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紅
(大足區珠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重慶 402372)
目前,石刻之鄉的大足,是久賦盛名的魚米之鄉,大足冬菜也是大足的特色農產品,石刻冬菜尖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暢銷國內外,冬菜的種植為廣大農民帶來了實惠。種植戶應結合冬菜的基本屬性與實際特點,選用科學的冬菜栽培方法,重視培育良種,科學培育出壯苗,做好移栽處理,也要做好相應的田間管理,實現肥、水的全面化管理,結合其所存在的病蟲害提出相應防治措施,還要做好冬菜的收獲與管理,便于提高冬菜產量和質量,從而為種植戶謀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1)科學選用良種。選擇品種時,應選擇抗病、抗倒伏、抗蟲與高產的可加工冬菜品種,如烏葉芥、箭桿芥等。
(2)培育壯苗。選擇苗床時,最好選擇排水好、向陽、土層肥沃且深厚的砂性壤土地塊。在播種之前,要深挖、炕土,還要施入足量的農藥,對土壤進行消毒,從而避免存在病蟲害威脅。將土層整平,要求土質要細膩,以1.7m為寬度做廂,再將人畜的糞水潑灑上,等到稍微干了之后,把種子與細泥沙、草木灰混合到一起,將其均勻地撒到苗床之上。播種的時間選擇在白露期間前后。
(3)種苗出土之后,存在1~2片真葉時,就需勻苗,等到出現2~3片真葉時,則需開展第二次勻苗處理。每次做完勻苗后,均要使用經過腐熟的清尿水來追一次肥,還要噴施樂果液或皮亞威液,旨在防治害蟲。
(4)移植。移植前應對要移植的地塊深翻、整細與耙平,根據開廂習慣做好廂,等到霜降之前移栽完畢。栽植時,株行距控制在33.0cm×33.0cm,若品種為直立性強、早熟型的品種,可適度進行密植。同時,在移栽前,使用2000倍的樂果液或皮亞威液對菜秧葉進行浸泡,采取邊浸泡邊栽植的方式,會產生更為理想的效果。
(5)田間管理。為保證蔬菜良好的長勢,種植戶應重視底肥的施入。追肥要從四個階段出發:首次苗肥,主要是在移栽成活返青之后施入,要求濃度不能太大,要求七成水、三成肥;第二次追肥是開蔸肥,菜苗開蔸就是菜苗開始生長發育卻又不齊時,要注重提弱苗,要求每畝要施入2000.0kg的濃度是50.0%的人畜糞便,還要施入15.0 kg化肥;第三次追肥則是現頭肥,當冬菜苗剛剛出頭時,要施入一次濃度是50.0%的化肥,旨在促進菜頭可以快速生長;第四次為攻苞肥,等到菜頭類似于酒杯時,可使用20.0%的水與80.0%的人畜糞便,追肥1次,3000.0kg/畝,讓菜頭可以快速生長,防止早抽薹而威脅到菜頭質量。
(6)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為保證菜苗健康成長,種植戶還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如縮葉病,其主要是借助蚜蟲來傳播的。
(7)收獲。若為早中熟鮮菜用品種,收獲時間為12月中旬—元月期間。加工榨菜的品種,根據各地種植時間早晚,通常會在立春前后收獲。
(8)留種。留種植株要無蟲無病,且該品種的菜頭形狀要好,體型、口感、色澤等都比較好,預留的種株是不能移栽的。
冬菜屬于一種半干態的發酵性腌制食品,也是我國著名的特產之一。其主要用作炒食或湯料,做燒白打底,口味十分鮮美。為提高冬菜種植的效益,應結合當前宜機化的基本戰略,結合大足本地的實際,將冬菜種植區集中起來,開展規模化種植,利用機械設備來開展整體性的集中播種、集中培育與集中收獲,統防統治,既能節省人力、物力與財力,還能提高工作效率,從而讓種植戶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此外,政府部門還安排相應的栽培技術員進行免費的技術培訓,無償為種植戶講解和提供最新的種植技術支持,鼓勵種植戶購置先進的適合菜類種植的機械設備,以順應宜機化的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對冬菜種植技術的探討,了解冬菜種植的基本流程與種植要點,并提出了提高冬菜種植效益的措施,旨在從根本上提高種植戶的積極性,增加了冬菜的收益,從而促進大足農村鎮域經濟的發展。讓農民兄弟提早達到小康生活目標,實現鄉村經濟的振興。