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剛
【摘要】中小學生是“經典詩文誦讀”的黃金年代,學校是開展經典詩文教學的主陣地。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也是學生課外學習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打好基礎。長期以來,學校就將“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與創(chuàng)作”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個窗口,來彰顯我校辦學特色,通過多年多時間的積極實踐探索,已初顯特色。
【關鍵詞】經典詩文教學經典誦讀課外閱讀
一、創(chuàng)新方式,落實措施
1.每年,我校都會利用課外時間,舉辦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讀書節(jié)”,其中有一項活動就是“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學校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點,組織校內骨干教師精選名家名篇,編輯了一套經典詩文誦讀校本閱讀材料,供所有師生使用。解決了“無米之炊”的問題。
2.營造經典誦讀活動的氛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了不擠占、不耽誤其它課程教學,學校領導想法設法,班主任通力合作,任課教師大力協作,傳統的每節(jié)課前的“課前小演講”換成了“課前一誦”,每周必須更換的學習園地,誦讀內容卻成了永不更換的“熟面孔”,黑板一角也有了“詩文欣賞”固定之所,學校櫥窗走廊、教室墻壁上張貼著誦讀名篇,甘雨園內多面展牌上也抄錄了一些經典詩歌,花木叢中的文化石上也散發(fā)著濃濃的詩歌味道。
3.每周安排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走進圖書館,閱讀經典詩文。學校在每一屆讀書節(jié)當中都有一項傳統的活動,那就是舉辦“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全校師生聚集在操場,以班級為單位,集體誦讀經典詩歌,場面異常壯觀,全校到處回蕩著朗朗的誦讀聲,在全體師生當中興起了誦讀詩歌的熱潮,進而激發(fā)全體師生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的激情與興趣,還涌現出了一批“詩歌創(chuàng)作能手”“校園詩人”。
4.每學期都會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幾次經典詩文誦讀教學觀摩活動。每期的觀摩活動都是全體教師參加,觀摩活動先由語文教研組確定教學內容、執(zhí)教人員、上課班級,然后分組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大家集思廣益,力爭使觀摩課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都能給老師們較大的啟發(fā)。通過開展此項活動,創(chuàng)新詩文誦讀教學方法,提高我校詩文教學整體水平。
5.每學年舉辦一次經典詩文誦讀大賽。作為對經典詩文誦讀教學水平的檢閱和提升,學校每學年都要在適當時候舉行一次經典詩文誦讀大賽,大賽以詩歌誦讀為主,鼓勵各班進行誦讀形式的創(chuàng)新。
6.利用“文學社”和“讀書節(jié)”等課外時間,進行經典詩文誦讀教學效果測試。以測試學生理解、賞析、記憶能力為主,測試的內容分年段包括詩歌名句填空、藝術手法分析、語言品味、意境感情揣摩等。
二、堅持不懈,特色呈現
1.通過課外誦讀經典詩文,教師積累了豐富的詩文教學經驗,形成了有個性特長的教師群體。為了讓學生感受詩歌的傳承與流變,我們在平時的詩歌教學過程中采取把相同題材的不同時代的詩文進行比較閱讀的學習方式,學生從中就能發(fā)現詩歌藝術的承傳與創(chuàng)新,悟出詩歌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教師有多篇關于古詩文教學研究的論文獲獎,學校也有相應的課題研究,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引起了強烈反響。
2.通過課外誦讀經典詩文,厚積薄發(fā),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明顯提高。
(1)學生增加了詩歌知識。如詩歌中的平仄、對仗、韻律等,詩歌中的煉字藝術、想象藝術等。明白了詩歌發(fā)展的歷史,從詩經、楚辭、樂府詩等古體詩到律詩、絕句等近體詩的發(fā)展,從唐詩到宋詞、元曲的發(fā)展。認識到詩歌與生活的關系,知道詩歌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2)學生積累了豐富的古典詩歌詞匯。學生在學習古詩文過程中,總結了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用法較為特殊的詞匯,如使用“雙關義”的“碧玉”“蓮”“絲”等。通過對這些特殊的詩歌詞匯的歸納總結,學生就認識到了詩歌語言的典雅、含蓄,對詩歌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學生提高了詩歌朗誦、賞析的能力。通過課內外指導誦讀,學生的賞析能力明顯提高,學生知道通過詩歌走近詩人,通過詩歌認識詩人,通過詩歌語言分析詩歌情感。
(4)學生提高了詩歌寫作能力。通過課外學習誦讀經典詩文,學生的詩歌寫作水平得到提高。部分學生能通過詩歌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語言優(yōu)美且富有想象力。我校的胡舒欣、居田等同學發(fā)表多篇詩作,屢獲大獎。
3.課外誦讀經典詩文,師生在課內獲得了更佳的語文教學資源。
(1)經典詩文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言庫”。詩歌語言是語言中的極品,多讀詩多積累詩,我們就能獲得錘煉語言的妙方,我們的語言就能更加亮麗多彩。
(2)經典詩文是學生情感旅游的“勝地”和“圣地”。誦讀經典,學生跨越時空與先賢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達到感情互動,與作者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
4.通過課內外誦讀經典詩文,學校找到了培育文化底蘊最佳的切入點。以詩歌文化為主的校園文化氛圍正在形成,詩歌文化深深植根于學校的文化土壤中,并日漸枝繁葉茂。校園內,課堂外,老師們講詩、論詩,學生們讀詩、背詩,詩歌正在成為我校師生學習、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