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摘要】翻轉課堂模式滿足了現階段教育改革的發展需求,就信息技術課程翻轉課堂模式展開分析,以突破傳統的教學局面,分析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必要性,強化其具體應用措施,實現現階段小學生信息技術素質的增強。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翻轉課堂模式應用策略課后反思
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中,通常需要使用先講后練的模式,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課下聽,然后教師布置一定的課后作業,在上新課時,先解決上節課布置的作業。翻轉課堂模式突破了原有教學模式的限制,實現了先學后用原則的遵循,在課前階段,學生展開自主性探究學習,提出自己學習上的疑問。上課時,學生采取探究式學習及交流模式,實現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及內化,課后學習主要是自我反思、總結的過程。
一、信息技術課程采用翻轉課堂模式的概念及必要性
1.概念
翻轉課堂也叫做反轉課堂,翻轉課堂的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思維發散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以數字化資源、信息技術為依托,實現了課內外學習活動的結合。翻轉課堂模式突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在傳統教學環境中,教師在課上傳授知識,學生在課下被動的學習。在翻轉課堂模式中,學生課前借助多媒體數字資源進行課堂內容的學習,課上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實現知識的內化,課后展開教學總結及反思,通過對教學資源的利用,實現相關學習內容的查缺補漏。
2.必要性
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適應了現階段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求,其適應了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要求。在課前學習中,學生從多方面獲取資源,在資源的獲得、學習、總結分析中,學生的信息分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得到提升,這是現階段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合作、探究及討論,學生加深了對相關知識內容的了解。在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今天,如何實現學生信息素質的增強是現階段教學的關鍵。
小學生信息技術實踐素質及創新素質的增強是當下信息教學改革的重點。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為了增強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優化信息技術教學方案,切實增強學生的問題提出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問題總結能力及團結協作能力,這需要優化各個教學程序,使教學目標貼近現階段課程改革的要求。
二、信息技術課程采用翻轉課堂模式的可行性
翻轉課程的開展取決于師生的信息素質水平,目前大部分教師都能熟練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比如制作視頻的軟件及方法,網絡平臺視頻資源的發布,這些技能素質正是信息技術教師所擅長的,能夠熟練應用網絡收集資料,制作相關視頻等。能夠利用網絡登錄相關的學習平臺也是現階段小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在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應用中,學生的學習離不開一定的學習資源及信息技術支持環境。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電腦已經成為人們的基本生活設備,信息網絡也實現了很多區域的覆蓋,這是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前提。在這種教學環境下,視頻、圖片、文本等各類資源的獲取比較簡單。
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環節中,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在翻轉課堂實踐中,其微視頻的內容短小精悍,知識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其學習時間比較自由,學習次數及學習地點不受限制,能夠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在上課時,教師需要就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展開引導及排難解惑,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個體差異性,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及引導,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的綜合教學素質與翻轉課堂教學質量密切相關。
三、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策略
在素質教育的發展背景下,終身學習理念的不斷興起,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斷發生著轉變,其自主性學習的途徑越來越多,課堂學習逐漸與碎片化學習、移動化學習扽相結合。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經難以滿足現階段學習者的發展需求。微視頻資源是一種新型的課程資源。在微課知識學習中,其以教學視頻為載體,學生通過對視頻資源的學習,預習及了解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主題更加明確,其微課視頻時間較短,內容比較集中,符合了小學生的學習及認知發展特點。
1.課前設計環節
為了提升翻轉課堂的教學效益,必須優化課前設計方案。這需要教師明確自身的教學任務,做好微視頻課程等資源的開發、設計及發布工作,將學習任務布置給相關的學生,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在課下展開自主性學習。在其自主性學習環節,充分整合及利用了微視頻課程資源、其他網絡教育資源等。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時間及地點不受限制,其可以重復學習相關的視頻資源,通過對在線反饋交流系統的營養,與其他學生展開交流及討論,學生可以通過其他通訊手段與教師進行問題交流。教師通過對在線學習平臺的登錄,及時了解小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狀況,從而針對性的制定課堂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2.課中設計環節
在上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就學生預習中的問題排難解惑,增強學生對某些知識的認知及理解,有利于內化學生所學的知識結構,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應用能力。在這個階段,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當面向教師請教,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課堂協作,實現學生學習重難點的突破,這需要進行任務驅動法的應用,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的課堂學習活動,這可以應用小組合作探究模式,讓學生就相關學習任務展開探索及協作,小組間以比賽的形式進行相關知識學習成果的展示,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適當性的教學反饋及評價,做好學習效果考核評價工作。
3.課后設計環節
在課后環節中,學生需要就所學知識內容展開反思及總結,這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知識的內化過程。經過了課前自習及課中互動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的知識結構體系,這兩個模塊屬于知識形象化流程,課后環節則需要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反思自己的不足,實現自身知識體系的查缺補漏,實現零散知識的系統性整合及鞏固。
四、注意事項
課前、課中、課后是翻轉課堂體系的三個重要程序,在這三個模塊中,課前學習模塊最為重要,如果不能落實好這一環節,就不利于后續環節的開展,課中模塊鞏固了課前階段所學知識,實現了學生知識疑惑的解決及完善,實現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及調整,在課后模塊中,學生通過反思及總結找出不足,并加以改進,實現所學知識內容的鞏固。翻轉課堂模式并非只能在網絡環境下展開,但網絡環境的確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
微課資源也可以拷貝進相關的移動存儲設備中,從而避免網絡環境的限制,為了有效解決在線交流問題,教師需要就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疑問點展開收集及系統性分析。在翻轉課堂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引導者,其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這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學習差異性,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實現不同基礎水平學生的協同性發展,切實增強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素質,實現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
五、結語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通過對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可以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這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性學習環境,實現學生學習問題的及時性解決,做好學生學習上的引導教學工作,實現小學生素質的綜合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鐘孟娜.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2016,(02).
[2]陳俊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
[3]張妍,李云文.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