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海檢察信息化具有的權職明確、功能完備、應用面廣泛的特點,應用層、管理層、決策層構成金字塔般的穩固結構。其中推動檢察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在于應用層。上海檢察機關而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不斷推進信息化應用建設,使信息化建設在與檢察業務建設、檢察隊伍建設的結合當中起到加大法律監督工作力度,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實司法保障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檢察信息化;規律特點;地位 ;作用
一、上海檢察信息化發展的現狀分析
目前,上海檢察機關經過多年的發展,檢察信息化已具備了大力提升執法效率的強大軟硬件基礎,主要表現在:
一是貫穿全市的檢察業務專線網已全面聯通,社區檢察室聯網工程年內預計將有重大突破,這為我們構建了一個能夠滿足檢察工作需要,符合國家安全保密規范的網絡系統,為發展檢察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礎。二是以檢察案件輔助管理軟件為代表的檢察信息化應用已覆蓋到全體干警的各個方面,干警全體參與,全面應用已經成為自身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載體和表現形式。三是經過多年的引進與培養,全市信息技術專業隊伍得到迅速壯大,無論是在網絡的管理還是在應用軟件的開發等方面,均儲備了相當的專業人才,為全面保障各級院的信息化應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上海檢察息化的結構、內容和特點
任何事物的組成均有其獨有的規律,檢察信息化作為控制與管理檢察業務流程與輔助執法規范化的現代化手段與方法,其具有的權職明確、功能完備、應用面廣泛的特點構成了金字塔般的穩固結構。其最底層為應用層,是指全體檢察干警全面參與信息化的整個過程,其所涉及的不僅僅是檢察干警利用檢察信息化來完成特定的檢察業務,例如檢察辦案軟件的應用等,還應包括檢察干警為實現自身價值的提高,所進行的一切信息化參與,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利用檢察信息化所提供的應用平臺,實現檢察業務、隊伍建設的規范化。金字塔的中間為管理層,就是在檢察信息化的基礎平臺上,利用檢察干警在應用層所產生的大量基礎數據進行管理的過程,不僅包括對干警整個執法過程的管理,還包括對檢察干警隊伍建設方面的管理,其重要作用是利用檢察信息化技術,促進檢察業務、隊伍建設的全面提高。最高層為決策層,其實質就是利用金字塔底層數據提供的信息,為領導宏觀決策提供依據,例如在配置檢察干警人員編制、制定特殊的刑事政策等方面。而將這三層相互串聯起來的則是信息技術,也就是檢察信息化應用的基礎技術平臺。
這種金子塔般的三層一線結構,層層相扣,互相關聯,使檢察信息化具有了推動檢察業務、隊伍建設的無限動力,同時也決定了檢察信息化有別于其他的固有特征,主要表現在:
一是規范性,這是檢察信息有別于其他行業信息化應用的最根本特征。檢察信息化應用,說到底,就是為了輔助執法規范化,防止人為因素干擾法律的正確實施,以達到維護公平正義,促進執法公正的目的。因此,對于檢察信息化就是要求從底部應用層開始就按照執法規范化的要求創設各類系統,嚴格辦案的主要步驟、時間節點與法律程序,規范業務流程,杜絕一切重實體、輕視程序的現象發生。
二是預示性。檢察信息化的三層一線結構模式,使上層信息化的應用通過檢察信息技術對下層業務實行宏觀的控制與管理,利用下層基礎數據平臺實現對檢察業務的預示與決策,一旦下層數據出現異常或超出預定范圍,系統會自動予以提示,提醒檢察干警予以關注或加以干涉。如,在監管場所的信息系統的建設當中,一旦被關押人員即將被超期羈押,新信息化系統即予以提前告知,提醒檢察干警及時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從而避免違法行為的發生。
三是安全性。檢察機關行業特性,決定了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必須貫穿于檢察信息化應用與管理的全過程。這就一方面要求在創設信息化應用當中必須充分考慮信息安全系統的建設,另一方面也要求在對信息化應用的管理中也必須加強信息化安全教育與培訓,在機關中形成人人會操作,個個會防范的信息化應用氛圍。
三、上海檢察信息化發展的規律、地位與作用
上海檢察信息化在十多年的發展過長中,經歷了多次反復與再評價,單從業務應用的角度而言,就可以粗略劃分為四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是在上世紀末以小型機和數據終端為模式的集中式應用管理,那時我們對檢察信息化的認識就是辦公自動化,所謂計算機,無非就是一些高級的打字工具;第二階段,是在本世紀初期對檢察業務進行動態管理的階段。其中突出代表就是以超藍軟件公司開發的《檢察動態管理軟件》在全市的推廣應用,其對檢察業務發展立足點就是在數據積累基礎上的全面數據利用;第三階段就是以市院成立信息中心以及全市全面應用《檢察辦案軟件》的階段,其中的應用主要是以規范執法行為為出發點;第四階段就是以《檢察案件輔助管理軟件》為基礎的信息化全面應用,逐漸構筑的看似龐雜而又相對融合的信息化基礎平臺。
分析上海檢察信息化得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上海檢察信息化的發展規律正反映在三個重要轉變中:一是從重建設向重應用的轉變;二是從局部向全面的轉變;三是從辦公自動化向業務現代化的轉變。但在整體發展過程中的應用層一直處于相當大的起伏中,這固然與信息化應用本身的特性有關,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對于信息化在檢察機關本土化應用的地位與作用還不是十分了解,信息化到底能為我們做什么?我們對信息化的需求是什么?這些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
筆者認為,上海檢察信息化在“三位”中的地位就是輔助檢察執法行為,推動檢察業務建設、檢察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其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就在于:一是促進了執法規范化建設。檢察信息化本身無法做到執法規范化,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對執法過程中的流程與時間進行有效的控制與預警,為領導全面掌握辦案的整個過程提供依據。二是促進了檢察機關內外執法監督制約機制的建立。在流程控制中,檢察信息化因其固有的規范性,使得任何未按照刑訴法規定的辦案環節都有可能被拒絕或預警,從而構成了內外聯動,環環相扣的互相監督。三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執法成本。隨著近年來檢察業務數量的劇增,檢察信息化在提高干警的執法效率這一固有功效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四是促使檢察干警執法觀念的轉變。從人辦案到計算機輔助辦案,其改變的不僅是辦案習慣與方式,而是改變了檢察干警在辦案環節中的執法觀念。隨著隊伍管理軟件在上海檢察系統中的全面應用,任何執法環節的疏漏或人為因素,都有可能被記錄。
四、結語
規范是公平公正的前提,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執法行為的規范化建設,是防止執法行為的隨意性,提高法律監督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實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礎。任何正確的執法思想、科學的執法理念、良好的執法效果都是建立在規范的執法行為基礎上的,是通過具體的、規范的程序來體現的。只有通過加強辦案流程的規范化管理,防止執法辦案中的“人為因素”和“隨意性”,才能構建檢察工作的長效管理機制,這也是實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條件。對于上海檢察機關而言,全面推進檢察信息化應用就是要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信息化應用建設,使信息化建設在與檢察業務建設、檢察隊伍建設的結合當中起到加大法律監督工作力度,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實司法保障的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
徐海清,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檢察院案管科科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