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窕+杜義斌+許東云
摘要:目的觀察“烏燈合劑”溻漬聯合中藥內服對膝骨關節炎風寒濕痹證患者的療效。方法選擇72例膝骨關節炎(風寒濕痹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6例)和治療組(36例),對照組采用元七骨痛酊溻漬加“寒濕方”內服治療,治療組采用“烏燈合劑”溻漬加“寒濕方”內服治療。2組均以20 d為1療程,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等指標,評價其療效。結果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中醫證候療效、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等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結論“烏燈合劑”溻漬聯合中藥內服治療膝骨關節炎(風寒濕痹證)有明顯療效。
關鍵詞:中藥溻漬;膝骨關節炎;風寒濕痹證
中圖分類號:R255.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8)01-0041-02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1]。好發于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膝、髖、脊柱、踝、手等關節。其中膝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最為常見。本病發病率高,好發于中老年人群,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其治療,目前無徹底治愈的措施,大多采用對癥治療[2]。筆者采用“烏燈合劑”溻漬聯合中藥寒濕方內服治療膝骨關節炎,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所有病例均來源于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膝骨關節炎風寒濕痹證的住院和門診患者,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將患者分為治療組36例,對照組36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中醫證候積分、中醫各項證候積分、WOMAC指數評分、WOMAC指數各癥狀評分等方面進行組間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故認為2組患者之間的基本信息在治療前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1.2.1西醫診斷標準根據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頒布的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版),膝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如下:①近一個月內反復膝關節疼痛。②X線片(站立或負重位)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緣骨贅形成。③關節液(至少兩次)清涼,黏稠,WBC<2000個/mL。④中老年患者(≥40歲)。⑤晨僵≤30分鐘。⑥活動時有骨摩擦音(感)。凡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可診斷膝關節骨關節炎。
1.2.2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2010年出版的《22個專業95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依據膝骨關節炎之“風寒濕痹證”的辨證標準:主癥:①膝關節疼痛、腫脹;②喜暖畏寒。次癥:③晨僵;④活動不利。舌脈:舌質淡青或暗紅,苔白膩,脈弦或緊。符合①+②和舌象的患者可確定為“風寒濕痹證”型。
1.3治療方法治療組36例,“寒濕方”內服,“烏燈合劑”溻漬。“寒濕方”(藥物組成為麻黃、細辛、桂枝、茯苓等)水煎服,1日1劑,1日3次,飯后服用。“烏燈合劑”(炙草烏30 g,云南燈盞花30 g,紅花20 g,伸筋草20 g,羌活20 g,獨活20 g,絲瓜絡10 g,老鸛草20 g,桑寄生30 g,防風20 g,姜黃20 g等)溻漬。將溻漬方中藥煎煮后過濾取汁,用消毒紗布浸透藥汁趁熱敷于患處。每次治療30min,每天1次。對照組36例,“寒濕方”內服,元七骨痛酊溻漬。內服藥物、溻漬治療方法同治療組。2組均以20 d為1療程。
1.4療效判定標準
1.4.1中醫證候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鄭曉萸主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采用中醫證候積分分級量化評分表:(1)臨床痊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2)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95%;(3)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70%;(4)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注: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為:[(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1.4.2西醫療效判斷標準采用國際公認的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4]。結合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系統對治療前及治療后患者病情進行評分。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統計學軟件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進行統計描述,兩組間治療前后的變化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療效比較用Ridi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治療結果
2.12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9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0%,經χ2檢驗,P<0.05,治療組在中醫證候療效改善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
2.2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總積分、中醫各項證候(關節疼痛患者VAS評分、關節疼痛醫生VAS評分、關節腫脹、晨僵、關節活動不利、喜暖畏寒)積分、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WOMAC骨關節炎指數各癥狀(疼痛、僵硬、日常活動困難度)評分組內分別進行差異性比較,結果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組間進行差異性比較,其中在中醫證候總積分、中醫證候(關節疼痛患者VAS評分、關節疼痛醫生VAS評分、關節活動不利)評分、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WOMAC骨關節炎指數癥狀(疼痛、日常活動困難度)評分方面,結果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5)。說明治療組能改善患者的關節疼痛、關節腫脹、晨僵、關節活動不利、喜暖畏寒等癥狀,降低患者日常活動難度,其中在改善關節疼痛、活動不利,降低患者日常活動難度方面較對照組具有較明顯的優勢。
2.3不良反應2組患者均無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3討論
膝骨關節炎屬于中醫學“骨痹”范疇。風寒濕痹型膝骨關節炎的發生多由風寒濕邪,留滯經脈,閉阻氣血所致,從而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晨僵、喜暖畏寒、活動不利等癥狀。因此散寒除濕、祛風通絡成為治療本病的基本原則。“烏燈合劑”是由炙草烏、云南燈盞花、紅花、伸筋草、羌活、獨活、絲瓜絡、老鸛草、桑寄生、防風、姜黃等組成,是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許東云主任針對風寒濕痹型“痹癥”患者而設的外用方,方中炙草烏、云南燈盞花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為君藥,老鸛草、羌活、獨活等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紅花等活血祛瘀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散寒除濕,祛風通絡,活血止痛的功效,達到緩解風寒濕痹型膝骨關節炎的癥狀的治療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烏燈合劑”溻漬聯合中藥“寒濕方”內服治療能改善風寒濕痹型膝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關節腫脹、晨僵、關節活動不利、喜暖畏寒等癥狀,降低患者日常活動難度,其中在改善關節疼痛、活動不利,降低患者日常活動難度方面較對照組具有較明顯的優勢。而且價格低廉,安全有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4(6):416-417.
[2]周臘梅.骨關節炎中西醫研究進展[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2):371-373.
[3]鄭曉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28.
[4]K.G.Auw Yang,N.J.H.Raijmakers,A.J.Verbout,et.Validation of the short-form WOMAC function scale for the evaluation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J].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007,89(1):51-56.
(收稿日期:2017-1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