。比如春運會期間,我班同學踴躍參加,不怕苦、不怕累。不用我操心都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三、學生思想建設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苯逃粌H是教給孩子們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積極的心境,奮發向上的去對待生活。時代如何變遷,教書育人卻一直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分數至上的時代,我們不能忽視了學生道德觀念的發展,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發現現在的中學生,在家嬌生慣養,加上媒體的渲染和不良引導,導致不知道讀書的意義所在,一艘沒有航行目標的船,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因此,正確引導中學生認識學習的意義、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重要任務。我班思想建設主要是通過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進行的。
1.什么是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們對自己生命意義的看法,是對自己要干什么而不干什么的一種判斷標準,是決定人們的行為的重要因素。例如,不同人對生死就有不同看法?!叭斯逃幸凰?,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薄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好死不如賴活著”這就是一個人不同的價值觀的體現。
2.當代中學生價值觀
一方面,中學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成形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排斥心理較強,出現逆反心態;另一方面,主體意識較強,以自我為中心,是渴望獨立又需要指導的階段。
然而,在社會轉型期,世界上各種價值觀流入,傳統價值觀大量流失。一些腐敗價值觀,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同時,社會媒體思潮的部分誤導。學生成長環境的開放性,在各種價值觀的影響下,教師要樹立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學生的價值觀的引導。
3.在實踐中進行教育
中學生對社會現實很敏感,同時又處于心理叛逆期,有著較強的自我表現欲望和意識,他們往往以一種夸張的形式對社會現實進行刻畫和描繪。這樣,他們能夠旗幟鮮明地揭露和表現問題,敢于直面現實的挑戰,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教育契機。各種各樣的價值觀教育實踐已經發芽。課余,有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組織討論“生活中的必要準則”“如何帶著感恩之心善待我們周圍的人”“我為祖國做貢獻”……到過農村的孩子不再歧視擦身而過的民工,而在對國內外大事的激辯中,他們也越來越認同世界的美好,越來越關切世界的不公。做好自我,承擔責任,越來越成為他們的自覺行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班集體建設好了,同學們的學習動力自然就形成了。看著孩子們在我們的家園中生活、學習、成長,我是那么幸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