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博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促進教學效果提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小學數學是學校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今后數學學習能力提高的基礎。因此,有必要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轉變,使課堂實效得到提升。以下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實效性情境
隨著我國教學方式的變革以及對教育重視度的逐漸提升,教學條件得到極大完善,大部分學校都實現了信息化教學。在學校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技術,有利于拓展學生知識面,使教學效率提高,培養學生探索精神,使教學內容與措施實現與社會發展的同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而相關教育綱要中也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需要應用信息技術,使課堂教學方式得到轉變,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現代社會發展下實現教學能力提升的必然條件,將其與數學教學結合,有利于促進其實效性提升。
一、創設教學情境
(一)問題情境的創設
小學階段的學生仍處于兒童時期,因此其學習能力通常受興趣影響較大。要想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就要重視其興趣的激發,使學生樂于學習數學,提高其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方式與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思維方式結合,引起學生注意力,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使教學質量提高。多媒體作為信息技術中的一種,可以實現圖片、聲音、視頻等的傳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與多媒體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印象,使教學更具有表現力。
問題情境的創設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手段,使用信息技術能夠使情境更加生動而富有感染力,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主動性得到提升。例如,在《認識物體》這一課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對正方體、長方體、球以及圓柱體這些基本物體形狀進行識別與區分,并對其特點進行總結。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了較多不同物體,對物體形狀等形成了一定認知,因此普通的教學方式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使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各種物體形狀的圖片,并使用動畫,能夠使學生興趣得到有效激發,促進其認知能力的提升。
(二)情境再現
學生數學模型的建立離不開生活實際體驗和認知。兒童在成長階段將會積累大量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因此有一定水平的認知。在其生活經驗以及認知中,已經包含了數學相關活動經驗。對學生認知以及生活經驗的培養能夠實現其數學模型的有效建立,從而提高小學生數學能力。教師要在學生已有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的知識進行發散,避免教學出現斷層。生活情境的再現能夠使教學更具有實際性,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結合。使用信息技術能夠提高情境再現能力,給學生數學模型的建立打下堅實基礎。
二、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之間有密切聯系,應用信息技術,將數學教學內容與情境結合,開展數學活動,能夠使學生實踐能力提升,數學應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應用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同步,以小學生思維特點和性格特點為依據,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優化與完善。例如,在《統計》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車輛過往情況,并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對規定時間內車流量進行統計。這種方式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知更加深刻,提高了動手能力。而情境的再現以及知識的實際運用,也令教師了解學生學習中出現的不足并進行及時糾正,使教學實效性提高,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突出教學重點
小學生認知能力較低,缺乏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因此面對重視抽象思維的數學學科,難以提高理解能力,實現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小學是學生抽象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使數學教學內容實現具象與抽象之間的轉變,當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視頻、圖片、音頻等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學生同時運用聽覺、視覺等對知識進行感知,降低了教學難度,使教學內容更加容易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出,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學習水平,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四、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已經得到普遍應用,其在數學教學中的合理使用能夠促進教學水平提升,實現學生數學模型的建立,使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高。因此,要對信息技術實際應用方式進行深入分析,促進其應用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得到提高。讓我們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使數學課堂走上一條健康、和諧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王蓉.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科學,2017,(03).
[2]普布.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小作家選刊,2012,(12):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