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韋華
【摘要】新課程的改革提出可以在課堂中引入先進的教學模式。例如,通過創設情境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成效。對創設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概述,并對在初中數學幾何圖形教學中運用創設情境模式的意義和具體應用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幾何圖形創設情境教學模式
數學是一門講求實際應用的科目,生活中常常出現需要運用數學知識去處理和解決問題的場景,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很多簡單數學現象。數學這門學科具有濃厚的思維邏輯性和觀察分析性,要求學生擁有較好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普遍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數學是一門比較難學好的學科,單一傳統的老師講授課本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已不能讓學生較好較全面地掌握數學知識,因此老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引入創設情境的教學模式來促進初中生在學習數學時能夠發揮主動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直觀清晰的模擬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數學,進一步提高初中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成績。
一、創設情境教學模式的概述
所謂的創設情境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學活動中老師根據學科的知識點特點、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創設教學情境,充分運用生動、貼近生活實際的場景模擬,營造良好的學習討論氛圍,讓學生在直觀、熟悉、輕松的環境下學習,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非常適合應用于理論知識較難通過單一的老師口述傳授、對學生個人思維能力要求較強的課程,如數學、物理等邏輯思維性強的理科學科。
二、在初中數學幾何圖形教學中運用創設情境模式的意義
1.有利于激發初中生的自我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以創設情境的教育模式進行,能夠讓學生在設定的情境中投入角色,減少老師引導式的教學,給更多機會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有助于讓學生逐漸形成追求自我思考的學習態度,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公。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對于學生思維、創新方面的培養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創設情景模式,能夠較好地讓學生在直觀的情景模擬中觀察數學知識點間的關聯性,讓學生可能運用全感官去感受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有利于提高初中數學幾何圖形板塊教學的質量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單純從書本上進行數學理論知識的講授,會讓學生感覺很枯燥無味的同時不懂如何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這樣子會讓數學學習走入死胡同,變成是為了學習成績而學習。但若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加入情景模擬的形式,針對課本內容如其中的幾何圖形板塊去進行創設情境的課程安排,能夠讓學生將知識運用在模擬生活場景中,也讓學生在模擬生活場景中學習數學知識,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在初中數學幾何圖形教學中創設情境模式的具體應用
1.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教學
數學這門學科源自于生活,生活處處都涉及數學知識的運用。為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于初中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老師可以結合時下的熱點事件或者生活實際去進行情景創設,讓學生在體驗模擬生活實際情景的過程中慢慢了解到數學對于生活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自發地愛上學習數學。
例如,在蘇教版初中一年級上冊課本中第五章“豐富的圖形世界”內容教學時,老師可以考慮到這是初中學生第一次對于幾何圖形的人們認識課堂,可以創設跳蚤市場的情景模擬,讓學生從家里帶來一樣想要賣出的物件,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對大家進行外觀形狀描述,讓學生通過對物件的觀察去直觀地感知近在身邊的豐富的圖形世界,促進學生增加對于日常事物的觀察,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開展初中數學中幾何圖形的課程學習。
2.創設實際動手操作情境
動手操作的過程,其實是將腦海里經過思考的結果通過手去進行實現,是一個完整的思考和實踐過程,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創設實際動手操作情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然后動手實際操作,能夠更好地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思考和記憶。例如,在蘇教版初中二年級上冊課本第二章“軸對稱圖形”內容教學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折紙、剪紙等創設情境教學活動去體驗存在于身邊的軸對稱圖形和現象,然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觀察進行折紙或剪紙圖形設計,讓學生通過動手去直觀感受幾何圖形的形狀和特性,讓學生在體會折紙的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幾何圖形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模式進行教學,結合生活實際場景或者創設實際動手操作情景,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下主動學習思考,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學習興趣。很多的課堂實踐證明,創設情境的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能夠充分地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
參考文獻:
[1]郝亞東.創設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的方式分析[J].青少年日記,2015,(04) :47.
[2]陳志友.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小作者選刊,2016,(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