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會杰
【摘要】歷史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在教學中比實現知識與技能這一層面的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而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將結合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初中歷史情感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感教學研究分析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雖然屬于過去,距離我們的生活相距甚遠,但卻成為映射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銘記歷史,不忘歷史,能夠更好地為我們的未來提供方向,告誡我們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第二次。那么,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將歷史教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實現情感教學呢?
一、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初中歷史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枯燥乏味,而歷史老師在大多數人的腦海中也是典型的老學究的形象,不茍言笑,更讓學生產生了一種距離感。初中生正處于13歲~16歲的青春期,無論身心都迅速發展,十分活躍,只有將他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才能為教學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初中歷史教學得以更加順暢地進行;只有為學生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學生才會進行更加積極有效的思考。環境對人產生的影響雖然不是決定性的,卻也是至關重要的,并且如今的孩子并不適用于曾經那種“嚴師出高徒”的教學模式,很多情況下也并不是讓學生怕你就會樹立威嚴,只有充分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反過來尊重你。首先,在教學之余,教師也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歷史課課時少,教師只能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多溝通、勤交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其次,課堂上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堅決杜絕“一言堂”的授課模式,教師少講,學生多講,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最后,實施發展性評價,鼓勵學生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和立場并說明理由,不以標準答案束縛學生的思維。歷史學科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很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之分的,只要學生能夠表明自己的立場并且自圓其說即可。
例如,《歷史短劇--文成公主入藏》這一課我并沒有為了趕教學進度而忽略,而是應學生需求,將這一課扎扎實實地落到了實處,并且全權交由學生負責。起初我也在擔心孩子們能不能做好,漸漸地我發現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孩子們利用課下的時間各司其職:主演、導演、劇務、道具、服裝等崗位一應俱全,每個人都在全力以赴地努力著。當他們將精心準備的歷史短劇呈現出來的時候,頓時驚艷了全場,不僅讓大家看到了不同以往的一面,也讓學生對這一部分的歷史知識更加刻骨銘心。換一種方式學歷史,歷史也可以很有趣!
二、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傾向
漫溯我國及世界的歷史,大大小小的戰爭不計其數,有時甚至覺得用文字和圖片表達出來都顯單薄,無法還原當時的真相。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負重前行,我們只是生活在了一個和平的年代里的和平的國度,才能夠安安穩穩地生活和學習。只有每個人都熱愛和平、珍視和平,未來才不會有戰爭發生,因此,教師不妨以歷史教材為契機,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傾向。“失而復得才最珍貴”,培養學生熱愛和平最直接的教學方法莫過于利用多媒體將戰爭的場面再現給學生:血腥的殺戮、殘酷的武器、直觀的數字等信息再直觀不過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雖揪心,卻震撼;雖一時間難以接受,卻足以刻骨銘心;雖血腥,卻也恰恰證實了它真真切切地發生過。在此過程中,就會看到一些感性的女孩子眼眶盡濕,相信學生的內心已經受到了強烈的觸動并且感慨萬千。
例如,八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是我最不愿意講的一個單元,簡直是中國的屈辱史,每次講到這里,都會情不自禁地義憤填膺,雙拳緊握,恨自己生錯了年代,恨不能投筆從戎,上陣殺敵!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會置身于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之中,受到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實施情感教學的時候自身也要情感飽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自己的情緒點燃學生、影響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在授課的過程中,我也能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受到了教學內容與我的雙重感染,有的甚至咬牙切齒,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也放出“不會再到X國旅行!不會再買X貨!”之類的言語。此時,我就會引導學生要理性愛國,所謂的愛國并不是高喊著愛國的口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更不是用某種過激的舉動來標榜自己的政治立場。真正的愛祖國、愛和平是牢記歷史的同時能夠理性地看待歷史,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而不是給原本就緊張的外交關系上火上澆油,更不是去傷及無辜。對和平所給予的最大的尊重是不挑釁、能夠分清楚過去與現在和其中的利害關系。
三、利用社會熱點啟發學生關注歷史
很多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覺得歷史只是存在于歷史課上的東西,與生活毫無關聯,更何況時間已經過去了那么久,更是給歷史蒙上一層厚厚的面紗,帶著歷史獨有的厚重感和神秘感,更增加了與學生間的距離。
初中生年齡還小,每天穿梭于學校與家的兩點一線,生活閱歷更是少之又少,教師不妨充分迎合學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利用當今的社會熱點問題來啟發歷史教學,一來能夠縱觀古今中外,形成發散式的知識結構;二來將歷史知識與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并不是停留在課本上的冰冷的文字,而同樣也是有溫度的,更能夠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因此,教師要時時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同時做到深入挖掘教材,對任何一種版本的教材編排情況都做到心中有數,信手拈來,知曉編者的意圖,這樣才能夠在出現社會熱點問題時,將其與教學內容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啟發學生的思考。
例如,最近電影《戰狼2》異常火爆,電影的票房更是勢如破竹,時時更新,不斷地刷新自己所創下的記錄,也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議論的焦點,很多學生更是十分追捧。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不禁要思考:《戰狼2》為什么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它是不是有什么值得拿來和學生講一講的地方?思索再三,我得出了答案:《戰狼2》受到一致好評最大的原因莫過于點燃了大家的家國情懷,讓大家深有共鳴;電影的素材也并非空穴來風,素材依據來自于2011年2月,中東局勢紛繁復雜,一觸即發。中國建筑利比亞分公司10227名員工驟然置身于血與火的風口浪尖,中國建筑堅決執行中央指示,迅速開展撤離行動。經歷了十天十夜,10227名中國員工和外籍員工,一個不少地撤離回國。這些內容雖不在教學內容之內,但卻可以成為最鮮活的實例,也更加迎合了《戰狼2》出現在片尾的那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總而言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層面的教學目標的落實顯然比知識與技能要難得多,卻也正是需要我們所有教師去做的地方。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的黃金階段,可塑性強,為他們打下什么樣今后就是什么樣,因此教師要深知自己責任之重大,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情感教學的滲透,幫助學生樹立健康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為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雪姣.初中歷史情感教學探析[J].情感讀本,2016,(29).
[2]高占強.打好“情感因素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中歷史情感教學淺析[J].學周刊,2016,(05).
[3]王亞茹.關于初中歷史情感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