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欣航
摘要:遼寧的每座城市都因國企的經濟地位而成為所在城市的標志,并支撐著遼寧人的國企情懷。全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第一臺2500噸新貨運機車、第一臺萬噸水壓機都在這里誕生。經濟新常態下,國企因其體制機制、改革動力不足等問題,阻礙了遼寧經濟的前進步伐,使得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滯后。
關鍵詞: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
一、遼寧國企存在的問題
(一)國有企業成為產能過剩的“重災區”
重化工業大多數是國企,且市場整體不景氣。2016年我省煤炭行業中,阜礦集團、沈煤集團、撫順礦業集團、鐵法能源公司、南票煤電等五戶國有煤炭企業,產量占全省的85%左右,平均產能利用率為74%;我省冶金行業中,鞍鋼、本鋼、東北特鋼、凌鋼、五礦營口中板等5戶國有企業鋼鐵產量全省80%以上,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為72%;我省石化行業中,撫順石化產能利用率僅為70%,遼陽石化產能利用率僅為54%。國有企業成為產能過剩的重災區,增加了遼寧整體產能過剩嚴重程度和化解難度。
(二)國有企業缺乏技術創新能力
國有企業技術創新問題主要體現為創新數量不足與質量不符。很多企業缺少對創新技術的收集、分析及對其準確性和有效性識別的管理者。并且,大多數企業不能根據自身的情況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來確定技術創新方向,導致創新成功率不高。企業還未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過度依賴政府,沒有成為創新的決策者和收益者。企業在創新方面還存在激勵機制和人才選任機制等問題。
(三)國有企業體制機制問題嚴重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成效顯著,但國企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矛盾。體制機制問題集中體現,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尚未真正確立,政企不分、政資不分,政府對國企的管理存在錯位、越位、缺位等問題,歷史遺留問題仍未解決。
二、遼寧國企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思想僵化
國企相關負責人及員工存在自身不努力,思想僵化封閉等現象,沒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科技創新、深化改革和推動國企改革發展中的作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導致國企改革滯后等問題。
(二)創新內生動力不足
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不僅缺乏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而且人才布局不平衡。長期的科技投入不足,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導致了東北地區國有企業運行效率較低、國企生產技術含量低、發展方式粗放,深加工程度較低,未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全面振興的老工業基地。
三、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
(一)完善國有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
按照不國有企業類別,分類分層次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所處行業及承擔的社會功能不同,可以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企業。對于商業類企業,要優先考慮其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應妥善處理好國有控股與民間參與的關系,加大力度引進規模大、實力強、有社會責任感的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成為企業的“二股東…‘三股東”等來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用人等事務。若存在長期虧損的企業,在推進混合所有制的同時,可以考慮讓“二股東”來托管企業。公益類企業,需要根據其具體特點,通過購買服務、特許經營、委托代理等方式,吸引非國有企業參與經營,并建立第三方參與的考核機制,對其經營業績指標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進行全面性評價,確保資本參與方都能得到合理回報。
健全混合所有制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以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為基礎,加強對企業領導人員的綜合考評,并將年度綜合考評結果作為企業領導人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同時,鼓勵企業加強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考核體系。
(二)妥善解決國有企業改革歷史遺留問題
加快做好“殼企業”處置工作,解決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和社保等民生問題。僵而不死的企業只能靠信貸資金“續命”,占用土地、資金、原材料、勞動力等社會資源,危及實體經濟發展。而且“僵尸企業”存續又需要通過銀行和財政不斷輸血,造成銀行不良貸款不斷疊加,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加重,極易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對有一定市場價值的“殼企業”,采取產權轉讓、兼并重組等方式改制退出一批;對喪失自我修復、不具備改制條件的殼企業,依法破產清算一批;對受相關法律政策等限制無法銷號的殼企業,委托國資經驗集中托管,待條件成熟再進行改制。依法盤活僵尸企業占地,處理歷史欠債問題,積極穩妥處理職工利益相關的歷史遺留問題,充分利用中央推動新一輪振興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財政資金,力爭徹底解決“殼企業”問題。
改革對于企業是好,但對于企業職工卻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代價的。部分職工由于改革失業,一些失業人員心態積極,能認真研究、分析就業形勢。但是,還有一部分失業人員比較消極悲觀,整體上這類人存在思想保守、觀念滯后,對市場就業的新機制認識不足等問題。這類人普遍年齡較大,技能單一,文化素質不高,他們無法適應失去“鐵飯碗”的身份,極難將自身角色進行轉變,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再就業。解決職工失業等問題我們要通過支持企業內部分流、轉崗就業、公益性幫扶等渠道安置職工。妥善處理職工勞動關系,做好社保轉移接續工作,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立健全下崗失業人員的技能指導和培訓體系,完善再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
(三)推進國企領導干部作風轉變
國企領導干部要帶頭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落到實處,做好國企的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之間的關系,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帶動并實施遼寧全面振興。國企干部做好企業經營,做好體制機制完善,做好監督機制,解決好違紀違法問題,充分考慮國企職工的權利,處理好與企業職工之間的關系,做好利益各方的協調工作。國企領導要帶頭全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持之以恒推進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建設天藍、地綠、水凈、山青的美好家園,推進綠色發展。推動遼寧地區領導干部學習東部地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成功經驗做法,加快國資國企改革。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遼寧代表團并強調:“要把國有企業作為遼寧振興的‘龍頭,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培育核心競爭力,爭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軍,加快培育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企業科技人才隊伍。”遼寧人應將將總書記講話落到實處,加大力度推進國企改革發展,加快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