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念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6)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振興,實施有效治理是基礎。村務公開制度是村民依法自主治理鄉村事務的有效途徑,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鄉村治理必須是依照法律規定實行。村務公開制度的確立實行,使得村民自治能夠依據制度行事,在法律確定的程序下有序進行,有利于村務治理規范的推行。根據我國《村民委員組織法》的規定,事關村民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事項,村民群眾自己當家做主,決定權由村民群眾掌握,使得村民群眾能夠充分的了解事實的基礎上行使自己的決策權。村務公開制度適應了廣大農村地區的發展需要,其不僅有利于廉政建設,引導村委會依照法律法規和村規、公開透明的依照程序辦事,也有利于增強村民自我治理的能力,讓集體決策能夠順利有效的實施。村級財務公開是村民群眾最重視的問題之一,村級財務公開是村務公開的一部分,是實現農村基層民主自治的中介。村級財務是村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村級財務公開不僅有利于防止貪腐,也有利于村民群眾提高集體財產的使用的有效性。
依據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需要進行村務公開的有村務決策、村務事項辦理過程、村務事項處理結果、村務監督情況等。凡是與村民利益相關以及村民關心的事項,都應當依照相關規定向村民公開,接受村民監督。具有事項包括:
(1)所有由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需要公布,并且也要公布其實施情況。①享受誤工補貼的本村人員名單以及相應的補貼標準;②村集體經濟中獲得的收益的使用情況說明;③公益事業的使用情況、與本村公益事業有關的籌集資本和籌集勞動力的方案以及建設承包方案;④與本村的土地承包經營相關的方案;⑤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相關情況說明;⑥與本村相關的農村土地宅基地的使用情況;⑦與征地補償費相關的使用和分配方案的情況說明;⑧以借貸、租賃或其他方式處分村集體財產的情況說明;⑨村民會議認為涉及村民利益的應當由其討論決定的其他事項。
(2)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方案。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必須要長期堅持,在村務公開中對計劃生育的事項進行公開,有利于推進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切實得到貫徹執行。
(3)有關救災救助、補貼補助等資金和物資的管理使用情況。
(4)村委會協助人民政府開展與本村相關工作的情況。
(5)涉及村民利益,村民普遍關心的其他事項。法律明確村務公開的內容,充分保障了村民群眾的知情權,有利于防止權力的濫用。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村務公開的形式要便捷,以利于群眾方便、快捷地了解村務公開的內容。公開的方式依據本村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對于有法律明確規定的事項需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公示,一般事項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涉及較多集體財務往來的,其財務收支情況應當每月公布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應當隨時公布。對于有些需要較長時限來辦理的事項,可以完成一個階段就公布一次進展狀況。每一件較大事項完成之后,要及時向村民公布辦理結果;對于公開村務實行的具體程序,村委會依照本村實際情況,依照法規和相關政策的要求提出實行公開村務的具體方案;村務監督機構對方案進行審查、補充、完善后,提交村黨組織和村名委員會共同討論決定;村委會通過村務公開欄、村廣播等形式及時進行公示。每次進行公示后,村委會就要及時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大會,答復、解決村民提出的問題。村務公開答疑糾錯,為增強村務公開的實效性,村務公開要接受村民的監督,實行村務公開答疑糾錯的監督制度,保證村務公開及時便捷、全面真實。
村務公開制度的實行在于有效地保障村民群眾的知情權,對村委會的工作能夠進行有效的監督,有權力就可能有腐敗,村務都在陽光下運行,能夠及時有效地防止權力運行中的腐敗。保障村民的知情權是實施村務公開的目的,防止村民委員會以及村委會成員的貪污腐敗行為。但是這一目的卻沒能充分有效地實現,主要是村民群眾以及村干部都沒能真正切實地意識到村務公開的作用和目的。并不會認為村務公開會與自身利益有多大的聯系,起不到監督的作用。村務公開的內容,村民群眾就沒有興趣去了解、關注,當然就很少去提出他們的意見或是建議。村干部對村務公開的不重視主要表現在,村務公開的內容會避重就輕,法律明文規定的財務或者是重大事項需要公開的,反而公開得不及時、不真實,片面公開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刻意去隱瞞真實情況,擔心群眾了解到真實情況后會不滿,群眾直接上訪。
