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國
摘 要:要想提高生物課堂的效果,很明顯離不開生物學實驗的探究,生物學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不斷深入研究,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嚴抓課堂紀律,培養學生學習態度;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規范實驗操作,指導學生實驗方法;合理安排實驗人數,避免學生無所事事;評價實驗成果,鞏固學生操作,才能有效提高生物實驗課堂效率。
關鍵詞:生物實驗;課堂效率;方法
要想提高生物課堂的效果,很明顯離不開生物學實驗的探究,生物學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通過對實驗問題的解答,使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拘泥于課本,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優化實驗教學過程,充分把學生融入到實驗的情境中、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去,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實驗現象,努力解決實驗問題,充分把實驗和理論聯系起來,實驗和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既有效利用了實驗的教育價值,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經過多年的生物教學實踐,本人覺得要上好生物實驗課,取得良好的實驗課效果,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斷深入研究,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生物學實驗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要真正提高農村學校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完成生物實驗教學任務,取得良好效果,還需廣大教師從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在理論指導下做到客觀、科學、嚴謹、直觀、簡單實驗。學生才能積極觀察實驗現象,自己動手嘗試解決實驗問題,充分把實驗和理論聯系起來,把實驗和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既有效利用了實驗的教育價值,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嚴抓課堂紀律,培養學生學習態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則是上好實驗課的保證,為了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使實驗順利進行,必須向學生強調遵守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則的重要性,并向學生講清道理,反復教育,使學生明白并自覺遵守,樹立實驗的科學態度,保障實驗學生的安全。
三、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在實驗進行之前,教師要把實驗內容、目的、所用器材、操作過程、注意事項、難點提示等打印成材料發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預習,對整個實驗了然于胸,為實驗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對于難度較大的實驗,教師要事先進行實驗難點和要點的講解,以使學生弄清每個實驗的內容、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實驗目的和每個實驗的全過程,做到心中有數,進入實驗室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操作。
四、規范實驗操作,指導學生實驗方法
正式實施實驗的時候,要組織學生復習實驗過程,然后讓學生親手操作,這時教師要注意生成的新問題,隨時進行指導,如在學習使用顯微鏡時,如果用右眼觀察,要注意糾正學生用左眼觀察或先練習輕輕捂著右眼用左眼觀察,熟練了再用左眼觀察的習慣;轉動轉換器時,應及時糾正學生不動轉換器而用物鏡轉換的錯誤操作,這樣學生就能很快正確操作,觀察到標本在視野中的圖像。
實驗過程中也可嘗試使用如下方法:
第一、聯系生活實際,激起探究興趣,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為實驗教學創設情境;第二、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并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活動方案的設計和實施;第三、確定實驗方案,精心組織實驗;第四、適當的將學生實驗變為學生演示實驗;第五、適當的將課堂實驗變為學生生活實驗;第六、適當的將實驗與實驗合并到一起,將實驗課與新授課、習題課合并,實現一次實驗,多個用途;第七、考慮材料的季節性,積極尋找實驗的替代物或者調整實驗時間。
五、合理安排實驗人數,避免學生無所事事
學生在做實驗時,要分工合作,如果一個實驗小組兩人,則一人做實驗,一人記錄,下一次實驗互相對調,人人都參與到實驗中去,避免個別學生無所事事,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六、評價實驗成果,鞏固學生操作
實驗結束前,讓一些實驗認真、觀察細致、操作熟練、并實驗成功的學生簡單談談收獲,由教師或者同學給予肯定評價和鼓勵;反之,一些實驗做的不好的同學或看不到實驗結果的同學可談談失敗原因并吸取教訓;如有的同學可能是因為怕麻煩、怕臟、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實驗,以至實驗效果不好或無結果,為此教師也要幫助其克服怕麻煩、怕臟、怕腥味的嬌慣心理,自覺做好實驗。
七、做好實驗反思,提高實驗效率
對于每一節實驗課,教師都要精心備課、細心準備、認真組織,并進行反思,加強學生對實驗結果記錄、對結果的分析,強化知識的運用和拓展延伸,總結經驗,找出不足,以便在以后教學中避免類似的錯誤發生,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如果能采用各種生動有趣的實驗,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課題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