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偉 高盼
【摘要】 數學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階段性和持久性的特征。數學基本思想統領數學和數學教育,數學核心素養更側重數學學習的深層次目標,數學思想方法更強調學習數學過程中運用。
【關鍵詞】 核心素養小學數學 分數乘法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要素,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
鄭毓信認為,數學教育的主要使命是我們應當通過數學教學讓學生一天比一天更加智慧,一天比一天更加聰明,即應當努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與理性精神的養成。“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涵義是我們應當通過數學教學幫助學生學會思維,并能逐步學會想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包括由“理性思維”逐步走向“理性精神”。
曹培英認為,所謂學科核心素養,粗略地說,是指凸顯學科本質,具有獨特、重要育人價值的素養。分別論述了抽象、推理和模型思想在數學教學中,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價值。從而得出結論,數學基本思想承載了獨特的、鮮明的學科育人價值,可教、可學,是名副其實的學科核心素養。
馬云鵬把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的10個核心詞,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稱之為數學的核心素養。
三位專家從不同的層次解讀了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人——學會思維——數學基本思想——10個核心詞,一層比一層更加具體,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不好操作,要實現數學思想一般要靠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因此,注重知識技能的同時,把思想方法作為與知識技能同等重要的教學目標呈現出來,將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并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基本活動經驗”,從而形成和發展學科的核心素養。由此分析,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眼前知識、技能的學習,也要不時抬頭看看前方,教書的同時不忘育人,更要把育人放在首位,心中時刻有著育人的教學目標。
下面以《一個數乘分數》教學設計為例闡述自己的一點思考。
《一個數乘分數》是青島版五四制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窗口2的內容,通過創設織圍巾的情境,根據“每小時織的米數×時間=織的總米數”這一數量關系來列式,由求15的2倍是多少過渡到求15的12是多少,說明“一個數與分數相乘,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也就是引導學生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理解建立在“求一個數的幾倍”的基礎上。忽視了分數和除法(平均分)的聯系,弱化了與分數意義的溝通,影響了學生對單位“1”概念的建立和判斷。學生的實際思維路徑是這樣的嗎?
在班里進行了調研,調研題目是:
“有6個蘋果,辰辰吃了蘋果的23,吃了多少個蘋果?”
生:6÷3×2,先把6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說明學生更容易聯系分數的意義加以解釋,而理解成“求6個蘋果的23倍是多少”似乎不順應學生的思考,有點牽強,為后面利用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問題埋下了隱患,不太符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
能順應學生的思維,從分數和除法(平均分)的聯系,以及分數意義這方面引導學生思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嗎?筆者做了如下嘗試。
教學過程設計為:
活動一:呈現問題,嘗試解決
出示問題:有6個蘋果,辰辰吃了蘋果的23,吃了多少個蘋果?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解決問題,小組交流。
預設: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解決問題,小組交流。
預設:
活動四:拓展應用
總結:根據分數的意義、乘法的意義、乘法結合律,我們利用轉化的思想,在有依據的轉化之后,得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的模型,幫助我們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
總之,我們的教學要把育人放在首位,尊重學生已有的認知,經歷學生的思維路徑,陪學生有依據的思考問題,積累思考問題的活動經驗,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一天比一天更加智慧,一天比一天更加聰明。
參考文獻:
[1]鄭毓信.數學教育視角下的“核心素養”[J].數學教育學報,2016,(25):1.
[2]曹培英.從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育人價值看數學基本思想[J].課程·教材·教法,2015,(9):40.
[3]馬云鵬.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價值[J].小學數學教育,2015,(05) :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