有效的監督才能使權力更好地運行,完善的監督體系不僅能夠有效地推動村民自治,提升村民的政治和能力素養,也有利于村干部能夠依法依規有效進行村務管理。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村務公開的監督體系并不完善。村內監督,是由村民選舉產生的監督小組對村務公開進行監督的一種形式,但是由于監督小組總是會受到來自領導的壓力,對于村務公開的內容并不會過多的去了解,村務公開的內容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上,這種集權形勢下公開的村務內容的真實性是受到懷疑的,與民主決策相違背。上級政府部門對村務公開存在著監管不力的問題。政府機關、紀委和鄉鎮等在進行監督時存在相互推諉,職能交叉等問題,未形成規范和有效的制約監督體系。村干部在村務工作中的失職問題、腐敗問題并沒有引起上級政府部門足夠的重視,使得權力缺少制約,村務公開工作由部分村干部掌控,導致某些村干部為所欲為。
依照我國法律的規定,村務公開的內容必須真實、及時地對村民群眾進行公開,落實村務公開制度。但是在村務公開的實際工作中,不及時進行村務公開問題突出,總是存在著未按照法律、村民自治章程和國家有關規定中關于公布事項的時間、次數要求進行公布的問題,這些都是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要求,是村民委員會必須要去履行的職責,但是違規問題一直存在,村委會并不能及時履行職責,糾正自身的錯誤。村務公開不真實的問題也較為突出,在村務公開中,在法律法規明文規定應當公布的事項中,村務公開的內容有避重就輕的嫌疑,內容公開不全面,公布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弄虛作假問題突出。村務公開不及時、不真實是對相關規定的明顯違反,嚴重損害了村民群眾的知情權。
廣大村民是進行村務公開、實行村民自治管理的監督主體,村民對村務的關心、支持、參與和監督,是村務公開、群眾自治管理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群眾在村務公開中發揮積極作用,需要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確保群眾對村務的充分知情,對于村務公開的形式和內容需要作出明確的規定,村務公開的形式要遵循正當的程序,與村民利益相關的村務都需進行準確細致的公開。確保群眾有效參與村務,需要依照法律并遵循議事應有的秩序組織村民對村務進行合議,有利于提高農民參與村中事務的積極性,決策能夠得到群眾的積極響應。鼓勵群眾對村務進行監督,推行重大村務決策票決制,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對村里的重大事項進行討論并舉行票決,做到現場投票、現場計票、現場公布結果,通過民主監督的手段保證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
用權受監督,才能保證權力的行使真正為群眾謀利。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在于落實村務監督制度。落實村務公開監督制度能夠使得村務監督機構充分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由村民選舉產生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要依照法律的規定履行職責,認真審查村務公開的內容是否真實、是否存在遺漏、是否及時公開、公開的形式是否合理合法、公開的程序是否符合相應法律法規的規定并向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按時及時報告監督情況。村務監督小組直接對村民群眾負責,防止村干部利用權力干涉村務監督小組工作。上級政府部門必須加強村務公開的監督,政府機關、紀委和鄉鎮在對村務公開進行監督時,要認真履行其職責,對于怠職者要追究其法律責任,防止上級管理部門相互推諉,使得監督形同虛設。
村務公開中存在的內容公開不及時和內容公開不真實等對法律法規公然違反的情況,必須要明確違法違規者需承擔的法律責任,依法進行懲治,才能有效杜絕這類情況的不斷發生。對于公布要求,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必須按照法律法規依法履行公布職責,按照法律、村民自治章程和國家有關規定要求公布時間和事項,及時、全面、真實地加以公布。對于公開不及時的,要求及時公開、公開內容不真實,要求認真核對后公布真實情況、公開內容有遺漏的,需要補正后進行公開。對于上述公開的情況中,情節輕微、沒有造成較大影響的要進行批評教育,要求及時改正;對于造成了集體利益、村民群眾利益受損的,要求責任人承擔損失;構成對村民群眾民事權益的侵犯的,要求其承擔民事責任;構成貪污犯罪,違法情形嚴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直接移送司法機關進行處理。村務公開必須及時、真實、全面,廣大農村地區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村務公開欄、村廣播、電視、網絡及時、全面的公開應當公開的內容。對于違反公開規定者,絕不能放縱,必須進行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