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近幾年高職高專院校規模急劇擴張,有關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自身發展的一系列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此背景之下,作者以呼和浩特職業學院英語教師為研究對象, 對其教師的自身發展的現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數據分析,進一步提出教師發展的若干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職英語;發展;對策
一、 引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隨著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結構的變化和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出臺, 英語教學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所以為順應時代和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必須加強對英語教師自我發展的重視。本文作者以呼和浩特職業學院英語教師為研究對象,對其教師的自身發展的現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數據分析,最終提出教師發展的若干有效途徑。
二、 文獻綜述
所謂“教師發展”是指“教師在其專業素質方面不斷成長并追求成熟的過程,是教師專業信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意等方面不斷更新、演進和完善的過程”。美國兩位學者Bailey、Curtis提出了促進專業發展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自身資源的觀點。國內對大學英語教師的研究興起于2000年左右。其中,李少伶和張正東都認為英語教師不僅應加強專業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的攝取,而且應注重提升職業道德和自身素質、健康的個性心理和自我發展需要的自覺性。葉小明得出了高職教師發展的幾種策略和途徑。郭巧棉根據Fessler教師生涯周期理論,對高職教師的發展劃分成了職業調整期、生存期、發展期、成熟期、和消退期五個階段。從中可以看出,教師發展這一概念已經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
三、 高職英語教師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
根據作者的統計,呼職院在職正式英語教師 52 名,從學歷層次上看,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占52%左右、碩士以上學歷約占40%,但其中全日制研究生的比例僅為17%且多為近五年新競聘職工;從年齡結構上看,54%的英語老師年齡在25~35之間, 但性別比例不平衡,男女比例約為1∶12;從職稱比例上看, 助教和講師占多數(72%),副高級職稱(18%),正高級職稱暫缺。結合我校外語老師的調查結果, 高職英語教師自我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呈現以下特點:
(一) 教學對象的復雜性
高職院校的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英語基礎相當薄弱,高考入學分數普遍90分以下,其中不乏抱著“混張文憑”的目的,通過逃課,拒絕交作業等方式對教師表現出不合作的態度,或是根本不去理會教師講課的內容,從而對教學計劃的制定和教學進度的執行造成了不小的難題。
(二) 科研、自學水平有待提高
根據對學校教師進行實際調研和訪談發現,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的英語教師大部分沒有參與過教學科研項目(約占到80%以上)。且這個現象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的職業院校外語老師中。除此之外,高職院校的教師深造機會非常匱乏,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大學英語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很難有充足時間去提升科研和教學能力。
(三) 缺乏高職專業基礎知識
隨著社會進步,產業分工越來越細致,各大企業對于專業的英語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而據調查發現,目前高職外語教師占很大比例的專業結構比較簡單,他們專業主要只涉及包括英語基礎教學、英語簡單技能、英語語法知識等,而對于專業的工程術語及行業要求等方面知識相對匱乏。
(四) 單一授課產生職業倦怠感
所謂職業倦怠一般指教師因不適應長期的教學壓力,進而產生緊張情緒所導致的一系列身心疲倦或情緒衰竭癥狀。目前高校的英語課一般作為一門公共課開設,占很大比例的英語教師會長期講授單一課程,課堂多為英語語言教學,長此以往,這樣的英語課堂難免會被學生認為和專業無關,實用性不強,對將來的就業沒有太大幫助,而學生也產生消極的心態,英語課程也必然受到學生的“輕視”,循環反復的教學,既使得教師產生了挫敗感,也降低了教師講課的熱情和積極心態,進一步產生了職業倦怠感。
四、 高職英語教師自身發展的策略
(一) 提升教師學歷,加強自修學習
伴隨著社會的日趨進步,對于高職院校水平的要求也愈來愈高。與之相對應,高職英語教師必須得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才能應對社會對畢業生逐漸提高的要求。
(二) 完善知識結構,提升個人魅力
相對于一般的本科學生,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要差一些,而且對于英語的興趣也要弱一些。這種情況之下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教學目標明確后,除了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還要加強進行教學輔助的心理學、教育學等修養,以諸如風趣的語言、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強化科研意識,加強教學實踐
前蘇聯著名學者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由此可見科研興趣對于教學任務是相輔相成的,培養科研興趣對于教師個人來講是極其重要的。
(四) 進行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
教師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它是一種提高個人專業素養的有效手段,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及教學方法進行再認知思考,進而產生一個新的認知過程,并加以更新改進。教學反思一般是通過“教前反思,教中反思和教后反思”三個步驟來加以實現。通過“自我反思”的過程,教師可以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在探尋問題,解決問題中,達到提升教學質量、更新教學理念、獲得自我發展的目的。
(五) 學校同時也要為教師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
1. 良好的激勵機制、管理機制和團隊學習機制對于教師的發展可謂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學校能夠給教師的發展提供一個較為寬松的進步空間,較為支持性的管理政策,及較為獎勵促進性的評價體制。endprint
2. 加大Internet技術下英語教學模式和設施建設力度,做好網絡系統、語音教室、多媒體室等硬件的建設,主動使用教育部推薦的一些優良教學資源及教學課件等,真正實現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推進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進步和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升。
3. 加大校本培訓力度。通過豐富多樣的培訓可以更好地促進教師自身發展,例如可以通過專題講座,互聯網學習,出國訪問,與企業合作等多種形式來實現培訓。
4. 學校要為專業教師建立完整的培訓檔案,并制定出合理的學習評估與激勵機制,以便在今后的崗位津補貼、教學工作量計算、職稱評定等方面提供參照政策。
五、 總結
高職教育的發展賦予了英語教師新的使命和更多的挑戰,面對使命和挑戰,我們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更要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實現外語教育的轉型,堅持自我發展策略,積極參與教學改革,不斷拓寬自己的發展空間,加強師德建設,用積極的心態, 先進的教學方法,優秀的專業知識及職業技能,努力增強自身的教學魅力,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Alan Reid, Michael O Donoghut. Revisiting enquirybased teacher education in neoliberal time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4,20(12):559-570
[2] Bailey, K. M., A. Curtis & D. Nunan.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 Richards, J. C. Towards Reflective Teaching[J]. The Teacher Trainer, 1991:5(3),4-8.
[4] 高德海.淺議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的基本原則[J].教育與職業,2010(06).
[5] 郭巧棉.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研究-對不同發展階段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6] 郭秀琴.如何擺脫高職院校英語“尷尬”教學之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2).
[7] 李艷.師生合作、探究閱讀、散文教學中的全息建構——以課例為載體的校本研究[J].新課程(下),2016,11,28.
作者簡介:郭俊英,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